贵阳地区儿童时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疗效研究

2020-10-10 02:59龙梅朱莉包林林潘佩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36期
关键词:结节性组织学消化性

龙梅,朱莉,包林林,潘佩英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被H.pylori感染[1],H.pylori是成年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致病菌,被列为一级致癌因子[2]。由于国人用餐习惯,大部分中国家庭儿童无分餐制,导致儿童时期尤其是出生后几年内是H.pylori感染高发阶段,有研究显示成年人H.pylori感染多在儿童期获得[3],H.pylori感染与儿童时期多种胃肠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同时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哮喘及糖尿病等疾病也有密切联系[4],故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目前已引起广泛重视,为了对儿童H.pylori感染进行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本研究将因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入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为主要手段,分析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消化科2016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84例,发病年龄3~13岁,平均发病年龄(7.0±1.5)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纳入标准:年龄<14岁;为贵阳地区常住居民(出生至今在贵阳地区学习、生活);给予胃镜检查及H.pylori检测;行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及随访。排除标准:年龄≥14岁;未按疗程完成治疗及随访。本研究通过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伦理学审查,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胃镜检查 患儿均采用OlympusGIF-XQ260行胃镜检查,并对胃窦小弯距离胃幽门口3 cm处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对窦大弯、胃体病变位置黏膜进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黏膜吉姆萨染色,RUT阴性患儿进一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

1.2.2 胃镜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中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5]。

1.2.3 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 病理组织学改变根据有无腺体萎缩诊断为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根据炎症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为炎性细胞浸润限于黏膜浅表的1/3,中度为1/3~2/3,重度超过2/3,并有淋巴滤泡形成。胃黏膜吉姆萨染色,镜下观察染色情况,若出现蓝色弯曲杆状物则判定为阳性[6]。

1.2.4 分组标准 H.pylori阳性者为阳性组,H.pylori阴性者为对照组。H.pylori阳性诊断标准:(1)RUT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染色均阳性;(2)RUT和13C-UBT均阳性;(3)病理组织学检查染色和13C-UBT均阳性。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即诊断为H.pylori阳性[7]。

1.2.5 治疗方法 患儿均采用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共治疗14 d,药物剂量:奥美拉唑0.6~1.0 mg·kg-1·d-1,2次/d,餐前口服。阿莫西林50 mg·kg-1·d-1,最大剂量1 g,2次/d。克拉霉素15~20 mg·kg-1·d-1,最大剂量0.5 g,2次/d[8]。停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周以及停用奥美拉唑2周后行13C-UBT复查H.pylori。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及发病年龄分布 阳性组104例,其中RU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染色均阳性62例,RUT及13C-UBT均阳性42例;对照组106例。H.pylori感染率为49.5%。阳性组患儿年龄分布:婴幼儿15例(14.4%)、学龄前儿童24例(23.1%)、学龄期儿童65例(62.5%),平均发病年龄(7.2±1.3)岁;男童69例(66.3%),女童35例(33.7%)。对照组患儿年龄分布:婴幼儿16例(15.1%)、学龄前儿童21例(19.8%)、学龄期儿童69例(65.1%),平均发病年龄(6.9±1.6)岁;男童57例(53.8%),女童49例(46.2%)。

2.2 胃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儿胃镜检查结果均显示以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存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胆汁反流等表现(见图1)。阳性组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阳性组和对照组胃镜检查结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astroscopic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patients in the positiv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3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两组患儿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上皮层炎性细胞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见图2A~B),均未发现不典型增生及萎缩性改变。胃黏膜病理组织吉姆萨染色H.pylori感染阳性表现为光学显微镜下显示为蓝色弯曲杆状物(见图2C)。H.pylori感染阳性组胃黏膜病理组织以慢性炎性改变为主,上皮层炎性细胞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特点。阳性组轻度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炎症程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淋巴细胞阳性、淋巴滤泡阳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 阳性组胃镜检查结果Figure 1 The gastroscopic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atients in the positive group

图2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Figure 2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gastric mucosa

表 2 阳性组和对照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gastric mucosa between patients in the positiv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4 随访情况 两组患儿均进行电话随访及现场问询,随访记录登记在专科随访登记本中,无失访病例。随访截止时间为停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周以及停用奥美拉唑2周后。

2.5 疗效及转归 104例阳性组患儿经三联疗法治疗14 d,停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周以及停用奥美拉唑2周后行13C-UBT复查H.pylori:H.pylori阴性93例、H.pylori阳性11例,三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为89.4%。

3 讨论

H.pylori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其传染性呈现家庭内聚集现象,与社会经济状况、个人卫生、饮食习惯及喂养方式密切相关,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口-口途径传播,少数患者是经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进食污染食物感染[9-10]。儿童期是H.pylori感染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已受到极大关注。目前针对H.pylori感染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细菌形态学、免疫学、基因、酶相关方法[11-13],本研究通过对210例有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胃镜检查、RUT、胃黏膜病理学检查、13C-UBT,最终阳性者104例、阴性者106例,H.pylori感染率为49.5%,接近于成年人感染率(40%~60%),与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8%~72%)[14]接近。

近年来,H.pylori感染的致病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儿童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H.pylori感染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其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密切相关[15],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本研究显示,阳性组患儿胃镜检查提示以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为主要表现,部分合并胆汁反流及出血,阳性组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与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节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胃镜下黏膜形态成结节样改变,数目一至数十个,以两个以上多见,单发少见;以胃窦及胃体常见,已被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病之一[16-17]。本研究提示结节性胃炎主要发生于胃窦,部分患儿胃体也有波及,胃镜检出率为12.4%(26/210),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8];阳性组结节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时部分患儿结节性胃炎伴随消化性溃疡存在,提示H.pylori感染在结节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胃黏膜损害较重,应引起儿科工作者的重视,尽早根治H.pylori,积极行病理检查及内镜随诊。

H.pylori感染是引起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19],H.pylori感染损伤胃黏膜屏障,可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刺激机体释放各种炎性递质,进而导致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胃酸分泌异常,诱导胃黏膜的慢性炎症[20]。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均发生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以慢性炎性改变为主,上皮层炎性细胞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特点,部分患儿出现淋巴滤泡浸润表现,炎症程度以轻度为主。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是H.pylori感染的重要线索[21],本研究阳性组淋巴细胞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与H.pylori感染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作用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引起淋巴细胞升高,导致慢性炎症有关。本研究患儿均未发现不典型增生及萎缩性改变。

随着人们对H.pylori感染的认识及广泛重视,对于H.pylori感染的治疗也逐渐规范,在克拉霉素非耐药地区常规标准的三联疗法对H.pylori感染根治率达80%~90%[22]。本研究阳性组患儿经过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后,停药复查13C-UBT,93例转阴,11例阳性,根治率达89.4%,与该地区临床研究的根除率非常接近[23],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逐渐增多,这为根除H.pylori增加了难度。为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需要规范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及用药时间,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及不合理的用药,避免发生细菌耐药。

综上所述,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有较高的感染率,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效果好,根治率较高,H.pylori感染引起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检出率较高,出现胃黏膜不同程度炎症、坏死,以及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轻度炎症及重度炎症改变与H.pylori感染相关,后期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贡献:龙梅、潘佩英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龙梅、包林林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龙梅撰写论文;龙梅、朱莉修订论文;龙梅、朱莉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结节性组织学消化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花刺参幼参摄食和消化器官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