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养阴汤治疗分娩后恶露不尽临床观察

2020-10-10 04:23王月星
光明中医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证候产后有效率

王月星

分娩后恶露不尽是指产妇分娩后阴道持续出血天数在10 d以上,西医学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或产后子宫恢复不全[1],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抗感染药物、缩宫类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达到尽快止血的目的,但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医对于分娩后恶露不尽有多年的治疗经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2]中记载“瘀血在少腹不去”,《诸病源候论》[3]中指出该病由“内有瘀血”或“虚损”所致,结合多本医书论述,得出分娩后恶露不尽的主要原因是产妇经过长时间的产程,造成气血两虚,体内气血运行异常,病机为瘀血内滞、气血耗损、气虚血热、热邪内侵等,益母养阴汤以益母草、黄芪、当归为君药,达活血祛瘀,兼生新血之功效。以延胡索、桂枝、茯苓、党参、白芍、郁金为佐药,起益气清热,固本培元,养血生津的作用。诸药合用,温清并用,共奏补虚防变,祛瘀生新之效,能有效活血祛瘀,止血安宫,有利于促进产后恢复。因此,本研究探讨分析益母养阴汤治疗分娩后恶露不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分娩后恶露不尽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3例,年龄21~ 38岁,平均(25.17±4.28)岁;恶露时间14~23 d,平均(16.32±3.58) d;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46例;初产妇63例,2次产妇17例,3次及以上产妇3例,平均(2.11±0.53)次;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证26例,血热证29例,血瘀证28例。观察组83例,年龄22~ 37岁,平均(26.01±4.71)岁;恶露时间13~24 d,平均(16.71±3.47)d;自然分娩35例,剖宫产48例;初产妇60例,2次产妇18例,3次及以上产妇5例,平均(2.17±0.56)次;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证27例,血热证26例,血瘀证30例。2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分娩后恶露不尽天数≥10 d。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分娩后恶露不尽,分娩前无出血倾向性疾病,恶露不尽天数≥10 d,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对分娩后恶露不尽的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入院资料不全者、严重心肝肾障碍者、肿瘤患者、胎盘残留及产道损伤导致出血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产后大出血者、有精神或认知障碍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前两天给予米非司酮(南京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8493)口服治疗,早晚各1次,25 mg/d,第3天早晨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晚上给予米索前列醇(南京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33)500 μg/次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母养阴汤治疗,方剂组成:益母草20 g,黄芪20 g,延胡索15 g,桂枝13 g,白芍12 g,茯苓20 g,马齿苋5 g,甘草5 g,党参15 g,郁金10 g。对血热证者加玄参12 g,生地黄12 g,地骨皮10 g;对气虚证者加当归10 g,柴胡12 g,陈皮10 g;对血瘀证者加桃仁10 g,川芎12 g,五灵脂10 g。温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①比较治疗前后子宫三径变化情况。②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按症状情况,从轻到重分别计0~5分,得分越低说明证候改善越好。

1.4.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分为:中医证候积分减少≥80%,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B超检查子宫异常回声消失为治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恶露量明显减少,B超检查子宫异常回声有所消失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病情有恶化的趋势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三径比较治疗前2组子宫三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子宫三径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子宫三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三径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发生变化,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7%高于对照组84.34%(P<0.05),见表2、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3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分娩后恶露不尽是指妇女产后阴道出血(或排出组织物)不止,持续时间长,可引发产后切口感染,切口憩室等并发症[5],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分娩后恶露不尽是常见妇科产后疾病,目前对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将产后恶露不尽归于产后出血范畴,认为分娩后恶露不尽可能与胎膜早破、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宫腔有残留物或产后感染等有关,西医临床常采用缩宫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分娩后恶露不尽[6],但药物治疗作用有限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不太理想。中医理论认为,女子以血为用,以血为本[7],在《金匮要略》[8]中就有关于分娩后恶露不尽的记载,“产后七八日……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胎产心法》[9]中记载“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日久不止”。结合孕产妇产褥期多虚、多热、多痰的特点,认为分娩后恶露不尽多由气血虚亏、阴血瘀滞、热邪内侵导致,临床治疗应以活血祛瘀、益气养血、清热防变为主[10]。近几年来,许多中医学者不断进行研究,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治疗分娩后恶露不尽,取得了显著效果。本研究根据分娩后恶露不尽的发生机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益母养阴汤治疗分娩后恶露不尽,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子宫三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子宫三径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子宫三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益母养阴汤方剂中的益母草是经典的妇科止血调经药物,可有效行经止痛、益气养血;生蒲黄能活血止血、凉血消瘀;当归性温,功能调经止痛、活血而不破,补血而不滞;茯苓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生津;延胡索能够散瘀止血,诸药合用能有效促进分娩后恶露不尽患者子宫收缩,有助于产后子宫修复,减少分娩后持续性的恶露发生,起到祛瘀生新、止血安宫的功效。本研究中,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发生变化,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7%高于对照组84.34%,主要是因为中医认为分娩后恶露不尽患者具有虚、热、瘀等特点,其中瘀血内阻是导致恶露不尽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而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血热会加重恶露不尽的程度。益母养阴汤方中益母草专功专活血调经、调经解毒、祛瘀生新,在治疗产褥期疾病上效果显著,为经产血瘀之要药;黄芪、党参、当归可破恶血,养新血,益气补中,固本培元;桃仁、郁金、生蒲黄能破血行瘀、减轻血管痉挛,治气血凝滞之痛;马齿苋归大肠、肝经,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再加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性缓和,消补兼施,不燥不腻,诸药共奏补气之中、养血生津之效,有助于活血祛瘀、固本培元、益气清热、止血补虚,从而有效改善分娩后恶露不尽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益母养阴汤治疗分娩后恶露不尽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子宫修复,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证候产后有效率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