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

2020-10-10 04:24赵建新
光明中医 2020年18期
关键词:正骨移位踝关节

赵建新

踝关节骨折指踝关节的骨骼受到破坏,是比较常见的骨折之一[1]。临床症状为踝部肿胀、疼痛,于皮下可见青紫、瘀斑现象,不仅造成运动功能发生障碍,伴有血管损伤、行走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肌肉、神经系统损伤,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若骨折后未得到及时矫正错位直接进行手术,患者预后恢复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予以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8.64±8.16)岁;其中右侧13例,左侧18例;Lange-Hansen分型:旋后内收型14例,旋后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8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67±8.20)岁;其中右侧14例,左侧19例;Lange-Hansen分型:旋后内收型15例,旋后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8例。对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实用骨科学》[4]相关诊断标准;②影像检查确诊;③家属及本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神经损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采取硬膜外全麻,参照患者骨折分型选择合适切口,并将外踝和胫骨显露在外,同时注意切口时保护大隐静脉及神经纤维,防止神经受损;随后将踝关节骨折部位采取克氏针、螺丝钉等方式固定,修复其距腓韧带;手术后采取石膏托对其踝关节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1.3.2 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采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其中一位医护将握住患者足跟和趾部,使其置于患者旋后位,另一位医护将患肢小腿近端握住后,再用双手握住患肢踝关节;将患处牵引,利用牵引力,使患侧踝关节能够向外翻,随后医护用拇指将其外踝进行内推,而胫骨内侧下段固定后用其余四指向外用力,对患处使用反作用力量进行挤压,随后根据移位、骨折情况做出对应矫正;结束后医护人员双手调换位置,使用拇指对患者内踝向后推动,以此促使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若出现胫骨下端处骨折,于胫骨和腓骨连接处通过拇指进行挤推,然后两手朝里扣合,使掌根能够与患者踝关节患侧对挤,以此纠正患侧胫腓的分离,并以复位;若后踝骨折且后上方出现脱位,医护则必须使用最大限度进行牵引,并于远端处足跟提牵,能够使其移动,同时对胫骨下端采取按压,来矫正前后脱位、胫距脱位的症状;若骨折处复位效果不够理想,可使用克氏针对其撬拨复位,正骨复位效果满意后使用空心螺丝钉经皮固定,并以中医外敷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若骨折情况严重或正骨效果不满意,则行外科切开复位手术进行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于患者出院前对2组治疗疗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与分析。①疗效:优:患肢无明显疼痛,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背伸幅度大于15°,经X线显示内外踝无侧方移位现象,骨折处前后移位小于2 mm,且能够正常生活;良:患者患肢运动后有轻微不适现象,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背伸幅度大于10°,经X线显示内外踝侧方移位小于 2 mm,后踝移位小于4 mm;差:患者日常生活常有疼痛现象,踝关节功能恢复差,背伸幅度小于10°,经X线显示内外踝侧方移位与后踝移位大于4 mm。②踝关节功能恢复:应用Mazur评分对患者踝关节疼痛现象程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小,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5]。③并发症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不良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Mazur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Mazu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zur评分均有提升,但观察组Mazur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Mazur评分对比 (例,

2.3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例,%)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指胫骨下端和距骨之间形成的骨折,也是骨科常见病症之一。多因间接外力暴力所致,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不敢活动踝关节,无法正常行走。踝关节作为身体受力承压部位,对足部运动和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内固定治疗手术是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常见措施,但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容易并发肌腱韧带处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从中医角度出发,手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但忽略了附于骨处“筋”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表示,踝关节正常生理功能恢复的基础是韧带复位和优良的骨组织。因此手术治疗后骨折复位尚可,但踝关节正常生理功能恢复仍不够理想[6,7]。

中医正骨历史悠久,应用手法治疗,操作者使用双手通过中医特定技巧在骨折处纠正受损骨骼/组织,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骨折部位,提升治愈速度,对患者后续治疗起到关键作用[8]。本研究中,分别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优,Mazur评分比对照组高,且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表明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前先行中医正骨,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分析其原因在于,中医正骨方法经过长期经验累积,已成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治疗时,注重“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及“动静结合”3个原则,不仅有效进行骨折闭合复位,还会参照复位满意效果进行考量,决定是否再行手术治疗,优势在于降低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又提高了疗效。且各种手法综合用力能够通过体表将物理力学运用到人体局部,从而发生生物学效应,使骨折部位能够闭合复位。此外,中药还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能够通过各个穴位,促使气血及经络通畅,以加快受损骨骼的复位、改善血气循环,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9,10]。

综上所述,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行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正骨移位踝关节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图说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球罐整体移位吊装技术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