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宋词分调笺注》前言

2020-10-10 02:49胡乃长
名作欣赏 2020年9期
关键词:名篇词作宋词

唐宋词是中华古典音乐文学的瑰宝之一,是演唱韵文与近体诗格律融汇变通而成词谱音律、以律化形式的长短句为特征(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以词调命名且分类词作的蕴涵音乐美的一代新文体。词,始称曲子词。曲主声,指音乐,以声度之为曲;词主文,指文字,以文叙之为词,二者合一则为曲子词。1900年发现的敦煌曲子词表现的是民间曲子词的原生状态,中唐诗人刘禹锡、白居易积极创作《竹枝词》,并“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唱和《忆江南》,显示了当时文人这种按曲谱填词以供燕乐弹唱之新风尚,表明文人们的参与使民间曲子词进步为诗客曲子词。晚唐诗风趋向齐梁诗体的转变,催化出文人词之新一代词风。李贺(790—816)百家纳锦的尖新诗法、李商隱(812—858)缠绵凄美的婉约诗情、韩偓(844—923?)香生九窍的绮艳诗意,诸家诗风可贵之处即在其温柔婉约的抒情,也无疑促成了诗客曲子词婉约温柔言情的词体特征的形成。著名晚唐诗人温庭筠(812?—866?)大量创作新词,温词现存69首,用18调,缘题而赋,本意多随调名,多用《菩萨蛮》《更漏子》《南歌子》诸调。其词镂金错彩,深美宏约,然类不出乎绮怨。撰有诗集《浣花集》并有《秦妇吟》名篇的晚唐诗人韦庄(836—910)亦为词坛巨擘。韦词现存54首,用23调,也以写女性情事相思居多,其中倾注有词人的真情感(本书以韦庄5首悼亡诗为支点,征稽古礼制,旁参前代多家悼亡诗,认定《女冠子》2首及《诉衷情》2首为悼亡姬词)。韦词直抒胸臆,闲闲说出,语言质实明淡,淡处皆妙境。被誉为言情高标、极具审美价值的韩偓《香奁集》,集中《懒卸头》(《全唐诗》注“一作《生查子》”)一篇亦诗亦词,被《钦定词谱》定作词调《生查子》正体词作谱,可表明韩偓以词情词意词笔为诗,诗似小词。又《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亦为《钦定词谱》定作正体谱词,也表现为韩偓词学修养的正果。同为诗、词大师的温、韦、韩做出了由诗到词完美的圆弧过渡。

唐末五代,中原战乱纷争,干戈不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前后蜀和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中心的南唐,相对稳定,延续中原文化,成为诗客曲子词创作中心。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辑《花间集》10卷,收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顾敻、张泌、孙光宪、李珣等18家词人共500首词作,是诗客曲子词的第一部词总集。花间词人以其共同的构思,写出男欢女爱、相思别离,写艳情而情真调逸。南唐后主李煜(937—978)不取花间旧径,其词多用白描,音调谐婉,词意明畅,把历代诗歌言志抒情述怀的传统引进词体。

赵宋立国(960)之初,词坛沉寂。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991—1055),词风华贵雍容,闲雅有情思。一代文宗欧阳修(1007—1072)与晏殊有师生之谊,词风清丽委婉,内容则多恋情相思、离愁别恨。国之重臣范仲淹(989—1052)出将入相,胸中有甲兵数万,发为小词,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百读。晏殊幼子晏几道(1038?—1110?)擅长小令,工于言情,能以浅语道出深情,小令中有长调气格,是花间小令的嗣响与绝响。

真正揭开宋词大幕的词家是柳永、张先等人。柳永(985?—1055?)以长调慢词写人情爱情;在用语上则借宋初俗语风气大盛之势,以街谈巷议、市井俗语融化入词,启后世元曲之先声,故柳词能大得声称于世,流传千年而不绝。有一项史实似当提及,朝鲜郑鳞趾等撰《高丽史》(刊于明景泰二年,1451)卷71《乐二》部分,记载了北宋徽宗时期(1101—1125)传入高丽的中国乐曲,共计59调75首词,大多为大晟府乐,其中15首为署名词,晏殊、欧阳修、苏轼、赵企、晁端礼、李甲、阮逸女各1首,独柳永有《雨霖铃》《醉蓬莱》《倾杯乐》等共8首。这一点确切说明柳词在北宋时期即受到皇家乐府的重视,也曾参与古代文化交流传至高丽等国。柳词现存213首,使用129调,其中小令23调、中调36调、长调70调,是词史上使用新调特别是长调慢词最多的词家之一。另一位善于变旧曲为新声,以歌词闻名于天下的词人张先(990—1078)亦多用新调长调。

北宋中叶,苏轼及其门人登上词坛,唱响了宋词繁华的大戏。苏轼(1037—1101)是位天才型文人,他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而以作词为绝诣。苏轼把当时的诗文革新精神注入词作,指出向上一路,以诗为词,以诗的内容、题材、风格、技巧、意境为词,又保留有词体意味和特点,一新天下耳目,成为最具变革精神的词人。有宋一代苏词影响极大,当时即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1045—1105)、秦观(1049—1100)、晁补之(1053—1110)、张耒(1054—1114)均有入选宋词三百名篇之经典佳作。与苏轼情兼师友的秦观(1049—1100)是写婉约词的宗主。秦词题材涉及怀古寄意、羁旅行役、恋情游赏等。秦词体制淡雅,气度安详,寓工丽于自然,对景物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情感丰沛,更能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凄惋动人。词坛怪才贺铸(1052—1126)词风多样,豪放者近苏轼,婉约者则近秦观。北宋以后,苏轼词学分为南北两枝,传于南者有叶梦得、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为南宋词坛主流人物。传于北者则有蔡松年(1107—1159)、赵秉文(1159—1232)、元好问(1190—1257)等金源词人。

北宋晚期的周邦彦(1056—1121),是集北宋词艺之大成者。以内容而言,周邦彦主要写男欢女爱、羁旅行役、咏物写景,回归传统题材,创意之材少。但周氏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创作出不少经典名篇,向来为词评家推重。周邦彦现存词186首,共用149调,其中词史首见之调44调,仅见之调2调,确为创调之才多。南宋词人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以《清真词》为规范,字字奉为标准作出和词,显然是将周词作为格律词谱。周邦彦作为北宋词坛的殿军,上承柳永、秦观,集各家之长,自成一宗,下启南宋姜夔、吴文英等讲究格律的词派,是维系北宋、南宋词脉的重要枢纽。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划分出北宋、南宋两个时代。“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词坛也走出李清照、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幹、陈与义等一大批南渡词人。诸家词作融入了社会动荡和亡国之痛,展现出那个时代的苦难和悲辛,故能感人至深。李清照(1084—1155?)为婉约词名家,其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纯真,自成风格。靖康之难,令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其词多感伤时事,悲今悼昔,咏物自伤。叶梦得(1077—1148)早年学贺铸婉丽词风,中年以后倾向苏轼,词风沉雄简放。朱敦儒(1081—1159)早年是名士风流,南渡后的词作以苍茫意境写出大动乱中的悲愤哀切。陈与义(1090—1138)词吐言清拔,清婉奇丽,晚年词惊感沉沦,虽沉痛却超旷。吕夲中(1084—1145)词以清丽见长,流露的是浓浓家国哀愁。张元幹(1091—1162)在北宋末年已有词名,词风追随秦观、周邦彦婉约妩秀,南渡后一变为慷慨激昂悲歌,其《贺新郞》2首,分别寄李纲,送胡铨,议论时政,壮亢激昂,为《芦川词》压卷之作。稍后的张孝祥(1132—1169)胸襟和笔力似苏轼,也是著名抗金人士,词作鼓吹抗金斗志。张元幹、张孝祥是连接苏轼与辛弃疾的桥梁,是南宋爱国词的先驱。

辛弃疾(1140—1207)以其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为主旋律的词作,“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娇娆多变的词风,登上词史的最高峰。抗金复国是辛词的基调和主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稼轩词》:“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b诚哉是言。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陈亮(1143—1194)和江湖词人刘过(1154—1206)与辛弃疾时有唱和。此后有刘克庄(1187—1269)等人与辛弃疾同声相应,形成了南宋中期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姜虁(1155—1209)是南宋婉约词的宗主。姜氏词学秦观、周邦彦而能自立规模,且与辛弃疾有交往,成就极大。姜虁词风清空骚雅、古峭峻拔、清婉窈渺,如冷香飞上词句。较姜夔年轻十多岁的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可说是姜派的直系传人,其词奇秀清逸,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南宋晚期的吴文英(1212—1272),渊源亦承自周邦彦,但与姜夔各辟蹊径。吴词以用字秾艳凝涩,结构曲折绵密,词境绮丽凄迷自成一体。宋元之际的词人文天祥(1236—1282)慷慨正气,刘辰翁(1232—1297)凄婉悲歌,能发扬苏辛词风;周密(1232—1308)有韶倩之色绵渺之思,蒋捷(生卒年不详)洗练缜密,王沂孙(生卒年不详)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1248—1317)清远蕴藉凄怆缠绵,均能谨持周、姜衣钵。约言之,宋元之际的遗民词人对于国事无挽狂澜之力,他们的词作也只可视为唐宋词的慧星余尾。

以上从唐宋词简史角度介绍本书所选词家的历史定位及重要词家用调特点,以下就本书笺注做几点简要说明。

本书以词调(词牌)为纲,词家为目系词。词调依《钦定词谱》序列编排。词作则依词家年代为序而略有变动。关于词选分调本,古之分调在于便歌、制谱,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分调类词可方便读者对单个词调的学习、研究和欣赏。胡适1915年8月3日的日记有《读词偶得》:“年来阅历偶得,以为读词须用分调之法。每调选读若干首,一调读毕,然后再读他调,每读一调,须以同调各首互校,玩其变化无穷,仪态万方之旨,然后不为调所拘,流入死板一路,即如《水调歌头》,稼轩一人曾作三十五阕,其变化之神奇,是开拓心胸不少。”“初学者,宜用吾上所记之法,比较同调诸词,细心领会其文法之变化,看见魂力雄伟,词胆之大,词律之细,始可读他家词。”另一位词评名家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也说:“《御选历代诗余》,每调胪列如干首。每填一调,就诸家名作参互比勘。一声一字,务求合乎古人。毋托一二不合者以自恕。则不特声韵无误,即宫律之微,亦可由此研入。”二家之论,谈及读词和学习写词,也说明白了本书分调笺词的缘由。

唐宋词实用词调约二百余(刘尊明、王兆鹏《唐宋词的定量分析》统计出宋代词作量在10首以上者为206调),本书从各调词作总量、名篇佳作率及后世使用率,做出均衡考量,筛选出常用词调120调。考虑到一般读者爱好,略偏重小令。少数冷调僻调如《扬州慢》《六丑》《青门引》等因有三百名篇靠前的词作而入选。每调均指出其异名、调情,《钦定词谱》的正体谱词及变体词数,唐五代及两宋词作总数。附带说明一点,所谓正体谱词,系《钦定词谱》编辑者以某调之始词或名篇,与《历代诗余》所收该调唐宋元全部词作反复比勘,求其句法字数平仄相同者而得的该调词律范式。本书编者在此可做一大胆预测,日后如以大数据库编程方式整理唐宋元明清历代词作总体,制定中华总词谱或历代词总谱,由于清代数十万词作系依《钦定词谱》格律填写,故新谱的正体谱词与《钦定词谱》正体谱词可能会有相对的同构性,亦可证明《钦定词谱》正体谱词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典范词作。本书每调之第一首为该调正体谱词,故本书可视作包含有《钦定词谱》精简本之谱体词选,可供读者打谱填词之用。

关于选词。词选是名篇佳作的最佳传播方式。前贤选词,受时代学风及操选政者之学识偏好影响,故大师之选,读者云从,影响广泛,名篇佳作多出其中。初刊于1924年的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在现当代有数十版次印行即是明证。此书收词283首(唐圭璋笺注本),绝大部分词作入录以历代经典名词为统计标的之刘尊明、王兆鹏《宋词300名篇综合数据排行一览表》,令人钦佩朱氏之选词卓识。但朱氏承清代常州学派之余绪,为清末彊村派首领,标举周邦彦、吴文英为祖师,重南宋诸家,不免偏颇,故少数选词堕于密丽险涩一路,未能反映唐宋词全貌及多种艺术风格,是其缺点。本书借重当代词学定量分析研究的多项成果,以统计数据作为确定经典词作的依据,本书主体宋词部分,较多参考了刘尊明、王兆鹏《唐宋词的定量分析·宋词300名篇综合数据排行一览表》及许伯卿《宋词题材研究·宋词名篇三百首及其所属题材类型一览表》。前者选取宋元明清以来有代表性的词选107种,并经数据权重统计处理,选出宋词300首经典名篇。后者则根据近现代112种词选词论词史(内有词选63种),选出宋词300首名篇,两者大部分交集,其未交集者,也可互补。特别是刘、王勾稽出不少历史名篇,近现代由于时代风会的关系,这些历史名篇已渐湮没,本书认为有责任接上历史断链,为后代传承完整的唐宋词精品,故编者所选囊括两种宋词三百名篇被选各调的全部词作并做出笺注,篇幅所限未能悉刊,因掇其尤者346首(如取宋词三百名篇排行靠前者)版行,并于每调之末附上“本调经典词存目”项,以呈现该调经典词之全璧。至于唐五代词、金源词、敦煌词,本书所选也是时贤公认的精品之作。

关于词作笺注。由于唐宋词作在当时即婉转于女伎之歌喉,情深语浅,意婉言直,明白如话,时至今日,初学者大多可读懂其字面含意,故千载以还,脍炙人口,是为其经典之魅力。但诗客曲子词毕竟出诸文人之笔,蕴藉至深,自有其文学传承。故本书在“笺注”方面多做了些功课。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因缘诗释证》,为对相关诗词之笺注,重点考证其本事即今典)“缘起”中说:“自来诂释诗章,可别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辞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本书谨从前贤之教。笺说部分重在考今典即词作本事。由于后代词话对名篇佳作喜附会故事,大抵简略错误,抄袭雷同,故必须对之做史源学分析,确定真伪取舍。笺说部分还引述前代词家对该词的重要评论,以彰显前贤评词的切入点,各家评论多录自唐宋词研究资料性工具书。笺释间有与前贤相异点,为笺者读词心得,故多用书证,详加考说。注释部分即陈氏所言“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则鉴于词之令曲如诗之律绝,情深意远,故详注其用词用字及句法;长调慢词如诗之排律歌行,结构复杂,故本书以有韵句组作句群解说单元,读者可借此了解词作结构,明白词意。本书征集有元代以前古典文献特别是唐诗宋词原句万余条书证,以唐宋证唐宋,以诗词解词,以探求经典唐宋词作之时代语境及文学传承,以期将唐宋诗词打通成一片。所用书证,大多选取被释词作者之前各代各家,以显现该词目之流传变化。亦望读者诸君,多以珠玉补充,将读诗词所得,分注名篇名句之后,建立自己的词学资料库,以期光大。倘蒙赐教,则幸甚幸甚。

本书定位于具有唐宋词基础知识且学习诗词创作的读者群体。既可为读者提供唐宋经典词作读本及《钦定词谱》精简本,又可为唐宋词研究者及词体文学学习及创作者提供赏析素材,提高词学修养。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若本书能对读者诸君有所帮助,能为中华民族文脉绵延贡献微薄之力,则于初愿已足。

作者: 胡乃长,中醫学硕士,中华文史研究学者,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任职,现居美国洛杉矶。作为第一和第二作者出版有《苏颂图经本草》辑复本(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中医歌诀新编:针灸篇》(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医史博物馆文物选粹》(中国书店 1988年版)、《中医常用工具书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等。

编辑: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名篇词作宋词
用“1+X”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途径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囫囵吞枣”讲名篇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浅议小学语文名篇导读要旨及文学浸润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