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创新探索

2020-10-12 03:17钱晓滟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精准档案管理

文/钱晓滟

大数据的运用,对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与创新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人才市场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能够对各方面人才寻找相应职位的高效、便捷程度以及各用人单位寻找人才的具体情况均产生重要影响,对大数据思维模式进行应用,有利于改进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一、大数据人才市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含义

人才市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实现认识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统计和日常查阅等业务功能,是对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告别了人才市场档案翻阅的传统管理方式,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事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事档案存储、需求规模日益扩大,单一地认识档案数字化管理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人事档案对接腹部需求、精准匹配需求等,需要人才市场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人事档案的大数据管理,通过进一步深化应用,通过BP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挖掘和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能,为就业、招聘、培训等领域提供精准化服务[1]。

二、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创新

(一)构建全国联通的人事档案格局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才流动性较大,行业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省、市、县等区域,而是面临人才的跨区域流通和全国范围内的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冲突。同时,由于人事档案大数据管理关键在于海量数据,如仅局限于区域内行业、企业人才,必然难以满足大数据技术训练和应用的要求,造成该区域人才供需脱节。为改善该问题,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实践中,应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建设标准,通过制定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机构人事档案管理职责、流程,积极推进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目录化、标准化,实现全国人事市场档案管理数据库统一对接。在人事档案信息采集方面,各级人才市场应按统一的格式、要求、标准进行采集,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数字化人才档案库,建立规范的档案信息系统,为人才市场档案规范化管理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2]。

同时,在建立全国人才市场档案库的基础上,应基于人才市场档案库应用需求开发档案管理服务系统平台,落实层级管理机制,根据系统信息安全异地备份和“数据集中”原则,由市级人事档案向县、区人才市场采集数据;省级人才市场向市级人才市场采集数据,定期归集各地区人才档案信息,建立实施归档、定期采集、异地备份的“全国一盘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新格局。

(二)面向政府社会治理需求,瞄准民生服务

当前,保障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关键。在构建新型服务型政府进程中,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应发挥其在流动人员信息精准服务供给方面的作用,基于人才市场档案库资源和大数据技术支持,面向各级政府提供区域性流动人才基本信息、就业需求、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服务,推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与政府治理、教育、民生、工商等部门联动,为区域性政策制定和效果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实现区域性人才信息共享和精准化服务提供。

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全面的优势,积极推进人事档案与人社、工商、社会保障、医疗关系、教育等方面共享,建立“共享、共建、共用”信息互通机制,整合人才市场人事档案信息为“民生档案”,打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共享共建,为各部门提供需求信息,为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夯实基础。

(三)依靠大数据技术,化解人才供需矛盾

大数据背景下,依靠大数据技术驱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才市场管理服务的重要机遇。在面向市场服务过程中,人才市场应以大数据精准化服务供给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档案资源中的基础优势,面向企业招聘与培训、待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首先,在企业招聘方面,人才市场可深入研究人才档案中的特点、特征,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流动人员、待就业群体的基本信息、技能水平等信息,如以往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工作内容等,通过分析人才非结构化特征,结合企业招聘需求,精准匹配企业岗位需求,快速挖掘岗位候选人、潜在候选人等,为企业招聘提供定向服务。在此基础上,借助电话面试、云视频面试等途径,为招聘方、应聘方搭建面试平台,并通过双方互评,计入企业推荐、人才推荐等功能中,弥补基本档案信息中主观因素体现不足的困境,将人才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与个人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筛选与岗位需求、企业文化不匹配的求职者。在企业推荐中,结合应聘人员的评价内容,经遴选后予以展示,能够进一步为招聘、应聘提供相对全面的参考;其次,在细分培训领域,如员工入职培训等,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对接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结合员工工作经历、岗位需求、综合能力分析等,推荐符合企业工作模式、员工学习模式的培训策略,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服务模式。

(四)依靠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精准测评

在细分职业测评领域,通过对人才市场档案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以从事行业、岗位特征、工作年限、人才流向等维度为测量基准,针对企业绩效考核需求、人才选拔、引进需求等,人才市场可对接企业需求,面向企业行业提供绩效考核量化、员工聘用胜任力评测等服务。为实现在该领域的应用服务,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应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档案中隐藏信息,如采用蚁群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等,测评员工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与岗位需求契合度、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匹配度等,为企业招聘、选拔、考核职业经理人、管理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创新保障措施

为实现上述应用和服务,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应从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入手,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新兴技术的应用。

(一)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安全与信息利用之间的关系

人才市场档案包括流动人员各类信息,如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信息等,而该部分信息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如不加以规范和利用,将严重影响档案人员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服务中,应重点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在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时,应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降低档案信息安全风险[3]。同时,在档案管理服务中,应建立健全分级管理机制,规范各级操作权限,切实预防和控制人才档案信息安全风险。

(二)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大数据服务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企业对非结构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如在职期间培训经理、职业资格认证情况等,应聘者对企业要求由单一的薪酬向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劳动关系保障等方面转变,面对招聘与应聘需求变化,人才市场应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量化供需双方需求,为供企业和人才提供精准化服务。例如,由于人才档案信息资源庞大,且相关信息数量挖掘需要的算力较高,人才市场可与国内云计算企业开展合作,同步“云存储”+“云计算”模式,由企业提供大数据挖掘服务,合理控制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同时,为保证信息安全,人才市场应建立云存储与本地存储同步、归档机制,通过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协调解决信息安全与高效服务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升级处理十分必要。当下档案管理模式虽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有一定的改进,但是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档案管理的需求,需要对新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利用,使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达到一体化建设且更加安全。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精准档案管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精准的打铁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