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以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

2020-10-12 03:17刘若兰石红花刘维蓉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养老老年人

文/刘若兰 石红花 刘维蓉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一生被大致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做好养老保障工作,对位于弱势地位的衰老期至关重要。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性、经济发展不充分、人口流动等原因,当地养老问题更为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老年养老保障,为此,政府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养老保障现状,结合实际,改善养老服务形式、内容和基础设施等,以保障基本生活,提升生活幸福感[1]。

一、民族地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

(一)民族地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发展需求

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老年人口呈迅猛增长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从1999年末的1/10上升到2018年底的超过1/6。国家卫健委有关研究指出,从现在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2.5亿增长到接近5亿,将近翻一倍。由此可知中国老龄化短期内不可逆,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多子多福的文化观念,导致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留下的老年人养老生活存在问题,少数民族聚居地养老现状更为严峻[2]。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增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民族地区家庭养老保障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民族地区家庭养老是建立在民族传统道德和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方式上的,家庭同住成员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随着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加剧,家庭成员间出现的空间分离,大大减弱了家庭养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动也使民族地区农村传统习俗受到重大影响。同时,民族地区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日常生活资料供给、医疗护理费用等养老成本的增加都进一步弱化了家庭养老的经济保障功能。民族地区单一的家庭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3]。

二、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

(一)松桃苗族自治县养老服务概况

按照《松桃苗族自治县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可知,截至2020年,松桃县建设两个以上的县级老年人综合活动中心,且2017年老年人选择签约健康服务有80%。《铜仁市民政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公布松桃县近年将新建9个社区服务站和5个社区服务中心,以上数据皆显示松桃县养老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会不断增加和完善,养老需求也在增长。

(二)松桃苗族自治县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表1 被调查者对养老服务观点描述性统计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服务具有城乡差距,在城镇中多为家庭养老为主,辅以社区养老,少部分有机构养老;农村则实行以村落为单位,基本上是以家庭为依托,小部分孤独的老人家可根据其意愿,入住养老院或单独居住。但是随着老龄化加剧、外出人口增加以及家庭结构变化,老年人的照顾护理成为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最大困境。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总共28个乡镇和街道,本课题组于2019年11月对其中的3个街道、4个乡、5个镇进行调研,涵盖了42.8%的乡镇。发放问卷400份,获得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1.3%。据表1显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差异明显,且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受访者对于养老服务各有倾向性,现状为家庭养老服务被多数支持,养老服务中最大的问题集中在健康和生活上,以及养老对大多数家庭仍是负担且对政策了解程度一般。养老服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老服务方式单一。本次调查中发现,城镇中多数人对家庭养老以外的其他方式表现积极态度,但对未来养老的想法仍保持传统固有观念——希望与子女同住,而乡村中95%以上都只考虑家庭养老,当地还存在认为将老人寄养在养老院是不道德行为,仅在无子女或五保户才会考虑,从而导致政府新设或完善的养老设施、服务和理念未真正实现。被调查者又多认为家庭养老给予了家庭长期的经济压力,养老成本持续增加,两者相互矛盾又持续现状,导致养老方式长时期性处于单一现状。

第二,基础设施相对缺乏。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有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方面的长久需求,但有村落处于未配备救护车的状态,由此出现提升医疗方面补助、增加急救设施的要求。而目前乡村里普遍出现成员分散,甚至家庭“无人”现象,对于留守老人来说,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导致村落话语权下降,资源分配倾斜,从而老年人配备的基础设施略显单薄。

第三,养老服务管理不完善。调查数据显示对养老政策清楚的仅占4.9%,且这部分人多为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等,大多数表示只知道在60岁以上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和购买养老保险。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为初中以下居多,群众对养老政策例如增加养老设施建设、养老补贴力度加大、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衔接等并不了解,社会对这方面政策讲解和宣传较少。

在社会“未富先老”的大趋势下,少数民族地区所依托的家庭养老服务已出现裂缝,不足以减轻家庭结构日益单一、分散居住所形成的养老压力,显现出简单家庭养老的不足,因此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老龄化相冲撞的情况,推动民族地区长期和谐可持续发展,可从多元化养老、设施完善以及管理统筹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和分析。

三、完善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养老服务的措施建议

(一)增加养老服务项目与内容

新老项目的开展都要以需求市场为主,以需定供,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项目是大趋势,因此可以加深社区间、村落间、机构间的养老交流活动,提高各项养老的知名度;定期监督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等情况,调查供养老人的满意度,并实时改善服务状况。

(二)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本研究中发现缺少的基础设施多集中在医疗防护上,因此根据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情况,增加合适的急救、医疗健康方面的设施。建立老年人需求档案,定期更新基础设施。同时注重对当地高龄老人、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子女照料的老人集中供养,医疗保健服务采取上门服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分散供养,由子女和村落共同看护,适当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三)规范养老服务管理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养老的关注力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人,提供较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应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在老年人管理方面,可建立健全老年人联系人制度,充分利用驻村干部职位,定时查看所帮扶老人的情况,保证老人联系人长期在线,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在医疗补助管理方面,政府可提供政策支持,对老年人医疗保健适度提供补贴,放宽老年医疗报销条件,此外坚持“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护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提倡有能力个体进行养老储蓄,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提高个体养老的抗风险能力,及时出台针对经济较弱的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结语

目前,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养老无法适应实际需要、老人生活单一等养老问题,应在当地居民倾向的养老方式基础上扩大养老服务发展覆盖面,保证老年人不困扰、不担忧,从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促进合格的“以家庭为中心,与医疗保健相结合”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积极稳定发挥各项养老服务功能,以缓解现阶段老年人面临的困境。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