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乡土社会结构 积淀学术阅读经验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2020-10-12 10:06程载国浙江省余姚中学浙江余姚3154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术类费孝通示例

程载国(浙江省余姚中学,浙江余姚 315400)

屈伟忠(浙江省台州中学,浙江临海 317000)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学术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乡土中国》一书的学术思想与学术价值,我们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学情,考虑到高一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学术类著作的经验,我们会在每次阅读任务布置之前给学生提供适切的知识支架;二是渗透学法,将学术类著作理解性阅读的阅读方法指导渗透到任务设计中去;三是循序渐进,以学习任务引领阅读,又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化阅读;四是着眼整体,学习任务设计努力做到在真实语言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阅读鉴赏和写作表达能力;五是融通生活,我们的学习任务设计要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理解社会,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学习目标】

1.读完《乡土中国》十四篇文章,理解作者对于乡土中国社会结构以及民族性格的基本观点,领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

2.分类梳理书中的概念术语,关注阐释方法的合理运用。通过梳理整合,将书中的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结构化,理解作者借助概念解剖乡土社会结构的方法。

3.运用思维导图勾勒十四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简要梳理每篇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4.摘录书中名言警句,感受全书独特的语言魅力,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去理解、分析和评价。

5.了解中国传统乡村图景,反思七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观察和思考中国当下社会结构及精神状态,提高社会责任感,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6.了解全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探索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阅读能力,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评价】

学术类作品阅读重在理解,在对《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时,应以对概念、观点、思路的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交流研讨、拟定评论鉴赏文章等方式来把握全书的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学满9个学时,并且检测得分在60以上者可获得0.5学分。

1.能较有条理地向人介绍《乡土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2.能用自己的话语转述书中重要概念的内涵,并举例加以阐释。

3.能整体理解全书的论述思路,并用思维导图勾勒全书各篇章间的内在联系。

4.能摘录20条以上书中名言警句,并模仿着锻造凝聚自己思想认识的警句。

5.能理性分析中国乡土文化发展脉络,并对中国乡村未来之走向有一定预判。

6.能熟练掌握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并撰写合格的读书评论。

【学情分析】

我们在浙江省内不同地市的多所高中进行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尝试,发现高中生阅读《乡土中国》主要有三大困难。一是生活经验的阻隔。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缺少乡土生活经验,对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乡土社会现象难于理解。二是阅读习惯的挑战。大多数高中生缺乏阅读学术类著作的经验,初读此类书不容易读进去,也抓不住要点。三是极少数学生课余沉迷于电子产品,对阅读提不起任何兴趣,学术类著作就更读不下去。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像《乡土中国》这样的学术性论著,一般有两种读法。一种是专业阅读,目的性强,往往要带着专业的问题去和书“对话”,吸收或者质疑其中的观点。这是学术探究的读法。第二种是普通的非专业的阅读,主要是充实知识,拓展眼界,提升素养。两种阅读并非截然区分,有交叉,但各自的阅读取向与方法有所不同。

在对这一单元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也应各有侧重。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以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了解全书的大体内容为目标,课堂上重在交流阅读的心得与疑惑,不宜布置太过琐碎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基本的学习任务外,还可以引导他们涉猎相关书籍,在思想观念的碰撞中博观约取。

【学习任务设计】

一、9课时学习安排表

9课时学习安排如表1(见下页)。

二、课前自读学习任务单

以前三篇为例,课前学习任务单如表2(见下页)。

三、走近大师,鸟瞰乡土(第一课时流程)

(一)认照片,谈成就。

1.屏幕上出现吴文藻、梁思成、钱钟书、费孝通、季羡林等五位学术名流的照片,让学生对照晚年费孝通的照片认出他年轻时的模样。

2.描绘费孝通的外貌特征。

3.在比较中交流费孝通先生的成就与贡献。

(二)介绍粗读的读书方法,检验粗读的成效。

1.教师介绍粗读《乡土中国》的基本方法。

2.讨论《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

3.概括《乡土中国》的内容主旨。

(三)讨论研读《乡土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1.学生谈谈初读《乡土中国》的感受与体验。

2.再问学生,研读《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学著作对语文学习有何帮助,教师作补充。

(四)介绍《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进程规划,交代每个阶段的阅读任务。

(五)交流讨论“序言”“后记”的阅读体会。

表1

表2

1.讨论费孝通的学术品质。

2.讨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情况。

3.由费孝通夫妇的瑶山学术调研看学术求真精神。

(六)课后任务:完成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四、群文阅读比较探究(第三课时微景)

(一)阅读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片段),讨论问题:阎云翔认为是什么因素在推动家庭从父子主轴向夫妻主轴转变?

提示: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比如工业化、都市化,但是原文已经否定。

明确:妇女因为追求自由而积极主动推动。而妇女为何要积极推动?这与女权主义高涨有关系。

(二)阅读萧楼《夏村社会·纸鸢:副业化村庄中的家和分家关系》(片段),讨论问题:阅读萧楼文章,判断分家对家庭事业是否有损害。

明确:分家对事业没有损害,但是分家使父母(本家)地位下降。

(三)讨论辩驳,形成判断。

费孝通认为传统乡土社会夫妻感情被抑制是因为家庭是事业性社群。读完上面两则材料,你认同吗?

明确: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认同。传统社会经济形态是以农耕为主,副业为辅。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只有集中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生产。不分家,在家长的主持之下更容易让资源配置合理。因而为了生存,个人感情被抑制。

【示例2】不认同。根据补充资料,分家对事业没有产生影响,甚至配合更合理,能够调动年轻一代的积极性。夫妻感情被抑制的原因可能与传统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男女婚姻不自由有关系。

五、阅读体会讨论交流(第五课时微景)

(一)流程解说:屏幕显示本班学生聚焦率最高的四个问题,小组投票选择探讨其中一个问题。由组长召集同学讨论该问题,把讨论结果或进一步的疑惑记录下来,交给全班讨论。

(二)交流讨论1:文中说,“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如何维持这种规范的?

【发言示例】“传统”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施展其力量:(1)家族内部的长幼之序,长者对幼者耳提面命,让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润在“传统”之中,习惯成自然;(2)家规族规都有对于违反传统者的惩戒条例,一旦违背传统,就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让人们不得不屈从于传统。

(三)交流讨论2:作为一种治理模式,“礼治秩序”有太多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成分,为何它还能在中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

【发言示例】首先,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思想教化的乡土社会百姓不会像西方社会那般把自由平等当作毕生追求;其次礼治社会对于违反者的惩处有很多残酷的手段,让人不敢抗争;再次,一旦发生战乱,社会秩序不稳定,“礼治秩序”也就难以维持,中国并非数千年来一直维持“礼治秩序”。

(四)交流讨论3:在当时的乡村,因妻子偷汉子而打伤了奸夫的案子该怎样判案?

【发言示例】这个案子的难点在于法与礼的平衡。如果是纯粹的乡土社会,家族会用族规来惩处“奸夫淫妇”;如果是纯粹的法治社会,则打人者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奸夫淫妇”无罪;在由乡土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期,法官为体现法律的权威,宜用最轻的量刑来惩处伤人者,同时也有必要将“奸夫淫妇”交由家族施行一定的惩处。

(五)交流讨论4:在《无讼》一章中,作者认为在推行司法、诉讼前要先在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否则只能有害而没有益处,但为何如今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治国方略,推行司法下乡,并未对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也没有产生司法下乡的副作用呢?

【发言示例】1949年之后,中国农村先是进行土地改革,后来又推行公社制度,再后来又实施包产到户,乡土社会结构和百姓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系列的改变为“依法治国”方案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便如此,在我国少数边远地区,百姓遇到利益纷争还是尽量选择调解,而不愿到法院里一争胜负。

(六)总结表彰。

1.总结:四个小组提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礼与法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不同追求,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与司法制度的选择。

2.表彰在交流讨论中积极参与的学生。

六、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第六课时微景)

(一)搭建知识支架:何谓思维导图?

(二)方法研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

1.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者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2.抓住全书的核心观点,区分全书各部分的主次关系,弄清全书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3.将核心要素放于中央,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将其他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

4.再总览全书或整篇文章,看看各章节标题、关键概念、核心观点是不是都已经列入思维导图,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不是需要修订。

(三)小组合作,绘制《乡土中国》社会结构模式对比图。

【示例】

图1

(四)小组合作,绘制《乡土中国》全书篇章结构思维导图。(示例略)

(五)组织最佳思维导图评选,将制作精良的思维导图放到学校宣传窗展示。

七、读书评论文章撰写(第八课时微景)

(一)讨论撰写读书评论的意义。

【发言整理】撰写读书评论是一个学习、消化、升华、运用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在主题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且有助于锻炼和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撰写读书报告有助于我们沉淀读书成果,也有助于我们提升阅读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讨论撰写读书评论的注意要点。

【发言整理】1.主题要集中明确。读书评论不是读后感,无须用很长篇幅去复述原著内容,也切忌泛泛而谈。读书评论可以选取某一小巧的角度,只谈自己对全书某一观点或某一材料的看法。2.观点要富有启发。读书评论的观点要反复提炼加工,不可满足于对文章的表面感知,而要肯定不断追问“为什么”,尽可能在文章中提出让人耳目一新而又言之成理的观点。3.论证要有理有据。读书评论文章的每一个观点都要有扎实的论据作支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到一些社会学、人类学著作中去查找相关理论、素材,以丰富我们的论证。4.语言要平实准确。我们写读书评论文章要学习费孝通先生的浅易晓畅,而不要像一些学术“大佬”一样搬弄概念术语,生造极长的欧化句式。在表述和论证过程中,我们都要尽可能追求准确平实,而不要哗众取宠。5.议题要有实践意义。读书评论文章既要回归历史语境,结合费先生写作该书的年代来讨论其得失,也要针对现实情况,讨论社会发展变迁之后“乡土中国”面临的新问题。

(三)提供范例,让学生对读书报告的结构与写法有更切实的了解。(例文略)

(四)学生写作实践。

(五)读书评论文章交流评比。选出数篇优秀作品张贴到荣誉栏,并收入班刊发表。□◢

猜你喜欢
学术类费孝通示例
国际学术类会议的收费研究和经验探讨
白描画禽鸟(九)
“口”字大挪移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社会保障学科学术类硕士生培养问题思考
学术类与非学术类的名著阅读教学比较
SWOT分析视角下高校学术类社团促进学风建设的探析
飞吧,云宝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