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0-10-12 01:37刘明云牛娜曹忠新纪莲莲单尚东苏爱国王楠刘庆年
中国棉花 2020年9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棉花

刘明云,牛娜,曹忠新,纪莲莲,单尚东,苏爱国,王楠,刘庆年,

张广霞2,徐东英2,张小娣2,高迎春2

(1. 山东省滨州市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山东 滨州256600;2.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滨州256600;3.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256600;4. 无棣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滨州256600)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棉花产业涵盖种植、加工、纺织、服装以及棉籽、棉秆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多个行业,是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商品化程度高的社会性产业。打造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被列入山东省滨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笔者着重从影响滨州市棉花产业的产业模式、技术模式、瓶颈等制约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齐鲁振兴新样板提供技术、智力和产业支撑。

1 滨州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链下游纺织产业现状

2018 年, 山东省滨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640.5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233.8 亿元,占比8.85%;第二产业1 185.2 亿元,占比44.89%;第三产业地987.63 亿元,占比37.40%。 在第二产业行业方面,纺织、化工、食品、金属制品、冶金属于滨州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在工业行业中占比均超过80%。 其中,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302 亿元。

截至2018 年底,滨州共有纺织企业169 家,从业人员15 万余人, 其中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世界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 年成功跻身世界品牌500 强,位列第470 位。魏桥创业、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滨州纺织工业的龙头企业。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5 年7 月数据,滨州市为8 个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品产业集群地区之一。

1.2 产业链上游原棉生产供应现状

1.2.1 滨州棉花生产现状。 滨州是山东省植棉大市。棉花生产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传统,拥有13.3 万hm2左右的盐碱地,适宜大规模种植棉花。长期以来,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植棉经验。 21 世纪前10 年,全市植棉面积一直稳定在13.3 万hm2左右。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劳动力、土地成本的快速上涨,植棉效益下降,面积下滑。 2015―2019 年滨州市棉花种植情况见表1。

表1 2015―2019 年滨州棉花种植情况

1.2.2 滨州市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现状。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滨城区境内棉花加工企业4 家——滨州市大地棉油有限公司、 滨州市银江棉业有限公司、滨州市泽兴棉业有限公司、滨州市鑫源棉业有限公司。据调查,大地和银江2 个企业已在2017 年停止运营,只有泽兴和鑫源正常收购棉花,而且收购量不多,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 2 个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在滨城区境内收购量很少,而主要从无棣、沾化、德州及聊城等地收购,加工的皮棉销售到本地及外地的纺织厂等用棉企业,鑫源棉业有一部分皮棉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2 发展瓶颈、制约因素分析

2.1 原材料产不足需、质不足需

滨州市棉花年消耗量约在150 万t, 占全国棉花产量的1/4 还多,是滨州本地产棉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就连山东全省产棉量也不足以供应。 可见,本市棉花严重产不足需,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此外,当地生产的棉花品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直接导致了棉农的棉花不好卖、纺织企业“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

2.2 纺织服装行业要素成本上升

2.2.1 原材料价格上涨。据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反映2017 年进口棉价格同比增长12.5%,国产棉价格同比增长14.2%,煤价同比增长80%,纸箱的价格同比增长70%以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2.2.2 劳动力成本上升。 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纺织服装行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为稳定熟练工队伍企业不断增加工资、提升福利待遇,用工成本上涨明显。 当前纺织企业用工月平均工资为3 300 元,是菲律宾、越南等国的2~3 倍,是孟加拉国的近5倍,且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递增。

2.2.3 环保投入日益加大。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 使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环保检查力度,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

2.3 自主品牌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

纺织服装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不愿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附加值的技术链和品牌运作环节中,全市知名纺织服装品牌较少。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创新人才不足等导致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多数中小型企业的业务据悉在来料加工,做出口订单,贴牌生产,赚取微薄加工费,对外依赖性强。

2.4 创新型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向时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的人才缺口严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

3 滨州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3.1 打造良好棉花基地提高原棉质量

3.1.1 建立杨柳雪红色基因“良好棉花”科技示范基地。结合传承杨柳雪“全国棉区一面红旗”的红色精神,在杨柳雪村打造杨柳雪红色基因“良好棉花”科技示范基地,突出“良好棉花”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握现代、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国际“良好棉花”生产标准在基地建设“棉饲连作”高效种植示范区、 全程机械化试验区、“良好棉花”展示区、科普教育观摩区和智慧农业功能区,为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3.1.2 依托西小王棉花产业强镇,打造良好棉花产业融合示范样本。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植棉面积达0.8 万hm2,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左右,镇内有滨州诚宸实业有限公司、山东钟金燕家纺有限公司等23 家棉纺织企业,初步形成了“棉花种植- 籽棉购销- 棉籽油加工- 皮棉加工- 纺纱合线- 织布制衣- 家纺产品及棉花秸秆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 2019 年无棣县西小王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依托西小王镇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棉花产业,瞄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共同发展,加大培植力度,全力打造以“良好棉花”种植、籽棉加工、纺织服装、旅游服务为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鲁北重镇。 将棉花种植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将规模种植作为优先发展方向,积极发挥市场引导、行政推动“两只手”的作用,努力在培养规模土地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上做文章。集中发展机械化、轻简化,提质增效,降低企业种植成本,打造“良好棉花”产业融合示范样本。

3.1.3 积极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以“良好棉花”滨州试验站技术人才为依托,积极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使其新技术、新成果落户“良好棉花”基地,转化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适合机采的鲁棉研37 号、K836、JC-1 等品种及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低容量智能喷药、秸秆清理还田等新技术,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植棉技术水平,提高植棉效益。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自主品牌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加快新品种研发,推动产品升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努力提高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力度,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创建自主品牌。

3.3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为研发人才、产业工人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娱乐设施,用相对便利的条件吸引人、留住人;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提高生产一线关键工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棉花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棉花是花吗?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棉花
民航飞行大学生体能差异性训练方法的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