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0-12 09:11郭阳明郭生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一体培养目标导师

郭阳明,郭生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与统招的高职学生不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三类人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决定了他们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就业有收入。只有妥善处理好在校学习角色与社会角色,兼顾学习与就业,“三类人员”才能够踏踏实实地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2〕因此,针对“三类人员”的特点,必须探索实施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有效途径。〔3〕作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美国“合作教育”及日本“产学合作”等模式,积极探索的“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百万扩招背景下的特殊生源培养需求。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关系不紧密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校企合作。目前,在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学校往往占据积极主动的主导地位,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往往不足。在实际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常常退化为曾经的订单式培养模式,〔4〕学徒技能的培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工作任务繁多,扮演企业导师角色的工程师难以系统性地抽出大量时间与学校导师一起研究课程教学,这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导,体现不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与普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和特点。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具备一定技术技能水平的学生劳动力和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而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这种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但不具有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更违背了现代学徒制的出发点。松散型的校企合作关系违背了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初衷,阻碍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前进脚步。〔4〕

(二)招生与招工未能同步推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时,主要有“先招工后招生”“先招生后招工”两种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先招工后招生”是在校企签署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进行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由企业先通过面试考核等手段招募员工,将学生录用为正式员工后,再由高职院校通过纳入招生计划将招募员工录取为全日制普通学生入学。现代学徒制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不是雇佣员工,因此“先招工后招生”模式应该是工厂学徒制的特征,与现代学徒制的根本任务不相符。“先招生后招工”模式是由高职院校先完成招生任务,再与有合作意愿的企业签署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进行联合办学,并以组建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形式与企业展开联合办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并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先招生后招工”的模式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容易退化为普通订单班培养模式。

(三)“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制度性保障

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建设一支校企双方互兼互聘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还处在薄弱阶段,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导师的选拔缺乏标准、对校内师资的培养机制欠缺、对校企“双导师”师资团队缺乏管理制度等方面。首先,在企业导师的选拔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企业导师任职资格提出了多重要求,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些对企业导师任职资格的要求大多表述得比较笼统,没有一个可执行的、明确的量化选拔标准。导致选拔出来的企业导师参差不齐,有些企业导师不能够完全胜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在对校内师资的培养机制方面,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参加企业顶岗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薪酬补贴,也无法根据教师在企业顶岗的天数转换为教学课时数,没有形成对高职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学习提升专业水平的机制,使得教师缺乏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考虑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有效结合,并在探索紧密合作型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构建。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律,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构建“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见图1)。

图1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质量评价四个部分组建而成,而每个部分又自成体系。在“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校企合作协议保障下,整个模式的运行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校店一体”平台上进行。将“四段育人”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融合到培养内容之中,形成从入学到入职的“四层递进”课程体系,通过前店后院、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三环融通”教学模式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最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三证导向”考核评价体系,达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校企协同育人为主要方式,以“校店一体”为主要培养平台,分阶段确定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四段式”育人目标,形成了“匠人精神硬,专业技能硬,道德素质强,创新意识强”的总体培养目标。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四段式”育人目标的确立是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为研究起点,将培养对象在培养过程中的角色演变划分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个阶段,围绕“二强二硬”的总体培养目标,分别从四个阶段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进行渐进式分段设置。学生阶段,围绕“匠人精神硬,道德素质强”两大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筑牢专业基础;学徒阶段,围绕“匠人精神硬,专业技能硬” 两大培养目标,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锻造匠人精神;准员工阶段,围绕“专业技能硬,创新意识强”两大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讲授+实操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接工作岗位的能力,通过本阶段的培养,真正让学生实现“一只脚踏进了企业”的培养目标;员工阶段,围绕“匠人精神硬,专业技能硬,创新意识强”三大培养目标,以工作实操和企业顶岗实训为主要培养手段,对接企业员工用工标准,以真实企业岗位锤炼学生企业工作能力,实现真正的“毕业即就业”。

(二)培养内容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内容是通过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培训、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素质教育对接企业文化的方式,对应“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段式”育人目标设置“入学-入门-入行-入职”四层递进课程体系。

对接“四段式”育人目标中学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入学阶段的课程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搭配教学,达到学生了解岗位的目的;对接“四段式”育人目标中学徒阶段的培养目标,入门阶段的课程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搭配教学,达到学生单项技能掌握的目的;对接“四段式”育人目标中准员工阶段的培养目标,入行阶段的课程主要通过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操课的搭配教学,达到学生独立执行工作任务的目的;对接“四段式”育人目标中员工阶段的培养目标,入职阶段的课程主要通过专业实操课和顶岗实习的搭配教学,达到学生专业复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培养方式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式是以实现基础知识岗位认知、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岗位模拟综合技能、实岗轮训生产实践为主要目的,在“双导师”师资教学团队的引领下,构建“前店后院、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三环融通教学模式。

实行“0.5+1.9+0.6”工学交替教学模式。0.5指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施工现场“感性体验”为辅,学习地点在学校;“1.9”指第二、三、四、第五学期的前七周,通过“学校+企业”交织型教学组织形式来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与岗位技能课程的学习,学习地点为学校和企业(交叉进行);“0.6”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选择合适的岗位在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顶岗实习(见表1)。

表1 现代学徒制“0.5+1.9+0.6”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的教学载体是由有足够社会影响力的企业、紧密型合作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及校企共建的课程教学资源三者组成。〔5〕其中,企业和紧密型合作的校企合作关系构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前店”,校企共建的课程教学资源就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后院”。只有有了理想的工学结合载体“前店后院”,才使得全面开展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以“理实一体”为主。“理实一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人才培养主线,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人才培养起点,以技术工作过程为人才培养基础,形成“导—学—教—做—评”五步闭环,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实践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做中学、做中教”。

(四)质量评价

通过“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学生可以在毕业时获得三种不同评价角度的证书:学校的学历评定委员会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学生通过1+X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经过顶岗实习,以学徒身份获得企业颁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顺利通过“三证考核”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志着学生已经成为一名具备合格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结语

“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改革路径之一。通过实施“校店一体”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三类人员”的培养目标,并提升校企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

猜你喜欢
一体培养目标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V eraW an g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导师榜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