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0-10-12 14:36徐凌波
公关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徐凌波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象和环境变得极为复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问题,旨在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 核心价值观 教育

1.价值观与文化多元化

一种文化,伴随着时间进程,不断吸收、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逐步形成一种自身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更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个漫长持续的文化演变过程就是所谓的文化多元化过程,而其最终形成的具有新表象特征的文化即是所谓的多元化文化。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基本象征,无论如何兼容演变,其核心都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作为文化核心凝聚形成价值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使各民族文化保持着其独特性和稳定性。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伴随着持续的民族冲突与融合,继而带来不同文化的冲突融合,历经化解矛盾、吸收精髓,融会贯通之后,丰富发展自身文化,可见现今的不同文化本质都是多元化的文化,文化多元化的过程正是面对不同文化时的矛盾、冲突、混合、修正、融合到再次冲突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不同文化是在这样的正视冲突,吸收借鉴的多元化过程中得以更新、发展。由此可见,正视冲突,积极面对、主动吸收、接受融合,才能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为其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的多元化过程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充分的人文环境条件。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对人们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塑造了目前的多元价值观,并成为我国多元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当今的大学生成长在网络互联的环境下,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渠道,快捷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节奏的持续稳定增长,也导致这一代青年对于物质需求和审美有着不一样的追求和感受。

2.1当今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环境”特征

大學生普遍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且对新事物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猎奇心理,更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但限于有限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感性多于理性,容易受一些消极负面的因素影响,形成一些消极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而且,成长环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比如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结交朋友等等,而网络的虚拟性与信息的良莠不齐也使他们容易成为网络害者。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复杂甚至不良的影响。而文化背景知识的肤浅和信息的频繁多变,会动摇青年学生价值观,造成其价值观的变幻、混乱乃至虚无。

2.2成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从每个学生个体情况来看,由于各自不同的成长背景及人生经历导致他们对于物质需求和审美有着不一样的追求和感受,对多元文化中的不同文化元素产生认同并进而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此外,部分学生因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家庭的中心,往往更加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进入大学之后依然保留之前的惯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意识。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冲突时,通常先考虑个人利益得失。

2.3多元文化及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科技创新带来的多媒体的普及运用,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多元化。学生们可以便捷地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信息;学生的阅读方式趋于碎片化和浅表化,他们更乐于享受文化快餐。多数学生的“泛阅读”貌似提高了阅读效率,但这样的浅读不能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根基、渊源、内涵和演化发展历史,也不能整体、系统化地理解来自各方的资讯,无从了解多元文化中不同价值观间的历史文化渊源、分歧及表象下深藏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对立的根本原因,因而不利于树立稳定持久的价值观念。

3.多元文化背景下改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思路

多元文化必然带来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自然会产生许多新现象,带来新视角,为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新的空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多元化文化也给价值观教育带来矛盾冲突,影响价值判断、价值认同,进而增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合力,结合繁复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入分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扬长避短,各尽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1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基础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换言之,价值观的形成与对文化的认同是紧密联系的。而文化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和深刻内涵,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她的发展历程,从内心里增强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这样他们才会接受和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应召出征的解放军战士、自觉简行的民众……全民一心中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为国为民、兼济天下”的仁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情怀,正是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支撑着全社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疫情的阻击战中的温情与坚持。正是我们传统文化衍生出的强大民族合力使我们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我们应该带领当代青年学生们一起回顾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结合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深入理解,让同学们能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我们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深邃内涵,加深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用多种方式深化年轻一代对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归属感。

3.2培养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和价值评判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融合成为一种社会常态,阶层融合、空间融合、学科融合、行业融合……而文化多元化中的文化融合对整个社会冲击最大。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时,年轻学生由于欠缺生活阅历,感性多于理性,不能正确辨别文化价值的性质;加之思想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因此,提高文化辨别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对塑造青年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尤为重要。比如面对这次疫情时,模范人物背后的支撑是什么?他们到底信仰和追求什么?反之,个别留学生和外籍华人的一些不当言行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他们选择了这样的行为?引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认真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价值分辨能力;在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根源、特性和本质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标准。

3.3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平台,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境要素。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潜移默化的思想心理建设过程,需要日积月累、自然建立、逐步深化、缓慢稳固的过程。校园文化是最为适当水滴石穿式的文化影響方式,也是校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的最佳方式之一。

践行是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因此,校园文化也应不断丰富创新校园实践活动形式,通过诸如传统文化讲座、各种社团、知识竞赛、传统文化写作、文化道德讲坛、时代热点拍摄等各种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们不经意间能切身领悟并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灵活运用思政课这一重要渠道

思政课是高校弘扬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载体,但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因此,面对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现状,高校思政课要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及学生诉求,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借助实践环节实现引导并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评判和选择能力。同时,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通过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培养紧密结合,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核心价值观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而个人层面的实现和践行是社会、国家层面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向他们传输传统文化内核,帮他们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引领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我们的整个民族把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融入文化传统,永远传承。

参考文献:

[1]贾迅.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J].高教探索,2011,(06).

[2]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