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分析

2020-10-12 09:31姜华
管理学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

姜华

[摘 要] 本文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旨在构建系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其为社会培育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工商管理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工商管理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志码:A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法律及生产运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今后能在政府及企业中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担负起为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现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迈上工作岗位,高等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现阶段由于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准入门槛较低,办学成本不高,再加上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相对热门的专业,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与日俱增。但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比较单一,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等模块构成。一些必修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多数以片面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环节,无法将理论知识真正付诸实践中,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精神,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造成就职的学生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1]。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较低

全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因此招生比例较高,入学成绩的标准就会降低,严重降低了生源的整体质量,学生的可塑性也会和其他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来看,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明确的教学发展目标,没有鲜明的特色会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择业的过程中产生迷茫的心态,无法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目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针对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仅仅将培养的重心放在理论型人才的培养上,轻视或者没有较好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提高,甚至个别院校为了节省资源成本,简化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水平阶段,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就业和工作中缺乏优势。

二、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依旧以教师单一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极少采用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重要导向,尽管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就会极大地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延伸与拓展,无法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和应变能力,也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

(二)教学内容不符

由于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差异性,会导致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更加重视知识内容的全面性,而忽视了对特色课程及核心课程的深度研究,使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学习了很多的专门课程,但大多都处于浅层的知识层面,并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和核心,这种教学内容的弊端也是高校扩招造成的后果。随着招生数量不断增加,部分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仅满足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忽视了精英人群的诉求。此外,大部分的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大多是通过引进国外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经济体制及历史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理论与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

(三)教学目标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导向,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很多院校过于高估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位置,忽视了学生在初入职场时都要从底层做起,而不是直接步入较高的管理层,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企业经营的亲身经历,因此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升进行指导。此外,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目标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无法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及特色,导致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之后无法获得应有的竞争优势,甚至与一些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存在较大的差距[3]。

三、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策略

(一)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案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过度重视理论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分析用人单位对人才引进的需求,应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的人才队伍。高校应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向用人单位引荐学生实习,使学生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的应该充分结合基础能力、市场发展方向、职业关联等方面设置课程,制订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其次,高职学校应及时把握经济市场发展的动态,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随着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衍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也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完善,结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吸纳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问题。其次,教材应该突出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较强,因此在保证科学和系统的基础上,要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融合[4]。

(三)建立以市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应该根据行业建设发展和服务管理的需求及专业特色来进行整体的设置。例如,企业岗位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技能,还应该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营销类知识技能,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应该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与培训,并将企业一线实际管理能力作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当前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依旧存在很多弊端,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和理念的改革,凸显特色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市场就业发展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蕾.新形势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5(03).

[2]王秋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8).

[3]刘翔,付娜,常家芸.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4]刘光甫,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