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0-10-13 12:36刘向辉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劳动课程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重要论述,高扬劳动教育的旗帜,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一、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①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劳动教育,还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适当参加劳动。

(三)思政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

二、互联网+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研究成果及其动态

1.国外:在日本基础教育阶段即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小学教育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写入教学大纲中,通过对应劳动体验促使学生首脑双全,回归生活。比如用天然的食材进行烹饪,更好更有效的整理空间,开设家政课等等。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内: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手脑一块干是创造力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总书记说:“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参加。

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工作要点,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发展,尽快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时间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互联网+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价值及实践路径

(一)互联网+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价值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重要论述,高扬劳动教育的旗帜,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并推动着社会历史滚滚向前发展。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他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可以说,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保护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性的显著标志;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的鲜明特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强实体经济的今天,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具有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其次,劳动教育是中学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我国中学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神圣使命,理应引导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还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培育劳动情怀,才能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继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最后,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中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自身学习、实验实践等教育环节上付出大量劳动,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学教育优质产品;有利于中学生在体味艰辛、挥洒汗水中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获得受益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之,劳动精神的培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技能的教育是中学智育的重要内容,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既是对劳动教育本身的有效加强,也是对德智体美教育的有力支撑。

(二)互联网+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现路径

1.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按照必修课开设要求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比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须学完14个必修学分,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采用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设计制作等方式,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動场所的作用。综合活动实践情况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升学招生的依据。

2.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推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开放,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培养生涯规划、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依托职业院校,设计、建造一批师资充足、课程完备、体系健全、运营良好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职业院校应立足专业特色,对接地方支柱、特色产业,创设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真实职业情境和体验岗位,聘请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进来,鼓励龙头企业以最新技术和设备共建体验中心。

3.加强劳动实验基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可以设立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带动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入开展。要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实践多样化的基础上,加强劳动和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创新实验室建设等。

作者简介:刘向辉(1991—),男,汉族,河南省上蔡县,教育硕士,单位:新乡一中,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课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劳动课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