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考志愿填报策略和技巧

2020-10-14 12:30供稿王进
金属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北京科技大学大类志愿

供稿|王进

很多高等教育研究学者认为,2001年北京大学启动“元培计划”是我国大学拉开大类招生序幕的标志。实际上,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资深教授柯俊就提出并启动“大材料专业”试点班的教学改革。大类招生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的一项改革内容。近年来国内高校尤其是“211”院校陆续推动大类招生改革。调研发现,2017—2019年是将相近专业合并成专业大类或大专业的密集时期。如今,“大类招生”对考生及家长已经不再陌生,而且随着国家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国家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的开展,可以预计高校大类招生的改革步伐还会继续。

大类招生常见模式

大类招生不仅仅是招生专业设置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学、培养等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大类招生是一个系统行为,高校将几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大类进行高考招生,学生入校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培养,对自己的所要学习的学科和专业有了深入了解,就可以再次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二次专业选择。国内高校常见的大类招生模式有:按学科设置大类、按学院划分大类、按试验班招生。

按学科设置进行大类招生

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合并成一个大的专业类进行招生的模式是最常见的大类招生模式。如材料类、计算机类、法学类、语言类、数学类等,这些大类专业的划分主要以一级或二级学科设置为基础。按学科设置进行大类招生划分和培养是最早的大类招生形式,也是目前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方案最多的模式。

按学院划分进行大类招生

部分高校的大类专业则是以学院为基础,一个学院划分为一个大类,如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均是该模式大类招生,分别招收自动化类、机械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能源动力类、社会科学试验班类等。改革力度更大的高校甚至会进行跨学院合并,全校几十个专业仅按几个专业大类招生甚至整体都按一个大类招生,入校后按“书院制”管理,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成立了自己的“本科生院”。

按试验班招生

“试验班”模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大类招生模式,如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等。最近,教育部对按照试验班招生模式的“名称”审批趋于严格,因此,能够在“高考招生专业正式目录”里出现的“试验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培养实力。

大类招生给考生带来的“福音”

据统计,进行大类招生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有120所,占“双一流”建设高校总数的90%,而在北京投放招生计划的 “双一流”高校中,大类招生专业比例约为50%。可见,大类招生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在“高教大计、本科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下,高校推动大类招生改革的驱动力还是来源于本科人才培养。对于考生来讲,大类招生最大的福音就是给考生带来更多更大的专业选择权。

考生实际上的专业选择空间增大

传统招生一般要求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能填报六个专业,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空间。而实行大类招生,一个大类可以涵盖多个专业,填报一个大类专业实际上选择的专业数目是成几倍增加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专业(类)一共有21个,其中有13个是大类专业,假设1名安徽考生填报北京科技大学并填满6个专业(机械类、计算机类、能源动力类、自动化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那么,实际上他将拥有22个本科专业的选择空间(大学一年级学年结束后6个大类专业将分成22个小专业方向继续深造学习)。

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大类招生有效解决了考生在考后填报志愿时如何选专业的问题。大部分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是充满困惑的,不知道专业是干嘛的,更谈不上专业兴趣,有的考生对专业也存在认知上的误解,大类招生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考生按照大类招生填报志愿录取后,通过学校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在对专业知识及学习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继而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避免了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大类招生符合通识教育导向

高校培养人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大类招生打破了传统专业界限,给予学生更宽阔的知识面而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大类专业的新生入校后有1~2年的时间来学习基础课程,从而使自己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专业细分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方向的学习,有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成效。

大类招生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大类招生是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趋势,对考生有莫大的益处,但不能把大类招生想得过于“太简单”,高考志愿填报前还是要做一些“功课”的,毕竟大类招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考生及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大类招生的特点,报考时掌握一些策略和技巧,才能真正助力考生选择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

正确识别哪些是大类招生专业

一般“高考招生专业正式目录”中带“类”字的都是大类招生专业,考生及家长很容易识别,但也有少部分具有大类特征的招生专业叫“大专业”,如2018年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就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专业。部分高校的试验班也属于大(类)专业,如北京科技大学从2007年就开设的理科试验班“厚基础,宽口径”,制定单独培养计划,依托“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经过两年的培养学习后可以在全校理工科专业中任选专业,它既符合“大类招生专业”特征,又是学校的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国内高校类似这样的特色试验班值得考生家长重点关注。

不能“忽视”大类里的小专业

“大类专业”似乎让考生家长不那么眼花缭乱,但千万不能忽略它所包含的小专业。不同大类专业包含的小专业数目不同,多的有6、7个专业,少的也有2个。相同名称的大类专业,不同高校包含的小专业可能不一样。譬如,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类就包含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7个专业,更偏向“管理”,而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这4个专业,“管理”和“金融”都涉及。另外,某个小专业在不同高校隶属的大类专业也可能不一样。譬如,2019年有35所高校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是通过自动化类招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是在计算机学院招生。

而且,即使是相同的专业名称,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同的,这关系到学生入校后学到什么、朝哪个方向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深造、就业等。因此,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花时间去搞清楚,不能光从大类专业的名称字面上去简单理解“专业是什么”。考生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大类专业是“为了大类而大类”,培养方案并不成熟,只是简单的合并,离“通识教育”差距还很远。考生及家长有必要仔细研读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介绍。

尽可能深度打探到专业分流方法

大类招生给了考生二次选择的机会,专业选择权是增大了,但不意味着进校后就可以轻松了。二次选择分流后的小专业才是学生的学位证书上的专业名称,因此考生及家长需要想办法了解到大学里大类招生专业的专业分流办法,是一年之后分流还是两年之后,是完全满足学生志愿还是需要结合考试成绩,小专业会预设几个班,等等。考生和家长要仔细斟酌,有的大类专业里还可能会隐藏比较“冷门”的专业,将来理论上存在分流到“冷门”专业的可能。考生和家长不能仅仅遵从“大类专业”,还要通过充分咨询了解目标高校和目标专业大类将来的分流方法,充分考虑和斟酌,科学合理地进行志愿填报。

目前,国内高校比较常见的专业分流方案还是会一定程度上参考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的,有的高校还会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北京科技大学在“本科生大类分专业和转专业指导意见(试行)”的基础上各学院自主拟定细则实施专业方向二次选择,总体原则是: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依据考生高考成绩(归一化后占比20%)和大学一年级学年成绩(占比80%)择优考量。

知晓专业录取的特殊规定

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可能因为实际情况,对考生的身高、性别等有特殊要求,对考生体检状况也有规定(如色弱、色盲等),这些专业可能会合并到某个大类里,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考生情况不符合所有小专业的特殊要求,则肯定不能报考该大类。如果只是某个小专业不符合则要慎重考虑,因为将来还会面临专业分流。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尽量避免特殊规定不符合等类似情况,不做“无用功”。

新合并的大类如何预估分数线

根据往年录取分数和排名来判断自己被录取的几率已成为一种可靠的志愿填报策略,但大类招生是趋势,各高校改革动作也比较大,可能A、B、C专业往年还是单独招生,今年就合并成一个D专业,这样情况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参考往年录取分数和排名呢?首先,不用过于焦虑。新高考志愿填报实行“大平行”志愿报考,高校录取分数呈“扁平化”趋势,即各高校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不大,也就是说,即使考生的目标专业进行了大类调整,对最终录取结果影响也是很小的;其次,如果确实对目标专业(类)很中意,考生可以自己估算往年这几个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如果考生高考成绩在目标专业(类)的平均分水平之上那么就会有较大的录取可能性。

结束语

摄影 侯宪达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大类招生是一种招生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更是一种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的发展体现。大类招生成为一种“常态”,对考生报考、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大类招生改革推动多年,考生需要深刻理解大类招生的意义和内容,“知己知彼”,多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为自己选大学和选专业做好科学决策。

猜你喜欢
北京科技大学大类志愿
A note on the role of foreign experts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献礼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 步履铿锵卅五载,砥砺奋进谱华章——北科大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系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我志愿……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概览 5大类 76大项 270多项具体成果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