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研究述评

2020-10-14 01:24张旋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综述图书馆

张旋

摘 要:为客观反映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情况,文章以cnki、万方数据库中被北大核心、CSSCI收录的核心文献为采样数据,运用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分析、文献内容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微信领域相关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归纳出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应用、研发、服务、传播、用户等方面,在对以上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微信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研究热点;综述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凭借着操作简便、即时通讯、免费获取等优势,已成为国人最受青睐的跨平台社交类软件。根据《2019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微信服务平台的月活跃用户高达11.5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6%。该款软件一经上市,国内图书馆学界就对这一跨平台社交软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者员立亭[1]最早对我国2013-2016年图书馆微信相关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评述。随后学者赵乃瑄[2]、刘婧[3]对我国2013-2018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图书馆微信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明确图书馆微信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文在结合以上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至今被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图书馆微信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及内容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评述,望以此为着力点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提高服务效能。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为了更好的把握微信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源,以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为检索时间段,通过关键字“图书馆and微信”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3564篇,剔除重复文献和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3417篇,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5日。

2.1 时间分布

2013年1月我国学者黄浩波、何卫华、叶青[4]等人在《图书馆学刊》发表“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一文,开启了学界对图书馆微信平台的相关研究。根据图1所示,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微信应用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3-2014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2015-201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发文数量总体保持平衡;2017-2019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发文数量逐年降低。由此可见,图书馆微信研究在经过2013-2014年增长期和2015-2016年稳定期后,2017年进入成熟期,虽然发文量明显减少,但仍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课题。

2.2 高频关键词统计

利用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帮助学者厘清图书馆微信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挖掘研究热点,揭示发展情况。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

此外,通过样本文献分析得知,我国图书馆微信平台相关研究受到了各类基金项目的大力扶植,并且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外,其余基金项目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城市,由此可见,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图书馆关于图书馆微信的相关研究要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相互印证,同时也反映出全国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开展服务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3 高校图书馆微信研究主题分析

3.1 图书馆微信调查研究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在各类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普遍推广,图书馆学界的学者对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展开全面调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分析,这些成果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围绕高校图书馆微信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第一、分析微信公众平台自身优势和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构建合理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模式。例如:王桂平、石雯静[5]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服务为例,从微信的自身优势出发,探究其适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国内图书馆利用微信进行信息服务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第二、根据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模式、服务质量等进行调查,查找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分析。例如:马大艳、李学静、陈虹暻[6]等人对“985”院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账号类型、推广方式、认证方式、运营模式、推送内容等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微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围绕公共图书馆微信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第一、根据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服务的现状查找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例如:淳姣、何华、郑军[7]等人以13个社交影响力排名靠前的省级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调研社交网络平台推送数字资源的现状,通过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二、对公共图书馆特殊服务群体的微信服务模式探究。例如:倪萍[8]分析了少儿图书馆基于微信的阅读推广现状,并根据微信指数对阅读推广进行评价,提出微信阅读推广策略。通过调研得知,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学者对图书馆微信服务进行了系统、详实的调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这为今后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模型。

3.2 图书馆微信服务研究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服务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手段,在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同时也引起业界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微信的服务营销、服务优势、服务模式、服务功能及服务评价方面。在服务营销方面:隋欣欣、王焕景、李伟[9]等人以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微媒体营销情况调查为研究对象,分析营销案例,归纳营销特点,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思路和经验。在服务优势方面:朱玉強[10]围绕PC端微信平台,在不需要服务器、不需要程序接入端口的前提下,进行文献推送机器人的研发,经过试验证明,机器人具有程序易编写、易使用、运营成本低,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丰富营销手段等优点。在服务模式方面:廖宇峰[11]以广东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入手进行调查,针对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实时虚拟参考服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在服务功能方面:沈奎林、邵波、赵华[12]等人列举了国内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应用现状,根据移动服务的实际需要制度了基于微信的智能问答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功能阐述。在服务评价方面:王娅姿,王福滨,滕飞,刘培德[13]等人在原有高校图书馆微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用户反馈作为语言分布评价信息,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种类多种多样,这不但为传统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增添了路径,也有力推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步伐。

3.3 图书馆微信平台研究

利用微信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研发各类定制化服务,也是当前各图书馆学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或从整体方面探讨图书馆微信模式的构建,或从局部方面探究某项具体功能的设置。从整体架构建设方面:郭利敏、张磊、赵亮[14]等人利用微信平台提供的接口,结合Java Servlet、WebService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查询、续借、逾期提醒、咨询、活动等服务整合进微信平台,丰富图书馆移动服务;王磊、吕鹏辉、张仁琼[15]等人利用Python语言编写数据采集系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推送的信息进行海量采集,对采集的文献进行处理得到推送文献数、平均阅读数、平均点赞数等参数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系数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存在问题从制定考评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推送文献质量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沈奎、林邵波、杜瑾[16]等人利用开源框架Wei PHP技术开发微信图书馆,以此弥补当前移动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局部功能实现方面:张建中、谭海兵、袁小一[17]等人基于微信服务的移动图书馆通过API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数目检索功能;豆志磊[18]通过基于微信扫码技术的图书建构系统的設计与实现为其他院校开发同类产品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李雪婷、李莘[19]等人针对自动问答技术中语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编写适用于图书馆自动问答机器人的语言程序来实现全时段虚拟咨询,加强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沟通;李琳琳[20]通过分析积分制系统模块设计,实现数据仓储的信息存储过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兑换积分的形式获取个人信息服务,提高馆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陈晨[21]以微信平台为依托,结合蓝牙设备和HTML5页面,实现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市内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根据调研发现,随着微信平台用户数量的逐年增加,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这为今后微信平台的发展指明的方向,如何利用微信接口连接相关数据库开展智慧化服务是学者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4 图书馆微信用户研究

以人为本一直是图书馆长期以来坚持的服务理念,部分学者从读者用户的使用感受出发,对图书馆微信平台用户使用的满意度、抱怨度、忠诚度进行分析,寻找提升服务质量的途径。这些研究可以分为基于用户满意度的指数研究、基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对用户开展的研究和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案例进行的实证研究。在指数研究方面:何晓兵、孙先艳[22]等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结合互动性、用户满意度、用户忠诚度等用户参与图书馆微信的影响指数构建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模型,并从关系网络、用户群体、内容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雷欢[23]以39所“985”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传播指数(ICI)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李健丽、许砚斌、梅雪蒙、刘婧[24]等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读者用户开展调查,对影响读者用户体验的各类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在实证研究方面:刘晓莉、张雷[25]等人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互动性的三个维度对感知价值的两个构面和用户满意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响应性维度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功能价值,互动性的三个维度对情感价值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感知价值的两个构面均对用户满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互动性的三个维度对用户满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情感价值在互动性与用户满意的作用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图书馆要重视读者用户对信息服务的使用感受,加强用户需求调研工作,切实提高用户满意度。

3.5 图书馆微信传播研究

微信平台的面世为图书馆的宣传和信息推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微信传播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对微信传播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如何提高微信平台利用率、如何建立平台营销战略及如何提高媒体关联度等方面。在提高平台利用率方面:在张若雅[26]从吸引用户、引导用户、管理用户、留住用户、激活用户五个方面来分析用户维护的具体策略,从中探讨适合高校图书馆微信营销的发展之路,并指出:开展用户维护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中大有可为,并能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在建立平台营销战略方面:洪海娟、卢振波[27]等人以“211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进行图书馆品牌营销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包括明确服务定位、加强微信公众号推广等切合自身定位的微信营销策略。在提高媒体关联度方面:邢文明、潘琦、姜勇峰[28]等人以微博、微信粉丝数排名前十的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从推送频率、推送内容、信息时效、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关联对策。由于受到微信平台技术保护及用户权限限制等多方面影响,学者对图书馆微信传播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从提高平台利用率、建立平台营销战略、提高媒体关联度等方面入手,加大微信传播力度,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4当前研究特点分析与未来展望

4.1 研究总结

本研究运用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分析、文献内容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微信领域相关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今后图书馆微信的理论研究、服务创新、技术研发等都将提供丰富的参考价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图书馆微信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但仍存在诸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系统性方面存在欠缺。除个别学者对图书馆微信研究持续关注外,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核心著作群并没有形成,研究成果质量不高且过于分散。②缺乏完善、系统的图书馆微信管理机制。当前,仍有图书馆存在微信公众号缺少专业人员管理的现象,导致推送、更新文章不及时,文章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③研究视野局限,缺乏横向对比。学者对图书馆微信的研究局限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方面,对于国家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微信的研究明显不足,此外,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加强横向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信息平台建设情况会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4.2 研究展望

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未来图书馆微信研究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深入加强图书馆微信的理论研究工作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基于Facebook平台的研究,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基于微信平台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继续深度挖掘并不断扩展。一方面,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微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现状、信息推送、运营策略等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深度和系统性方面明显不足,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者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推动图书馆微信服务向更深、更远、更优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图书馆微信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微信理论的研究明显不足,建议加强对信息素养、信息交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更好促进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可持续化发展。

(2)建立、健全图书馆微信管理长效机制

虽然我国图书馆微信服务建设如火如荼,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不同省市或相同省市不同地区的基层图书馆微信建设情况千差万别。仍有不少基层图书馆存在微信账号没有专人管理,信息推送不及时,用户互动不及时,功能故障维护不及时等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相关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因此,学者应对图书馆微信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围绕组织领导、团队建设、奖励机制、绩效考评等方面制定合理可行的机制以规范、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并促进图书馆微信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图书馆微信管理人员培训

各图书馆要加强微信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重点学习微信传播、用户体验、平台应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微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国图书馆协会要搭建图书业务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使广大图书馆微信管理人员了解与微信服务相关的知识、前沿资讯等,并通过在线考试后方可上岗,通过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带动图书馆微信服务高质量发展。此外,为促进图书馆微信平台进一步发展,鼓励图书馆微信管理人员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优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员立亭.我国图书馆界微信研究评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4):25-30,58.

[2]赵乃瑄,刘佳静,金洁琴. 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图书馆,2019(11):058—063.

[3]刘婧.国内图书馆微信研究热点主题及趋势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92-97,122.

[4]黄浩波,何卫华,叶青. 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

[5]王桂平、石雯静. 微信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作用——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7(2):11-15.

[6]马大艳,李学静,陈虹暻. 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基于“985工程”大学图书馆的调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33-37.

[7]淳姣,何华,郑军,杨辉,王勇,樊伟. 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推广数字资源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8(5):79-87.

[8]倪萍. 少儿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研究[J].数字图书图论坛,2017(6):58-64.

[9]隋欣欣,王焕景,李伟.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媒体知识服务营销案例分析与实践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12):64-71.

[10]朱玉强.微信生态下文献传递机器人研发及其应用[J].图书馆论坛,2019(9):135-139.

[11]廖宇峰. 基于微信公眾平台的图书馆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J].图书图学研究,2017(12):91-95.

[12]沈奎林,邵波,赵华. 利用微信构建图书馆智能问答系统[J].图书馆学研究,2015(8):75-80.

[13]王娅姿,王福滨,滕飞,刘培德. 基于语言分布灰色关联双向投影的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满意度评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11):107-114.

[14]郭利敏,张磊,赵亮. 图书馆微信服务应用开发——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5):96-101.

[15]王磊,吕鹏辉,张仁琼. 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5):49-58.

[16]沈奎,林邵波,杜瑾. 利用WeiPHP开源框架实现微信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6):73-79.

[17]张建中,谭海兵,袁小一. 基于微信的语音识别馆藏书目检索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65-67.

[18]豆志磊. 基于微信扫码技术的图书荐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情报,2016(12):95-98.

[19]李雪婷,李莘. 图书馆微信平台自动问答机器人语言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6(10):99-101.

[20]李琳琳.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读者积分系统设计与开发[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14-17.

[21]陈晨. 基于微信与iBeacon的图书馆室内定位的研究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6(1):32-36.

[22]何晓兵,孙先艳. 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6):17-21.

[23]雷欢. 图书馆网络影响力研究:以自媒体微博微信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7(1):109-114.

[24]李健丽,许砚斌,梅雪蒙,刘婧.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用户使用体验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19(4):1-6.

[25]刘晓莉,张雷.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互动性对用户满意的影响研究: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6):94-98.

[26]张若雅.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维护策略[J].新世纪图书馆,2016(8):50-55.

[27]洪海娟,卢振波. 基于微信的高校图书馆品牌营销现状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4(12):95-99.

[28]邢文明,潘琦,姜勇峰. 微博与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8(5):88-94.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综述图书馆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图书馆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