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让学引思”理念

2020-10-14 14:34于永会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道德与法治理念

于永会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沉闷、机械、低效,学生总是“被动地学、机械地思”,这种模式的“教”与“学”弊端很大,学生自主性受到了压抑与遏制。“让学引思”是一种科学理念,遵循了新课改、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去学、去感、去思、去悟。将其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进步,值得一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让学引思;理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C-0016-02

“让学”就是让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去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与传统的“教师逼迫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截然不同。

“引思”就是教师要发挥自身“教”的艺术性,对学生的“学”进行点拨、辅助、引导、帮助,营造一种氛围与情境,让学生“自主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结合“让学”与“引思”,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基于“让学”创设情境,激发思考与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缜密地思,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学的“主角”,教师创设一些智慧、趣味、妙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诚然,无论是“学”还是“思”,兴趣培养均应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兴趣浓郁,激情满满,学习、思考自然更顺利;兴趣索然,激情不复,学便无味,思也机械。因此,教师可巧用多媒体,创设图、文、音、像等相互融合嵌入的“让学”情境。

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了解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乐,并对一些复杂的情绪进行感知,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四类情绪相关的一些图片,可以是普通静态图片,也可以是GIF动态图片,并让学生学会分辨是哪一种情绪。在面对一些复杂情绪时,教师可展示一些动画或者视频,让学生明确感知人们在面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背景时产生的不同情绪。

二、巧设疑问落实“让学”,让学生在思考中习得能力

疑与思是联系在一起的,“疑”引领着“思”,“思”能解决“疑”,而思的出现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巧设疑问。在“让学引思”理念下,教师要营造一种“学与思”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通过不断创设疑问,一步步地让学生去主动学、自主思,这是一种课堂引导与辅助的绝佳策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处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的欲望、思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解决疑问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获得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中《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可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当你遭遇到他人不正当的危害时,你会怎么做,你会用哪部法律条文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未成年人保护法》给予学生的四重保护是什么?你能说出来吗?”以上问题能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课堂讨论,助力“引思”的落实。除了在内容处巧设疑,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关于“法律伴我们成长”的情景剧,并基于情景剧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三、搭建小组合作的平台,全面渗透“让学引思”理念

“让学引思”理念的落实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方得实效。小组合作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让学”氛围,让每一位不想学、不想思的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在合作的氛围中去质疑、思考、探究、创新。同时,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思”作用也能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合理利用网络》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呈现一些与该内容相关的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信息,也可以是文字信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对信息中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教师给出一些合作学习任务,指引学生的“学”与“思”。

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并让学生正确理解“信息节食”,教师可给出一些文字资料(关于人们盲目轻信信息,继而误入歧途的一些小故事),并让学生就如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資料中,这些行为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说‘筛选信息,进行信息节食十分重要?请结合文字资料来说明。”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可愉快地思,教师在适当情况下可进行巧点拨、妙促进,让“让学引思”理念更好体现。

四、借助生活案例实施“让学”,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一些生活案例来指导教学。“让学”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公”意识,继而引导学生自由、自主地学,自愿、自信地思。生活案例的引入,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到真切的体现。这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熟悉、更加亲切、更加可接近、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学习的兴趣与激情自然提升。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与规则同行》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则,教师可给出如下生活案例:初中生小华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同桌小红新买了一本《伊索寓言》,小华十分喜爱。她想着一定要借到这本书。于是,她开口向同桌借书。谁料同桌说隔壁班一个朋友已经抢先预定了。这时,小华勃然大怒,随口说了句:“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借拉倒!”遭到拒绝后,小华在放学后偷偷地拿走了小红的书。当被小红询问时,他从容地说了声:“我没拿。”请分析小华的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到了小华并未以礼待人,且缺乏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这些生活案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

五、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发展

“让学引思”这一理念的落实需要借助辩论活动来进行。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批判性养成是“让学引思”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一些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一些具有矛盾冲突的辩论话题,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继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与亢奋的状态,这对于学生优化学习、全面深入思考、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相关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就以下辩论题目展开辩论:初中生不正当地利用网络会诱发犯罪,对其身心形成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杜绝初中生使用网络。辩论只是一种手段,在这种手段的引领下,学生的批判、逻辑、敏捷、灵活、创新、质疑等各种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当然,在进行辩论活动开展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并注重在辩论时进行巧妙点拨与引导,让整个辩论愉快、高效地进行下去。

综上所述,“让学引思”是一种进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中应该实践与尝试的一种理念。学生的“学”与“思”是链接在一起的,学中有思、在思中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让学引思”理念,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开展小组合作、借助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辩论等方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当然,这一理念的落实还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助、点拨等作用,而这些有赖于更科学的教法,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尝试,进而开展优质化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

[2]万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J].华夏教师,2019,(6).

[3]葛道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4]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

[5]孙贞丽.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6]韦有多,刘若楠.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7).

[7]卢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2).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道德与法治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