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助推旅游经济发展——以安徽省潜山市为例

2020-10-14 02:36汪中焰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汪中焰

摘要: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文物资源是一个地区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资源。这几年,潜山市围绕特色资源优势,实施“文化兴市、旅游活市”战略,注重把文化文物资源,转化为发展旅游的新优势、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谱写一曲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文物资源;旅游经济;发展

地處安徽江淮西南部的潜山市,是“古皖文化”、“安徽之源”的发祥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潜山市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富,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众多,举不胜举。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显示:潜山市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待公布文物保护单位224处;馆藏文物标本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标本近千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以上名录40多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资源,说明潜山市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要想将这些资源集中起来活化利用,促进文物价值作用发挥,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创新驱动,积极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一、文旅融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潜山市文物不但数量多、种类齐全、价值重要,而且在保护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以新石器时代为主要特征的“薛家岗文化”;二是以诠释“安徽之源”、演绎“孔雀东南飞”、 “大乔小乔初嫁”故事的“古皖文化”;三是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墓葬文化”、四是在我国金石学占有一席之地的“石刻文化”、五是以宋代“舒州通判王安石”、近现代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为代表人物的“名人文化”;六是以佛教六大祖庭之一的三祖寺依法传道的“禅宗文化”;七是以“梅城暴动”、“中共皖西特委旧址”、“潜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领衔的“红色文化”;八是以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重的“山水文化”等。这八大文化特色,仿佛是八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扮靓着潜山古老的神韵,为潜山市构建起了一座座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观光游、体验游、研学游、民宿游,以及接踵而至的各种各样的“凭吊”、“探访”、“寻踪”。

近年来,围绕文化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在明显增加。根据潜山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仅在2019年“五一”假期,潜山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 9%,实现旅游总收入5. 30亿元,同比增长10.1%。新增就业岗位同比增长15%。这组数字表明了文旅融合发展,完全可以在二者之间产生最佳的关联效应。简言之,文化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助推地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文化精品线路,提升旅游经济质量

文化文物资源禀赋,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汲取精神营养丰足的特点,是一个城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优先选项。潜山市始终坚持把历史文化文物元素纳入旅游城市的发展理念,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不断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截至目前,潜山市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己建立“遗址+公园”、“生态山水+观光”、“名人故居+访问”、“红色旅游+民宿”、“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演出+体育”等多种体验模式,让游客们从这些模式中能亲切的体验到“身在其中、心在其中、乐在其中、感受其中”。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这种体验需求,为游客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滋养,潜山市准备在现有的旅游模式的基础上,再增设三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一条是以“中共潜山县五庙党小组成立旧址”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游(西线)、另一条以“中共皖西特委旧址”为中心的瞻仰革命旧址游(北线)、第三条是以“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游(中线)。这三大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的推出,顺应了文旅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新趋势。预计每年将又吸引着几十万游客的出入,将带来几千万元的旅游收入,从而再催生一批新的就业岗位。

三、在文旅资源整合中找准正确的发展途径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打造文化精品线路的同时,大量的为提升旅游内涵的建设项目,无疑增加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旅游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产生矛盾也在所难免。所以,我们需要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二者关系中找准正确的发展途径,避免因过渡开发文物资源,而造成对文物本体的原真性、整体性的严重破坏。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领引,坚守底线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文旅融合发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是一种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让文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再者就是要提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一直以来,潜山市致力于“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出台了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奖补资金以及土地流转等一系的激励政策,支持本市的八大特色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支持推出一批依托文物资源发展的实体经济及相关产业。与此同时,要在相关制度设计上,建立文物利用负面清单制度,确保许多文物古迹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得到有效保护。要在工程项目的管控上,以防范风险为重点,保障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安全性、可靠性。严禁搞大拆大建、推倒重建、以假乱真,绝不容许搞以破坏文物古迹为代价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最值得一提的是,港山市在文旅资源的相互整合中,能够做到利弊互鉴,以传承文化文物价植为准绳,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仅去年就实现了旅游社会总收入近百亿元的目标。港山市因此名实相副的荣获了“2019(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称号。

潜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们有理由坚信,潜山市未来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将会实现由文物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的跨越!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篇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