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2020-10-15 09:05孙亚静侍术凯
税务与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级化第二产业吉林省

孙亚静,安 佳,侍术凯

(1.吉林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2.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困境,各国皆面临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高碳排放、环境气候恶化等问题。[1]这些问题成为人民生活改善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和隐患。为了应对环境恶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共同需求下,刚刚萌芽的低碳经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并不断加大研究投入,力求以此解决环境恶化、经济停滞等一系列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碳排放大省,面临着资源短缺、碳排放量持续上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究其原因,是由于过分注重经济发展速度,倚重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手段。因此,低碳发展模式应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以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吉林省能源结构的转型,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转变。

目前,在吉林省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据重要地位,而轻工业和服务业这些低能耗的产业占比相对偏低,同时工业产业中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占据了大半壁江山。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钢材、水泥、电力等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更是直接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严重负担。以能源资源消耗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吉林省只有加快经济转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克拉克的理论体系中,产业结构的进步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有次序地递进转移。克拉克认为,第三产业比重高是整体经济社会向发达阶段进步的一种表现,亦是必然结果。但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非来自第三产业,而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是伴生关系。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并非是单一地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依次递进的一次性演变过程,而是由于第一产业占比出现下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多次出现从低到高再低和从高到低再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体现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的循环往复变化,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化进程具有周期性。[3]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时,第二产业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优化第二产业。[4]

产业结构是碳排放强度的决定性因素。第一产业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具有既是碳源又是碳汇的特殊性:一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机械设备会增加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农业自身的固碳效应对于降低碳排放水平又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第一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增加,而是双向的和综合的,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主要由第一产业所决定。基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以及第二产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的高质量优化应当成为推动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现第二产业碳减排最重要的途径是用革新带动质变,加大研发力度,通过节能和技术进步来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而只有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倚重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解决高碳排放所带来的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低碳经济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能源效率,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便是节约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向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其本身就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比如企业生产及排放向低碳化转型、环保技术的创新、环保设备的更新等等。[5]产业作为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极大地节约产业技术成本,在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促进新兴低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实现经济的低碳化良性循环。唯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摒弃单纯看重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注重长远发展,才能切实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综上,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间的关联是双向的。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产业结构朝着更少污染排放、更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合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吉林省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描述分析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019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1 726.82亿元,三个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98:35.26:53.76。按照钱纳里—塞尔奎因的产业结构变动理论,当农业占比低于10%时,其工业化处于后期阶段,可见,目前吉林省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2017~2019年间,吉林省经济总体发展稳中有进,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相对平稳,并略有增长,从2017年的7.3%增长到2019年的10.9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减少,从2017年的46.8%减少到2019年的35.26%,略低于2019年38.97%的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比有增加趋势,从2017年的45.9%增长到2019年53.76%,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吉林省产业结构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升级优化态势,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员,近三年第二产业占比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

(二)吉林省能源消费发展现状

从能源消耗方面来看,自2004年起吉林省能源消费总量呈攀升趋势,于2012年达到极值9028.3万吨标准煤,随后呈下降趋势,2015年后呈现稳定趋势。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8015.3万吨标准煤,其中重工业能耗占总量的比重为49.99%;201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8158.0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142.79万吨。吉林作为工业大省,其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资源储备丰富,同时在新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涉足,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普及已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太阳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38.0%,风力发电量增长28.5%,这些都说明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长期影响,对煤炭等化石燃料能源的需求较大,2018年吉林省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5%,而同期全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为23.4%,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加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任重而道远。

(三)吉林省能源效率发展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单位能耗产出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4年的6533元/吨标准煤增加到2017年的18 645元/吨标准煤,其中2004~2016年上升趋势较为明显,2016~2017年增速有放缓趋势。这说明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能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存在瓶颈。2018年吉林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6%,同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吉林省能源效率的提升略低于全国速度。目前吉林省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升能源效率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三、吉林省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1.指标选取。选取1978~2018年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产业高级化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代表了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过程,以符号X表示;能源强度是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代表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利用的效率情况,以符号Y表示。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以及近三年国家与吉林省的统计公报。

2.模型构建。首先,利用 ADF 检验方法对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次,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E—G两步法协整检验来测试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次,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二者间的短期变化关联;最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间的因果关联。

(二)吉林省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1.ADF平稳性检验。利用 ADF 检验方法对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平稳性检验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原序列ADF检验的T统计量数值均小于临界值,对应的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即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原序列存在单位根。同理,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的一阶差分序列亦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的二阶差分序列同阶单整,适合用于后续的分析。

2.E—G两步法协整检验。采用E—G 两步法对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协整检验。[6]先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表2 回归分析

得到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的回归分析估计结果如下:

Y=-0.4322+1.4332X

由此得到残差序列:

e=Y-(-0.4322+1.4332X)

表3 残差平稳性检验

随后检验残差序列平稳性,由检验结果可知,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两项指标回归分析的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说明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由之前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会带来能源强度的同向变化,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3.ECM误差修正模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之间的短期相互影响。[6]

表4 ECM误差修正模型

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DY=0.0505-0.2246DX+0.0583ECM(-1)

上述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产业高级化当期的变化,还取决于上一期产业高级化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系数0.058 339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短期数据显示的趋势中,能源强度数据还将在产业高级化上一期误差修正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即产业高级化上一期数据负向偏离于均衡水平,存在正向的模型误差。换言之,产业高级化的近期数据已然低于预期的均衡水平,若想维持能源强度和产业高级化的长期均衡关系,需要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不足以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占比相对较高,2018年吉林省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6410.85亿元,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2.53%,高于全国第二产业占比39.69%,因而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相较于其他地区难度更大。工业是吉林省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对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且近年来吉林省第二产业占比降速较快,因此,吉林省应在追求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高质量优化,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放眼未来可持续发展,在保持自身产业特色的同时,有效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格兰杰因果检验。在分析了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间的关联是否密切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二者间的因果关联,结果如表5所示。[6]

表5 格兰杰因果检验

首先,分析能源强度是否会对产业高级化产生格兰杰影响。产业高级化内生于系统,即能源强度是产业高级化的格兰杰原因,能源强度的滞后期发展水平会显著影响产业高级化的当期发展水平,低碳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具有促进作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效促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分析产业高级化是否会对能源强度产生格兰杰影响。在滞后期为1时,对应的 P值为0.1163,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即产业高级化的滞后期发展水平不会显著影响能源强度的当期发展水平。前文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业高级化对能源强度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但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滞后期的产业结构对后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没有显著的影响。换言之,能源强度的变化先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完全得以体现。这与吉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2018年吉林省清洁能源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5%。吉林省经济发展依赖于工业,又是农业大省,一味地追求产业结构的改变可能并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要实现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需要立足科技发展与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高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吉林省产业高级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能源利用效率存在瓶颈,新型能源开发利用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是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待加强。针对以上结论,笔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在推动吉林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方面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结合吉林省的实际,借鉴国内低碳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制定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的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及制度体系,在企业考核标准中融入低碳经济发展指标,加大奖励和处罚的力度。第二,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官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和引导各级政府部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职责。第三,完善资金保障,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对高能耗转型企业以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低碳技术有重大突破的企业予以相应的资金补贴,同时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予以重罚或取缔。第四,鼓励和倡导广大群众过低碳生活,努力使低碳意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的民众基础。

(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在吉林省的能源结构中,新型清洁能源的占有率较低,成为制约吉林省高耗能产业向低碳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现状,就必须建立健全开源式能源结构体系。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能源转型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吉林省是目前国内风力发电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省份之一,省内风速集中,风切较大,比较适合集中利用;吉林省光照时间较长,个别地区年日照时数可达3000小时以上,这些都是吉林省的潜在优势。因此,吉林省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产业,全力调整能源结构,打造新型的低碳能源体系。应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达到科技促减排的目标。

(三)构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

小企业往往由于资金不足、设备陈旧,导致其能源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伴随着高碳排放,这是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短板之一。提高新型低碳化产业在全省的比重,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比重,才能有效实现吉林省节能减排的目标。政府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压缩和减少小规模高排放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整合市场资源。同时,积极鼓励绿色、清洁、环保、低碳企业的发展,支持低碳企业扩大规模,从根本上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型高能耗企业标准的审核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取缔,加快产业规模整合。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积极扶持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的发展,构建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高耗能产业转型的引导以及排放考核。企业则应积极回应和配合政府的政策指向,思考和谋划低碳转型方式,努力寻求技术突破,加大科技创新与固定资产革新投资力度,完善低碳设备的全覆盖,对产业结构进行低碳化调整和转型,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要求。[7]

(四)推动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重视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的培育与扶持

研究表明,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高质量产业发展是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尤其应重视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支持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同时激发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此外,积极推进产业战略联盟的建设,带动各市场主体的共同发展,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立足吉林省工业经济的自身优势,积极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高质量优化调整,为低碳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猜你喜欢
高级化第二产业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编制说明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