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020-10-15 06:23
河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病斑可湿性花生

一、科学选用品种,提高花生品质

因时因地选用高产、高油、高油酸、高蛋白、抗病性好、适合机收的优质花生品种。春花生可选用生育期120 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中大果花生品种;夏直播花生一般选用生育期110天左右的优质中小果品种,如远杂9102、驻花一号、驻花二号、宛花2 号、远杂9307、远杂6 号、豫花22、豫花23 等花生品种;高油酸花生可选择已通过审定(鉴定)的品种,如豫花37、开农71 等花生品种。

二、适时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一)确定适宜播种期

春播大花生播种期应掌握在5 cm 深、地温连续5 d稳定在17 ℃以上,小花生播种期应掌握在5 cm 深、地温连续5 d 稳定在15 ℃以上。地膜覆盖花生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 月上中旬,春播露地花生栽培一般在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高油酸花生对温度相对敏感,最低发芽温度比普通花生高2~3 ℃,一般掌握在5 cm深地温连续5 d 稳定在18 ℃以上。夏直播花生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抢墒早播,一般于6 月10 前播种完毕。

(二)确定适宜播种量

一般春播大花生双粒播8000~9500 穴/667 m2,小花生双粒播9000~10 000 穴/667 m2;夏直播双粒播9500~12 000 穴/667 m2。

(三)搞好药剂拌种

花生播种前10~15 d 剥壳,剥壳前可带壳晒种2~3 d,剔出霉变、破损、发芽的种子,按籽粒大小分级保存、分级播种。播种前已剥壳的种子要妥善保存,防止吸潮影响发芽率。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拌种要均匀,随拌随播,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三、改变种植模式,推广起垄种植

花生推广机械起垄宽窄行种植,春播花生每垄宽80~90 cm,夏播花生每垄宽75~80 cm,一垄双行,垄高10~12 cm,小行距25~35 cm,大行距50~55 cm,一穴2 粒。起垄后及时开挖地块四周排水沟渠,确保大雨天气田间排水畅通。这种方式有利于通水透光,控制徒长,便于排灌、田间管理,适宜豫南平原区域。

四、科学调控肥水,促进稳健生长

(一)科学施肥

花生施肥的总原则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因地巧施功能肥。酸性土壤可增施石灰等生理碱性含钙肥料,连作土壤可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肥力较低的砾质沙土、粗沙壤土和生茬地增施花生根瘤菌肥,增强根瘤固氮能力。花生高产田增施生物钾肥,促进土壤钾有效释放。可通过施用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用量,控制重金属污染及亚硝酸积累。

(二)科学排灌

足墒播种的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浇水,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花生植株抗旱耐涝能力,也有利于缩短花生一二节间,便于果针下扎,增加饱果率。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是花生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大,当植株叶片中午前后出现萎蔫时,要及时浇水。花生饱果期遇旱要及时小水轻浇、润灌,防止植株早衰及黄曲霉菌感染。浇水不宜在高温时段进行,且要防止田间积水,否则容易引起烂果,也不宜用低温井水直接灌溉。

五、加强田间管理

(一)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以花生苗后茎叶处理为主,土壤封闭为辅。苗前可选用都尔,苗后可选用精喹禾灵(精禾草克)或克阔乐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操作,以减少污染和药害发生。

(二)及时查苗清棵,间苗定苗

花生齐苗后,要及时查苗,如有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栽。自花生团棵期(主茎有4 片复叶)开始,要及时检查并抠取压埋在土下横生的侧枝,使其健壮生长,始花前需进行2~3 次。

(三)适时中耕灭草

花生全生育期一般中耕3~4 次。花生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第1 次中耕,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2片子叶外露。第1 次中耕宜浅不宜深。花生接近封垄时,在两行花生行间穿沟培土,培土要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凹,使更多的果针入土结实。

(四)促控结合

1.适期早控防徒长。花生棵生长到40~50 d 时,株高约35 cm,叶片浓绿有徒长趋势的田块,用多效唑或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用,喷施过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喷施过多会使植株叶片早衰而减产。

2.根外追肥防早衰。花生进入饱果期后,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杀菌剂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洒,起到保叶、保茎、保根的作用,防止早衰,延长功能期,增加物质积累,提高产量。

六、防治病虫害

(一)花生病害

1.茎腐病。花生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变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病菌主要从伤口或表皮侵入,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苗期雨水多、湿度大,大雨后骤晴发病重。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换茬。药剂防治以药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g 兑水浸种防治效果显著。

2.根腐病。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3.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周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防治方法,一是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他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危害,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在2 年以上。二是减少病源。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三是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四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在10%~15%时,开始第1 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

(二)花生虫害

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花生蚜虫必须立足“早”字,用40%氧化乐果1000 倍液防治即可。地老虎和蛴螬是地下害虫,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因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一是合理轮作。花生良好的前茬是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硬茬。二是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三是种子包衣。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地防治鼠害。四是土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667 m2用3% 颗粒剂呋喃丹22.5~30 kg 或3%甲拌磷颗粒剂22.5~30 kg 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土,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作基肥使用。五是防治幼虫。6 月下旬和7 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 kg 加细土250~300 kg 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50%辛硫磷或90%敌百虫1000 倍液灌根。

七、适时机械收获,及时晾晒烘干

花生要在植株下部叶片脱落顶叶变黄、荚果发青、网纹突出时及时收获,具体收获期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收获后应抓紧晾晒或烘干,使荚果含水量尽早降到10%以下,降低霉捂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为提高花生品质品相,要尽量做到分品种专收专储。

猜你喜欢
病斑可湿性花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多少堆花生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