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宿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0-10-15 03:49,b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宿浙江省区域

,b

(宁波大学 a.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b.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旅游系,浙江 宁波 315211)

近年来,我国民宿业蓬勃发展,并渐趋精细化与专业化。2015年5月,《乡村民宿服务质量高等级划分与评定》作为我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在浙江德清发布[1]。该标准基于乡村民宿的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水平、主题特色等软硬件水平将乡村民宿从低到高划分为标准民宿、优品民宿、精品民宿3个级别。这一分级法被2017年9月发布的浙江省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吸收,将高等级民宿划分成银宿、金宿、白金宿[2]。2017年8月,原国家旅游局颁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确立银宿和金宿两个高等级,并将民宿定义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且单幢建筑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的小型住宿设施”[3]。2019年7月,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该文件的修订版,将民宿高等级替换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4]。

民宿是一个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多重领域的研究课题,目前然仍处于探索阶段[5],已有研究主要涉民宿的定义[6-8]、本质[9,10]、开发[11]、经营管理[12-14]、发展[15-17]、评价[18,19]、社会影响[20]、主客互动[21-23]和民宿游客的动机[24],体验、消费行为与满意度[25,26],民宿相关利益主体行为[27-30]等方面。近年来,地理学界也开始关注民宿的产业集聚现象和空间分布格局[31,32],涉及的空间尺度不一,但至今鲜有在省域层面考察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作为国内民宿发展的领先地区,浙江省在民宿产业的实践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具有引领性的意义,是国内最早给民宿定级的省份。浙江省民宿的空间分布具有怎样的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高等级民宿与未被定级民宿在空间分布上有哪些差别?本文尝试基于POI数据解析上述问题,以期丰富民宿研究的视角,并为地方政府出台民宿产业空间规划或发展指导意见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选取该省具有银宿级以上称号的高等级民宿和未被定级民宿作为研究对象。截至2020年3月31日,浙江省共有384家民宿被定级,未被定级民宿数据来自于去哪儿网。经筛选,浙江省截至2019年12月31日处于营业的民宿共有8351家,见表1。通过百度地图API坐标拾取器获取民宿的POI数据,同时从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获取浙江省90×90m的数字高程(DEM)数据,并结合浙江省统计局网站、EPS全球通缉/数据平台、中国旅游信息网获取浙江省各县市区的GDP、3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总里程数等相关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分析的基础。

表1 浙江省各地级市民宿数量(个)

1.2 研究方法

最邻近指数(R):最邻近指数是衡量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的重要地理指标[33,34]。本文通过计算浙江省各民宿点的最邻近指数,以分析民宿点在宏观尺度上的分布格局。计算公式为:

R=di/de

(1)

最邻近距离的期望值de通过式(2)计算:

(2)

式中,N为点的数量;A为区域面积。当R<1时,表示点为集聚分布;当R>1时,表示点为分散分布;当R=1 时,即实测值等于期望值,表示点为随机分布。R的范围为:0≤R≤2.149。

核密度估计(KDE):以核密度估计法测度浙江省民宿点空间分布密度,可反映民宿空间分布的相对集中程度[35]。计算公式为:

(3)

标准差椭圆(SDE):标准差椭圆是用于分析地理要素的集中与离散分布趋势的空间统计学方法,以中心、长轴、短轴、方位角为参数。其中,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民宿分布的主、次趋势,旋转角度为民宿分布的主要方向[37]。计算公式为:

椭圆中心(要素平均中心):

(4)

式中,Xi、Yi为要素i的坐标;n为要素总数。

椭圆旋转角:

(5)

聚类与异常值分析(Anselin Local Moran′s I):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是用于揭示某一空间单元与邻近空间单元属性值之间的异质性的一种研究方法,也被称之为局部Moran′I指数[38,39]。计算公式为:

(6)

式中,Zi、Zj分别为i、j空间单元观测值的标准化值;Wij为空间权重。

局部空间自相关会分析出某一点与其周边点在某种属性上的聚类关系:当局部Moran′I值大于0时,则空间区域i周围存在相同的民宿空间集群;反之,则存在相异的空间集群。包括HH聚类、HL聚类、LH聚类、LL聚类4种类型,根据点属性值与周边点的高低值进行判断。

2 民宿空间分布特征

2.1 空间总体特征

本文根据式(1)与式(2),并借助ArcGIS10.2软件计算得出浙江省高等级民宿的最邻近点指数R=0.677794,平均观测距离9883.83584m,预测平均距离14582.369782m,Z得分-8.739029,在P=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在空间上呈现典型的集聚类型;未被定级民宿模式下R=32.477102,平均观测距离577.1707m,预测平均距离17.7716m,Z得分5502.941149,在P=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具有极强的集聚性。基于核密度分析工具分别对浙江省高等级民宿、未被定级民宿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经过多次试验,选取带宽为50km,并对密度图像按照自然间断分级方法分类。依据式(3)计算民宿的核密度,结果见图1、2。

图1 浙江省高等级民宿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

图2 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

从市级行政区域层面来看,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在空间上形成了杭州市与湖州市交界集聚区、嘉兴西北集聚区两个集聚区,分布相对集中的地级市包括衢州、宁波、丽水。在区县级行政区域层面,浙江省高等级民宿集聚形成了明显的等级集聚模式:高度集聚模式以德清莫干山、余杭区和安吉、临安、富阳等地为集聚中心;中度集聚模式包括以西塘为代表的浙北水乡古镇集群和乡村旅游发达的四明山区的次一级的抱团模式;低度聚集模式首先是以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区松阳县为集聚中心,其次是以新昌县、磐安县和天台县交界为集聚中心,主要在剡溪—四明山—天台山构成的“浙东唐诗之路”附近集聚,最后是以常山县、柯城区、衢江区为集聚中心的区域。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在空间分布上最为明显的集聚区为以“天下奇观”钱塘江一带的杭州市区,舟山所属的“海天佛国”普陀山,临近上海的嵊泗列岛,以及依山傍海、借大桥之利的后起之秀象山半岛为核心的区域,次一级的集聚模式则是以秀洲区、桐乡区和南浔区交界的江南水乡古镇为核心(图2)。与未被定级民宿相比,高等级民宿在市级行政区划层面上的分布则更为均匀。这与越来越多的地方关注到高等级民宿在驱动当地旅游发展、振兴乡村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普遍重视对高等级民宿的培育、识别和支持有关[40]。

2.2 空间演化特征

由标准差椭圆分析(图1、表2)可见不同时期的浙江省高等级民宿集聚位置及中心的演变过程。2008—2011年间开业的高等级民宿分布中心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分布总体方向为西北—东南,这一时期民宿的集聚程度较高。2012—2015年开业的高等级民宿分布中心由杭州市萧山区转向绍兴市越城区,椭圆方位角由前一时期的93.745°变为70.986°,面积也由29548.68km2增大到66115.19km2,说明高等级民宿分布有向东转移的趋势。该时期椭圆长轴与短轴长度相近,表明高等级民宿分布区域接近正圆,在这一阶段高等级民宿开业的数量为前一阶段的两倍。随着民宿业的迅速发展,各地涌现了一大波富有特色的民宿,导致集聚程度较第一时期有所降低。2016—2019年,浙江省高等级以上民宿分布中心转向义乌市,椭圆的方位角变为59.146°,说明其分布方向较前一时期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这一时期,椭圆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并沿着西南方向延伸,说明高等级民宿随着整体规模扩大而集聚程度进一步降低。

结合图2、表2,表明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集聚中心点的空间位置向东北方向偏移,由诸暨市移至绍兴市柯桥区。相较于高等级民宿,2012—2015年未被定级民宿数量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其中浙北的嘉兴市、杭州市和浙东的舟山市民宿数量增长较快。2016—2019年,丽水市、金华市等浙江中南部区域民宿增量赶超其他区域。第一时段椭圆的面积为57907.55km2,第二阶段椭圆的面积为60311.58km2,民宿的分布趋于分散,在第三阶段椭圆面积明显缩减,表明未被定级民宿趋于集聚,尤以杭州地区的集聚性最强。

浙江省高等级民宿的地理分布呈现“边界集聚、区域不均衡”的总体特征,未被定级民宿的地理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北多南少、差异较大”。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后者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高等级民宿分布在空间上由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方向延展,未被定级民宿则基本向东北方向延伸,北部民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达到一定的饱和。随着民宿行业标准化进程的加快,民宿业在我国市场的发展越发成熟,高等级民宿也将成为区域间不平衡空间分布的调节器,起到积极的空间连接作用,逐渐由核心发展区向区域化均衡迈进,对带动相对弱势区域的民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2 浙江省民宿空间布局特征椭圆参数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形地貌

海拔高程是影响民宿分布的一个重要属性[41]。长三角地区的都市区普遍海拔低,而久居都市的旅游者往往偏向与日常生活空间有着巨大差异的原始生态(社区)环境、景观环境私有化的区域,以达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目的[42]。地势高低决定了气候环境、生活环境的差异,这些要素将直接影响到民宿空间形态、功能特征和外部的环境品质。将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中数字地图中的高程与民宿分布图相叠加(图3)分析得知,海拔在200m以下(平原)的高等级民宿有25个,仅占全部高等级民宿的12%;500m以上(山地)的高等级民宿占比最大,为71%;较少的高等级民宿分布在海拔200—500m以下(丘陵)的区域。相比高等级民宿,未被定级民宿的分布较为平均,占比分别为26%、42%、32%,表明未被定级民宿的分布与地势起伏的相关性较低。相比之下,高等级民宿更青睐山区优美的环境和凉爽舒适的气候等具有特殊品质的资源环境。如图3所示,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形成三大地形分布类型:一是东北部以湖州为代表的“平原凝聚型”民宿群落。在低海拔平原地带呈面状密集分布,形成产业集群,是浙江省最大的民宿集聚区。二是中部“丘陵随机型”。由于浙江中部为“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起伏不平的地势特征,该区域的民宿呈散落分布的特征。三是西南部“山地离散型”。这一类型民宿的占比最高,但由于浙西南的山地占比和总体海拔冠绝全省,而人口密度和产业密度居全省之末,因此尽管此类民宿在数量上超过了其他类别的民宿,但在空间分布上仍呈离散分布之势。

图3 浙江省民宿高程分布

3.2 经济发展水平

民宿业作为旅游市场催生的新兴产业,高度依赖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出游距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出游意愿和出游频率。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的周边地区更易成为民宿分布的热点地区。本文以2019浙江省统计年鉴获取的各区县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绘制了浙江省区县经济水平差异地图,然后分别与高等级民宿、未被定级民宿进行叠加分析,并利用式(6)计算了民宿经济分布局部自相关情况。

如图4a所示,未被定级民宿形成三大集聚区:一是以西南部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包括杭州市南部山区县市、丽水市、温州市西部山区县市等地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型集聚区。相比浙江省其他区域,这些区域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民宿业的整体发展并不落后,形成低值聚集区。二是高值聚集区,以杭州城区、绍兴城区、宁波城区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型集聚区。这类低端民宿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较为完善,为民宿经营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影响了旅游住宿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以安吉—德清、象山—宁海为代表,整体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低高集聚区。高等级民宿与未被定级民宿3种聚集类型布局特征大致相同,北部为高高集聚区,南部为低低集聚区,安吉、德清莫干山为低高集聚区(图4b)。大都市因人地资源紧张,缺乏自然空间等因素而难以集聚高等级民宿,使高等级民宿偏向于自然资源禀赋较好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地区分布。

图4 浙江省民宿与经济分布

3.3 公路网密度

交通区位条件在宏观尺度上影响着民宿的选址与发展[32]。民宿的可进入性与客源市场距离是影响其运营的重要因素,交通通达度不一,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就不同。通达度高,商业点与市场的互动随之增强,反之减弱。利用式(6)计算民宿与交通布局空间相关情况(图5)。由图5a可见,未定级民宿得到3种聚集类型:一是以衢州、丽水、温州等所辖多数县市地区为代表的交通通达性滞后聚集型。这类民宿所在区域的交通通达性较差、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可进入性差、城市化水平滞后,但由于较好地保留了环境的原真性,对都市人群吸引力强,因此颇能吸引以都市人群为客源的乡村民宿集聚。二是以余杭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桐乡市等地区为代表的交通通达聚集型民宿。这类民宿处于都市区郊野,紧邻客源市场、可进入性强、投资吸引力度高,易在良好的旅游市场促发下形成集聚。三是除上述地区之外的广大区域,交通通达性一般,但未能形成明显的聚集类型。与之相比,高等级民宿与交通布局之间并未形成明显的相关性,因此集聚类型亦不明显(图5b)。

3.4 3A级及以上景区

核心景区内的住宿业发展相对成熟,旅游民宿无疑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型住宿形式。借助特色的旅游资源,核心景区内民宿的个性化也较为突出。本文以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为民宿旅游吸引力的指标,制作5km景区缓冲区,落在缓冲区内的高等级民宿占比45%,未被定级民宿占比85%(图6)。

图5 浙江省民宿与交通分布

景区内部及附近区域商业投资价值高,在大的市场环境下,吸引了大批民宿在此集聚。不同于自身条件更好、产品开发能力更强、旅居体验更佳的高等级民宿,未被定级民宿产品开发的能力薄弱,因此更依赖景区的知名度、人气和景观设施、公共空间,游客易在景区集聚,景区内的配套住宿不足会促使低端民宿实现快速发展,因此未被定级民宿更倾向于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集聚。同时还发现,一大部分高等级民宿分布在距离景区较远的区域,且越是高等级的民宿,越注重营造私密性和阶层区隔式空间[43],越倾向于在拥有素净优雅、返璞归真、安静舒适的自然环境地区分布。高等级民宿是集生活方式和情怀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综合体,本身也可作为旅游目的地,因此偏向远离景区。

图6 浙江省民宿与旅游景区缓冲区分布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选取浙江省384处高等级民宿和8351家未被定级民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确定民宿的地理坐标信息,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比分析了该省高等级和未被定级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海拔高程、区域发展水平、公路网密度属性值分析了民宿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区域性集聚,形成3级产业集聚中心:浙江省杭州与湖州交界天目山脉(莫干山)、“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地区为一级集聚区,嘉兴北部江南古镇区为二级集聚区,东北平原区与西南高山区为三级集聚区。民宿集聚程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与四周密度悬殊,四周强、中部弱。从分布的密度可见,浙江北的民宿集聚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且2008—2019年高等级民宿的集聚程度逐年降低,分布区域总体上是扩张的,其扩张的类型总体上属于外延型的扩张方式,扩张趋势由东北向西南偏移。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则在空间上形成两级集聚中心:一是以杭州市经济发达区域和舟山“海天佛国”普陀区为核心的区域,次一级的集聚模式则是以秀洲区、桐乡区和南浔区交界的“江南古镇集群”为核心的集聚区。未被定级民宿“北强南弱”的空间集聚特征更加凸显,且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未被定级民宿的集聚程度越来越强。②不同县市区域的民宿与自然、人文因素的相关关系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多分布在山地的丘陵地带,其中山地地带的高等级民宿占全省的69%,总体分布上呈现与海拔高度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海拔地区相对低海拔地区而言,自然与人文环境独特,影响其集聚分布;未被定级民宿在各类地形上均有分布,总体上形成与地势起伏较低的相关性。区域经济条件与未被定级民宿的分布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高等级民宿具有明显的“反城市化”特征,越接近城市核心区越难以吸引高等级民宿集聚。密集的公路网与全省大部分地区的高等级民宿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大部分民宿分布在交通发达程度较低的区域。未被定级民宿与之相反,湖州、嘉兴两地区的民宿则与公路网密度形成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景区数量对高等级民宿分布相对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越是优质的民宿越偏向于分布在远离人群嘈杂的区域,对区域的整体环境要求较高,未被定级民宿则依附景区整体资源与环境。③高等级民宿与未被定级民宿分布特征差异明显,高等级民宿数量规模上远低于未被定级民宿;未被定级民宿受众多、数量大。高等级民宿依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产品自身的独特性,而未被定级民宿则更依赖于景区资源。

本文从宏观方面研究了浙江省民宿空间分布的地理特征,并对有关民宿分布的单一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明确了不同因素与民宿分布之间的相关程度,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视角下对民宿的集聚分布地理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但民宿业态分布是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选取的指标有自身的主观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应更多地关注不同的自然要素和多元主体间社会交互作用下(如地方政策因素和民宿经营者个体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44]等其他因素)对民宿分布的影响机制,对微观个案的深度研究也需进一步加强,如利用自有住宅改造的高等级民宿分布。

此外,民宿定级制度引导着区域消费走向,在民宿市场整体供给渐趋饱和的情况下可促使产业发展渐趋规范。通过对浙江省民宿集聚空间格局和空间相关的可视化研究,能更直观地呈现民宿的分布现状与分布规律,对其他省份民宿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当然,高等级民宿的现有评价体系仍需产业发展的实践检验,势必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完善,今后应在全球语境和我国探索的视野下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高等级民宿的发展和演化机制等长期议题。

猜你喜欢
民宿浙江省区域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分割区域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你是民宿达人吗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