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项目击球训练技巧浅析

2020-10-15 08:03刘鲁君
关键词:球速来球发力

刘鲁君

( 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250101,济南 )

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事实已为世界所公认.在1959-2000年的三大赛事中, 中国队共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总数的55.6%, 世界杯赛冠军总数的58.8%, 奥运会冠军总数的81.2%[1].在之后的比赛中,中国乒乓球队更是以绝对的优势领跑世界乒坛,形成了“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局面.我国的乒乓球能称霸世界,主要原因是我国乒乓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先进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的培养模式.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我国乒乓球项目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因素,其中击球环节是乒乓球项目训练的重要环节.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时,尤其是在接发球的时候,需要准确地判断来球击球点、来球的旋转情况,随即调整自身击球动作以及击球的发力情况,最大程度地提升回球的质量,最终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本文通过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以及走访调查高水平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情况,通过归纳总结,对乒乓球项目的击球训练技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乒乓球训练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丰富我国乒乓球训练的相关理论.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乒乓球项目的击球训练技巧为研究对象,以山东师范大学乒乓球高水平在校生以及鲁能乒校(济南)在训队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知网体育核心期刊(2020. 7 .1,主题搜索,搜索词为乒乓球、击球、训练),检索到国内期刊在过去58年共刊发163 篇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专家访谈法访问了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方向教授,山东省体育局乒乓球高级教练员、山东省鲁能乒校男女队高级教练员.访谈笔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思路.

2.3训练实践归纳总结法对山东师范大学乒乓球高水平在校生以及鲁能乒校(济南)在训队员共计50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进行观察,并录制视频,对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击球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击球的弧线、速度、旋转、力量和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五大要素,为了提高击球的质量,必须考虑到这五个要素.通过调查分析,在乒乓球项目训练中,要结合核心力量训练[2],从击球点的把握、对来球旋转的判断与控制、自身击球动作的控制与发挥、击球过程中的合理发力以及重心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击球技巧.下面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3.1击球点分析击球点是灵魂,它关系到判断、移动、站位、击球力量和动作等诸多技术上的环节,它会统辖整个击球过程.可以说,击球点是乒乓球运动的灵魂,将起到纲的作用(纲举则目张)[3].所以在击球中不能把击球点当作一个普通的技术环节而缺乏应有的研究.

击球点是球拍与球在空间碰撞时的那一点,它有前后、左右、高低三维的要求.其中它对球的前后位置的要求最高,而对左右和高低的要求不高.运动员在击球用力时,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支点,否则就难以用力.也就是说,上肢的用力必须建立在下肢的支撑基础之上,而且它一定会与最近的支撑脚发生关系,这就是正确的击球点会位于支撑腿之前的不远处之原因.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拒球于身前,即迎前击球.由此可见,击球点与前后位置的关系最大.在训练或比赛中,当判断来球需要做左右或高低位置的调整时,需要快速的脚步移动以及合理的调整身体重心来提高回球质量.

击球点的存在和位置要求是符合人类的用力规律的,这一用力规律也存在一切的四肢动物的活动中.若击球点远离身前不远的这一区域时,将失去支撑腿的支撑作用,这样不仅发力不充分,并且极易产生错误的击球动作,从而造成击球质量下降甚至失误[4].因此在击球时,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然后通过合理的脚步移动和重心调节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根据来球的性质控制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与弧线等完成击球动作,提高击球质量.

3.2击球旋转分析旋转是乒乓球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乒乓球的运动中,不产生旋转的球几乎是没有的,而区别仅是旋转强度上的不同.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任何形式的旋转都会影响到球速,即旋转越强则对球速的影响越大,反之,旋转弱则对球速的影响小[5].因为,每次击球的力量是一定的,多了擦球皮的力(摩擦),自然就减少了穿球心的力(球速),从而使球速减慢.旋转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对球的控制,尤其是在大力击球时,旋转将成为一种自保的手段.另外,旋转可缩短球的飞行距离.当采用的旋转恰当时,可防止球出台.若过大会造成击球过浅甚至下网.

对接球的人来说,旋转最大的威胁莫过于球弹起后位置的改变,即击球点位置的改变[6].从而会造成与预判来球位置上的误差,导致击球的失误.例如在多数情况下,击球点过近容易造成球的出台,而击球点过远则容易造成击球过浅甚至下网.在击球瞬间,因击球的水平速度极快,球拍与球的接触时间极短或使球逆向旋转,所以球的旋转并不会对击球产生什么效果,球更不会在球拍上发生滑动.而旋转的效果往往反映在水平速度降低的飞行后期和弹起后的阶段.

3.3击球动作分析在乒乓球繁多的击球动作中,大致可分为向上和向下用力的两大类动作(当然这两种用力还共同存在向前的用力),其中典型的动作是拉球和削球,除向前用力外,拉球由下向上用力,削球则由上向下用力.对击球人来说,向上用力会产生上旋球,向下用力会产生下旋球.在发球过程中为了给对方制造威胁使球产生沿纵轴的旋转,在发球与接发球环节以及相持过程中存在向左或向右的力量.击打出的每一板球都存在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与旋转五个要素,所以每一板球都有其特殊的性质,这也是乒乓球项目的魅力所在[7].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又发展出挑、搓、撕、抽、提、冲、拧、兜拐、弧圈等众多技术,但所有的技术皆离不开用力方向的控制,因此每一板球所使用的击球动作要根据来球做动作幅度和强度的调整.为此我们认为,各项技术的名称很形象,在命名时也考虑到了技术动作发力方向的因素.

任何一种击球动作主要存在两个或多个方向的合力.如拉球存在向前和向上的用力,削球存在向前和向下的用力[8].所以击球质量的好坏是由这两种或多种力合理的分配决定的.在现实中时常出现的现象是,若向前用力过多或拍面过亮则球容易出台,若向下或向上用力过多容易造成击球过浅甚至下网,所以在处理来球时要根据来球的性质使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准确控制动作用力.

击球动作的大小和快慢皆应以击球点为准[9].在正确的击球点上击球将获得正确动作(拍形、挥拍方向、力量) .若击球点处于非正确状态,则势必要以非规范动作加以校正,使击球的难度增大.

3.4击球发力情况分析球如何飞行是由三种因素所决定的,即拍形、挥拍方向、用力的大小[10].在击球时,若这三种因素处理得当,便能获得击球的成功.这一论断是来自力学中的力的三要素,即力的作用点、用力的方向、力量的大小.对于击球来讲,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作用点即为拍形、用力方向即为挥拍方向、力量大小即为用力的大小.

3.4.1 击球节奏 在击球的全过程中会存在节奏的变化,具体讲是移动和动作的快慢强弱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击球时能捕捉到正确的击球点,故可以认为,找不准击球点可视为失去节奏.若想使对方失去比赛的节奏,可在速度和角度上入手,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时间上挤压对方,使其失去正确的击球点,迫使其大幅度地改变动作,使其失去比赛的节奏.

3.4.2 击球用力顺序 用力顺序是人类在用力时的自然规律和动作过程.正确的用力顺序是大肌肉群先动,中肌肉群次之,最后是小肌肉群.若有悖于这一用力顺序则视为不正确.首先大肌肉群的用力要建立在下肢支撑(制动)的基础之上.击球的用力过程不仅需要肌群的依次发力,而且还需要依次制动,这样才有利于动量的传递和速度的叠加,以形成所谓的鞭打动作.

3.4.3 击球球速 球的速度是取得分数的关键.提高球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正确击球点上击球,击球时应尽量增加球速,击球时注意适当的动作的幅度,尤其是在大球时代回合球的增多,要注意动作的连续性.用力顺序要正确,注意增大自身的力量.

3.5重心控制分析重心的控制在乒乓球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国际乒联的最近一次改革中,乒乓球的材料发生改变、球的直径变大,使得回合球越来越多,提高了乒乓球项目的的观赏性和影响力,但对于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重心的控制要求却越来越高[11].平时人的重心稳定主要靠下肢以及身体的摆动来维系,在乒乓球运动中还需要非持拍手以及核心部位来维持和调节.击球时的重心稳定主要是由支撑脚的支撑(制动)来完成的.并且往往由离球最近的那条腿单独完成,除非来球位于两腿之间才会由双腿共同完成.并且,支撑的用力程度与击球的用力程度呈正比.以上就是重心稳定的力学机制,也是正确击球点的成因和确立的缘由所在.

在击球瞬间,击球力量在支撑的作用下会得到最大发挥,给球以动量.随后,球便脱离球拍,或者说,球拍对球己失去作用.所以收拍仅为击球意图的体现,是击球的惯性动作.所以,重心的转移仅是击球的惯性使然,是人类的自然动作.譬如,在采用右手拉球时,一般右腿起支撑作用(在网球中称开放式站位).由于上体的转动和手臂的摆动是以右腿为轴,击球后的重心便会自然移至左腿,完成所谓的重心转移.当然,重心得以转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在正确击球点的前提下进行.若来球过近,重心将无法转移.也就是说,击球要在身前不远处完成,因为这时才会获得支撑腿的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乒乓球项目击球训练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 击球点是灵魂,它关系到判断、移动、站位、击球力量和动作等诸多技术上的环节,整个击球过程作用巨大.

2) 旋转是乒乓球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最大的特点,在击球时要充分考虑来球的旋转情况,克服来球的旋转.

3) 击球动作的大小和快慢皆应以击球点为准.在正确的击球点上击球将获得正确动作(拍形、挥拍方向、力量) .

4) 在发力击球时,要考虑到拍形、挥拍方向、用力的大小.在节奏控制方面可在速度和角度这两个维度上入手.在发力环节大肌肉群先动,中肌肉群次之,最后是小肌肉群,形成鞭打效果,提高击球速度.

5) 重心转移要在正确击球点的前提下进行,击球要在身前不远处完成,因为这时才会获得支撑腿的支持.

猜你喜欢
球速来球发力
排球大力跳发中的马格努斯效应
世界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发球速度与拍数关系的研究
——以硬地赛场为例*
乒乓球拉球技巧及训练方法探讨
影响足球球速诸因素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曲棍球短角球击球方法与身体姿势对球速影响的研究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飞身阻挡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