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

2020-10-19 22:16袁春睿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彩陶艺术特点纹样

袁春睿

摘要:马家窑文化属于我国新石器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文化,马家窑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造型特征、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分析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艺术特点

一、马家窑文化概况

1924年,考古学家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首次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的古文化遗址。按照考古学惯例,使用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地名作为该文化。的名称。故而,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以这个文化遗存所反映的特征为内涵,称之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区域在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境内,以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为主。重要遗址有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青海乐都柳湾等20多处。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为代表。迄今为止,在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彩陶出土的数量最多,大多是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等。根据考古学家分析,马家窑文化时期,全球气候变暖,远古先民选择临近水源的地点建造房屋,开始定居生活并出现了原始农业。定居生活需要器物储藏食物和水,于是先民们尝试将土与水混合制成各种器物形状,干燥后经火焙烧制成陶器。陶器的发明给先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陶器产生之初,并没有刻意进行装饰,但在加工过程中,手捏、拍打器壁等行为,往往会留下一些不规则的印痕。随着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变为有意识的纹样,使陶器不仅仅是实用品,还具备了审美价值。在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了许多制作陶器和绘制陶器纹样的工具。如,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转轮等。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判断,马家窑文化包含四种文化类型。。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马家窑类型;以半山遗址为代表的半山类型;以马厂塬遗址为代表的马厂类型;以石岭下遗址为代表的石岭下类型。从时间和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的情况看,石岭下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中期,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晚期。

二、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的彩陶纹样

马家窑文化时期从早期的石岭下类型到晚期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横跨千年,下文将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分析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彩陶纹样的个性与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共性。

1.马家窑文化早期的彩陶纹样

马家窑文化早期以石岭下类型为代表。从石岭下类型遗址出土的陶器实物可以看出,当时的彩陶纹样主要有动物纹和几何纹两种。动物纹以鸟纹最具代表性。如“变体鸟纹彩陶壶”,该壶肩颈部绘有变体飞翔的鸟纹,鸟首以一个实心圆点表示,翅膀以旋线表示,腹部绘有平行条纹,草叶纹,弧线纹,并以网格纹作为填充。马家窑文化早期的鸟纹虽然保留了鸟的特征,但整体造型夸张,大胆,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马家窑文化中期的彩陶纹样

马家窑文化中期以马家窑类型为代表。就目前出土的彩陶纹样按照题材大致分为动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三大类。

动物纹多为鱼纹、蛙纹;人物纹出土不多,有舞蹈纹和人面纹;几何纹出土较多,常见有条纹、宽带纹、同心圆、网格纹和漩涡纹等。

网格纹在马家窑类型彩陶上发现较多,该纹样无固定格式,多用来填补空白。目前为止,已出土的马家窑文化中期的陶器上除了网格纹较多外,漩涡纹数量同样不少。漩涡纹在马家窑文化其他时期的彩陶纹样中极为少见,属于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样的一大特点。如“漩涡纹彩陶四系罐”所示,此彩陶罐口沿外侧有四个钩状泥突形成四系,腹部两侧有对称的环状耳。器表打磨光滑,饰黑彩,上腹部有旋涡纹绕器一周,在两个大旋涡纹之间各再绘出两个小旋涡纹,旋涡纹下绘有一周水波纹和条纹。漩涡纹与水波纹像波浪不断地循环翻腾,使纹样产生流动感。该彩陶罐造型美观,纹样布局紧凑,绘制工整细致,线条优美流畅,充分体现了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样的特点。

3.马家窑文化晚期的彩陶纹样

马家窑文化晚期以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为代表。半山类型遗址分布范围在甘肃、青海和宁夏部分地区。马厂类型是在半山类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仿并且更加向西伸延。

半山类型遗址出土的彩陶数量较多,彩陶纹样以几何纹为主,常见有条纹、弧线、漩涡纹和网格纹等,其中锯齿纹最具特色。半山类型彩陶纹样结构严谨,圖案复杂,绘画规整灵活自然。马厂类型彩陶纹样相较于半山类型彩陶纹样已逐渐趋向于简单化,其中四大圆圈纹最具特色。四大圆圈纹主要装饰大型壶、罐的上腹部,圆圈内填以各种各样的几何纹。

4.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个性与共性

马家窑文化各个时期的彩陶纹样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上文已经对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的彩陶纹样进行了逐一阐述,下面将总结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个性与共性。

从纹样题材选择上看,马家窑文化早期彩陶上以动物为主题的纹样居多;中期曾出现过以人物为主题的纹样,但相对较少;晚期几何纹样占据绝大多数。

从构成形式上看,马家窑文化早期的彩陶多单独纹样;中期和晚期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应用较多。

从色彩上看,早期彩陶纹样以黑色为主;中期彩陶纹样以红色、黑色为主;晚期纹样出现白色,但使用较少只起到点缀的作用。

纵观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纹样,不难看出,几何纹样占绝大多数,即使出现了动物纹和人物纹,也大多将其造型抽象化处理;漩涡纹、波浪纹等具有流动感的纹样应用较多;网格纹,锯齿纹等填充纹样应用较多;在色彩方面偏向于使用深色系等,这也就形成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

三、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

1.简单概括的造型特征

新石器时期彩陶纹样的造型一般都比较抽象,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上的纹样将造型的简单概括到极致。例如,仰韶文化时期的鸟纹较为写实;良渚文化时期的鸟纹夸张且复杂;马家窑文化时期鸟纹更加概括抽象。再如,仰韶文化时期的蛙纹造型稚拙纯真,近似儿童画;红山文化时期的变体蛙纹由几何纹组成,装饰意味极强;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蛙纹头部形状概括为圆圈,面部无五官,身体为宽带,四肢以两节折带向上斜伸。由此可以看出,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舍弃了繁复的细节,准确地抓住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变形、抽象、归整、添加与删减从而形成了其简单概括的造型特征。

2.以线为基础的表现手法

新时期彩陶纹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使用“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经由不同的方式,组成千变万化的纹样,从而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如,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更偏向于“点”的使用;马家窑文化时期“点”的使用依然存在,但“线”使用的比例大大增加,且自由灵活,运用娴熟。

3.繁复厚重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造型特征,不同的表现手法,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整体装饰效果是繁复厚重的。如“漩涡纹彩陶四系罐”,漩涡纹绘制紧凑,构图饱满,线条繁多而不杂乱。再如“弧纹锯齿纹双耳罐”,锯齿纹绘制在器物颈部和腹部,这种纹样将弧纹空隙处填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马家窑文化时期先民们在绘制彩陶纹样时善于运用填充纹样达到繁复的艺术效果;通过扩大纹样装饰面积,使用深色系的颜色,增加画面的厚重感。

综上所述,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简单概括的造型特征;以线为基础的表现手法;繁复厚重的艺术效果。

四、结论

马家窑文化时期是我国纹样的开创时期,亦是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各个类型的纹样都有其主要特点,综合形成了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区域性。

猜你喜欢
彩陶艺术特点纹样
彩陶绘画·鹳鱼石斧图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彩陶·远古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留白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