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朴素理论”,建构儿童生活课程

2020-10-20 06:10俞雅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涵涵朴素理论

俞雅琴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观察儿童、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重要性。幼儿朴素理论正是这样一种基于儿童本位的理论,幼儿朴素理论是指儿童在未接受相关教育前,对周围世界中一些观念、现象的直觉的认识与理解,它源自儿童内心的想法,是与科学、成熟的理论相对而言的。儿童用自己的朴素理论认识、探索、解读周围的世界,建构自己的认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基于幼儿“朴素理论”开展儿童生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真正走进儿童,促进儿童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深入一日活动,发现“朴素理论”

幼儿“朴素理论” 来源于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对世界的独特的认识,它体现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直觉认知与理解。儿童的一日生活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晨间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进餐、散步到午睡、起床、离园,儿童时时刻刻都在和同伴交往,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

小班自由活动时,总有孩子争抢玩具的现象,究其原因总有孩子认为“我先拿到的就是我的”“这个(玩具)和我的(玩具)一样,是我的”。针对孩子的这些朴素理论,我们开展了“我的玩具”这一主题活动,通过趣味化的游戏帮助孩子分清物品的归属权,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从而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学会和同伴交往。

晨间活动中,我们观察孩子如何自主分配材料、如何和同伴合作游戏;进餐环节观察孩子如何自主进餐;散步时观察孩子会设计怎样的路线、观察哪些沿途的景物……孩子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生发出了大量的朴素理论,“这个轮胎很大,它的力气也很大,所以一直滚不会倒下来”“香菇很香,我要多吃点,放的屁就不臭了”“秋天到了,风一吹,叶子就掉下来了,因为它长得不牢”……孩子们用自己的“朴素理论”来解释一日活动中的现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基于这些朴素理论,我们生成了相应的生活课程,如《一起玩轮胎》《有趣的食物》《奇妙的树叶》等,让课程更好地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超越生活。

通过对一日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孩子对周围生活的认识,感受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教师在认识幼儿“朴素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把“朴素理论”逐渐上升到科学理论,从而让教育真正与儿童的生存、生活、生命融为一体。

二、开展游戏活动,重新解读儿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模仿现实世界,学习与人交往,学会表达情感。在游戏中,儿童时常会脱口而出一句句童言稚语,这是幼儿“朴素理论”对游戏的认识,而他们的“朴素理论”又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潜意识影响、指导着儿童的游戏行为。于是我们开展了幼儿“朴素理论”指导下的游戏活动的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游戏。我们巧妙利用各个专用游戏室,如美工室、建构室、角色游戏室、蒙氏室、生活室、阅览室、木工坊、科学发现室等,每周各班轮流进行游戏。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且富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让孩子通过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来生成丰富的游戏情节。

有一次,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涵涵将枕头塞进衣服里,表示:“我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浩浩连忙把涵涵扶到小床上:“你睡觉吧,我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也躺在床上睡觉看电视的。”涵涵双手抱着肚子躺在床上说:“我要吃水果!”浩浩马上拿来了洗好的“水果”,涵涵啊呜啊呜地吃起了“水果”。过了会儿,浩浩又问:“你要去医院检查吗?”涵涵马上坐了起来:“好的,看看宝宝好不好。”说完,两人手拉手去“医院”做检查了。

朴素理论源自于孩子们对生活的认识,孩子们将自己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朴素理论,并迁移到游戏中,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观察,观察孩子游戏的进程,观察孩子如何协商角色的分配,观察孩子的游戏冲突及解决策略,观察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哪些进步,建构了哪些经验和朴素理论……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对儿童的解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建构主题课程,促进儿童发展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以主题课程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在活动前预设好主题网络以及具体的活动内容,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儿童对预设内容不感兴趣、预设内容流于形式等现象。这是因为幼儿的“朴素理论”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可能会对活动中的某个点产生了兴趣,或由活动中的某样物品、某个问题、某个词语产生了联想,并由此扩散开去而引发了注意的转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观察儿童,发现儿童的兴趣所在,发现儿童“朴素理论”对世界的认识,将儿童不感兴趣的、无价值的主题课程进行调整,基于儿童立场生成新的生活课程。

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石头”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周围生活中的石头,孩子们发现操场上的“石头”会唱歌,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它(石头)怎么会唱歌?会变魔法吗?”“这是假的石头吧?”“它像我家里的玩具一样会唱歌”……孩子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石头音响,他们的注意力从石头转移到对声音的探索,我们追随儿童的兴趣点,剖析幼儿的“朴素理论”,对原有的主题课程进行调整,生成了新的基于幼儿“朴素理论”的生活课程——《奇妙的声音》。

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对幼儿“朴素理论”的发现与剖析,我们努力追随儿童,发现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将幼儿“朴素理论”和儿童生活课程有机结合,让每一门生活课程都贴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通过这样一个不断“发现——生成——调整——实施——再发现——再生成……”循环往复的过程,来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活课程,并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朴素理论”的再次建構和发展,从而让我们的课程真正基于儿童立场,促进儿童发展。

猜你喜欢
涵涵朴素理论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阳光与花朵
小小管理员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汉族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可汗
盛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