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区域的常规及幼儿违规行为

2020-10-20 06:10季洁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季洁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幼儿角色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已经成为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幼儿角色游戏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将有效锻炼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已有很多幼儿教师正在探究培养幼儿正确行为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  幼儿角色游戏;常规行为;违规行为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角色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对优化幼儿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教学方法作为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幼儿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科学的教学引导策略,让幼儿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幼儿角色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正确行为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一、减少预设,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背景下,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了幼儿角色游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特别是在“人本教学”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幼儿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游戏的主人,从而可以以“自律、自警、自主、自觉”的方式规范游戏行为,并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降低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减少预设,从而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呢?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学习行为全凭好恶,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尽量让幼儿发挥聪明才智解决问题,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和思想道德意识,让他们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减少预设,放心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幼儿。

比如,在开展“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角色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和思考时间,先给他们放一段《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动画电影,了解电影中主要人物(比如白雪公主、王后、巫婆、王子、七个小矮人)各自的性格特点等;其次,采取分组教学法,将幼儿划分成4组,分别负责道具、台词、表演和导演,每一组成员根据对主要人物的理解,合作完成任务,比如负责道具的幼儿,根据白雪公主的名字为她设计了白色的裙子,而根据巫婆的性格为她设计了黑色的长袍;负责表演的一组幼儿可以根据情节进行故事改编,比如剧中的毒苹果可以换成毒桃子。总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故事进行合理想象和改编,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师幼协商,共同制定区域常规

科学的区域常规要求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活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牢记一点,那就是要做好师幼协商。所谓师幼协商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出一套合适的区域常规要求,“协商”的主体仍是幼儿,教师需要把幼儿的思路往正确的方向上引,比如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合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按照常规要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等等。同时,教师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区域常规要求既是针对幼儿的,也是针对自己的,幼儿要遵守的教师自己必须要遵守,做到一视同仁,切勿让幼儿产生“不公平”想法。

比如,在开展“我做一天小老师” 角色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根据“老师”这一活动关键词,和幼儿商量一下区域常规要求,即幼儿在扮演老师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助人为乐、以身作则、爱护小朋友等等都是必要的区域常规要求,此外还有不哭闹、不打架、不生气等一系列的区域常规要求。其次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以区域常规要求为标准扮演“小老师”,体会老师教课、管教孩子的不容易(当然幼儿的体会不会很深,只要让他们感觉到困难和不容易即可)。最后,幼儿在扮演老师的时候,教师需要扮演幼儿,然后以听话、懂事为区域常规要求规范自己,和幼儿进行紧密互动,从而增强幼儿的活动体验。

三、简化常规,区域常规融入日常

在角色游戏教学中,区域常规有标准,但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如此,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教师要想方设法简化常规。目前,将区域常规融入日常生活是最佳途径。为此,幼儿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渗透生活元素为区域常规披上“生活”的外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去理解区域常规,从而接受它们。根据上述分析,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也必然要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建立密切联系,最好是开展一些幼儿常听常见的游戏活动,这样会极大简化区域常规,从而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

比如,在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角色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根据活动主题就可以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生活元素(比如玩具、被子、扫把、碗筷等)作为主要的活动道具。幼儿见到这些生活元素,必然会联想自己的家庭生活,自主构建“家庭大扫除”学习情境,如此就能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激发活动兴趣。其次,教师在引导幼儿叠被子、洗碗筷、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就可以渗透区域常规要求,比如认真仔细、条理有序、合理利用时间等,这些要求作为幼儿的行为规则,既能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还能让他们学到实用的生活知识。同时,如果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违规行为,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实例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在哪儿,应该如何改正等。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幼儿角色游戏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明确培养幼儿正确行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希望各位幼儿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董雨果,王伟文,吴航.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分析——以湖北武汉市X区14所公办园为例[J].幼儿教育,2018(12).

[2]蔡超.略谈幼儿角色游戏区的建构——环境材料与自主游戲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