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班级文化

2020-10-20 06:10陆玲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班级文化核心素养

陆玲琳

【摘   要】  班级文化建设应当着力服务于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培养。通过班级建设活动,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处空间,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小学生每天会在班级里生活7-8个小时。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相当于他们的另一个家,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渲染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实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有效。

一、建立班级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学生既然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就应该为班级的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将班级任务分配落实到每一个同学的身上,让学生们挑起自己的担子,践行自己的责任。

班级制度建设大致分为三个模块:班级纪律、班级卫生情况和班级的精神面貌。对于班级纪律的管理,老师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学生选举出纪律比较好的同学,在上课期间以及自习期间去协助管理整个班级的纪律情况。这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约束作用。对于班级卫生情况,班主任应当采取轮流制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卫生的清理中,安排每日值日生,负责讲台的卫生和室内卫生。对于班级的精神面貌,班主任也可以采取轮流制的方式,每天派一位学生检查其他同学的仪容仪表。通过这几个模块的分工,学生会形成压力,同时获得认同,认为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整个集体变得更加美好。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人们常说,不同的责任态度会决定两种不同的人生。比如,责任意识较强的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完成率都会比较好,而责任意识差的学生的完成情况就不太乐观了,刚刚讨论的责任意识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构建班级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班级环境也指班级成员所营造出来的一种学习氛围和交往氛围。如果班级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处非常融洽,我们就认为这个班级的环境构建得非常不错。

首先,为了使整体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美观,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在班级墙壁上张贴一些标语,还可以在班级的后黑板上专门分割出一块小的区域来展示班级同学的优秀作业,让学生一进入到班级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在班级里就努力去做好学习的分内之事。

其次,为了让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得更加快乐,教师教学得更加轻松,班主任要想办法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时,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比如,当教师节快要到来的时候,班主任就积极倡导大家一起给任教老师送去祝福。这样,学生会懂得感恩和体贴自己的老师。同时,由于各科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比较少,班主任私底下要和各科教师多沟通,交流一下学生的家庭情况,让教师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双方了解并且理解得更多,相处起来就更为融洽,各科教师的教学课堂会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因此,班主任不仅要关注班级上的“外在环境”,也要关注班级上的“内在环境”。

三、塑造班级理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班级理念表现出多元化的特性。它不是单一的,不仅仅表现在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还表现在社会所提倡的环保理念、科技理念等。小学生作为经验和知识都尚待丰富的学习者,理应充分吸收有价值、有意义的理念,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正确的班级理念应当是合乎时代潮流、积极向上的,表现出正能量的理念。比如,公益理念和班级理念的融合。教师特地举办一次以“公益在路上”为主题的班会,向学生渗透公益精神。首先向学生介绍公益活动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公益活动的类型,然后和学生探讨了几个问题:(1)我们作为小学生,能够参加一些什么样的公益活动?(2)通过公益活动,我们自身会不会有变化?(3)公益活动应不应该继续下去?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了解到,针对国家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我们小学生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对于社会中的一些孤儿,我们也可以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贺卡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希望他们能够茁壮地成长。班主任要给学生渗透一些健康绿色的理念,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公益的种子,那么学生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人生的态度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班级理念不仅仅是一条标语,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四、落实班级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当下,在一个技术高度发展、经济普遍增强、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被强调,学校应当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充满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人间情怀的学生。

班级建设可以助力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使学校的人文教育收获到显著的成果。如果把班级建设比喻成一个系统,那么班级成员的表现就是这个系统的输出。而班级成员为这个为班级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就是这个系统的输入。输入和输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存在一个负反馈调节的机制。系统的输出可以反過来影响系统的输入,其等效为老师和学生的行为举止能够影响班级的行为表现。为了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教师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作出好的表率。班主任的行为要得体,在处理班级事务,或者是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尤其要注重言语的使用,不可以辱骂学生,禁止使用不文明用语。班主任对于工作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比如,为了杜绝学生迟到,班主任也不可以迟到,否则会产生不好的教学影响。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人文教育更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情怀的温度。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价值观和人文情怀这四个方面。从这四个目标出发,提出具体的、适合特定情景的班级建设策略,有利于班主任完成班级建设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马振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文学教育,2019(08).

[2]乔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班级文化核心素养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