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0-20 05:46程云鹤丁业宸
财会学习 2020年27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培养模式大数据

程云鹤 丁业宸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海量财务信息甄别和处理,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两方面的知识。社会人才需要的变化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结合本校专业结构特色,探索“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工科院校;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与运用,企业面临着海量的信息甄别与处理,企业财务信息风险也在逐渐提升。财务信息的便捷化、财务流程的智能化和财务信息风险防范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如何利用理工院校资源,融合新时代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变得十分必要。

一、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方案无特色

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中有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纵观这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存在明显趋同,各类高校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基本上都是以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为大背景,培养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和大中型企业需要以及从事财务管理研究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各高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皆为政府的财税系统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这样的定位既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研究型人才目标的差异,也不能体现行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学科背景特色和优势。地方工科院校虽“以服务地方求生存,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要求,但是,人才培养的院校学科背景特色不明显,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二)课程体系设置特色不鲜明且内容滞后

财务管理专业是集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和审计学专业为“一体化”的综合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各类高校对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缺乏特色,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只能是将管理学、经济学课程进行简单堆积,从而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体现院校优势学科背景,且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关联性不强。例如,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这三大专业分别属于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但是这三大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差异不大,甚至多门必修课完全一致,可能差异的仅仅只有几门选修课程。若是将金融、财务管理、会计三大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包含在内,则课程体系几无区别。其次,随着大数据、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以及财务核算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基础性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以及现实中业财分离同企业战略融合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既不能突出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也将导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即便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实际工作。

(三)实践教学平台不足和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工科院校与工科专业相比多处于弱势学科,与优势学科相比,在学科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着学科平台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与财经类或者综合性大学相比,则由于规模效应和实验平台使用率,也不具备优势。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财务管理专业的软硬件发展也很快,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另外,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些因素当中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实践教学教师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当前高校在选拔教师过程中普遍重学历而忽视实践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会计学专业,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沿用会计学专业理念和方法,以致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混为一体,忽略了二者的差异,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分析

(一)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优势

工科院校顾名思义学校整体专业多以工科为主,工科院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目标定位更明确。工科院校的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与工业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契合。就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而言,企业需要懂得生产经营规律,并能够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这类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综合性高校还是财经类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都会因为缺乏工科院校产业知识背景,对产业运行发展规律把握存在先天的不足。因此,工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自身學科专业优势,应针对行业财务管理需要,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工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优势

工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具有自身的相对优势。工科院校由于与工业企业生产实践联系最为紧密,尤其是当前在“互联网+”行业的大背景下,对企业需求的人才知识结构更易于把握。工科院校可以根据院校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适当增加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前沿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增加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课程,在培养模式上体现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双层知识结构。

(三)工科院校财务实践平台和师资教学方面的优势

工科院校在财务管理课实践平台建设和师资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是服务器和软件方面的投入,与工科人才培养相比投入较小,是投入小、见效快和收益大的学科建设。相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由于人数规模的因素学生在实践方面可能获得较多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由于和工业企业联系较为紧密,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培养模式。

三、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结合院校特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本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学科覆盖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门类,传统的优势学科有能源、机械、电气、化工、材料、大数据与计算机等工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于经济与管理学院,为该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八大专业之一,学院专业齐全、互补性强。尤其是经管类与信管类专业,具有天然互补的优势。财务管理专业以培养“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体现“财务+技术”管理特色

为了有效地实现大数据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大对于数据处理与深入挖掘分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大数据分析基础”“财务共享与智能财务”“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等课程。在教材方面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正在编写的大数据教材系列丛书采用“1+3+财务”的体系,即:以《大数据导论》为基础,并有针对性地设置《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处理》和《大数据分析》三本关键技术课程教材,以及财务领域应用教材。同时,减少内容交叉科目,增加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三)实训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突出教育的实践和应用的学时权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和实践教学途径拓展。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适当提高实训课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财务分析实训主要是通过搜集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案例形式对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进行具体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模拟则是通过软件上机实训,进行财务管理仿真实验,形成实验报告。注重“财务+技术”相关课程的实训,对于数据搜集、数据筛选、财务分析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数据搜集,实验教学强调财务管理业务的交易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数据筛选,实验教学体系强调课内所学知识的感性化认识;对于财务分析,实验教学强调数理金融分析能力与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另外,在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同时,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必需能力,发挥产学研联动的优势,积极推进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引进线上实训平台。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通过与广州致仪计算机软件科技公司合作,将传统课堂与校企資源共享的线上平台——易财经结合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弥补校内实践平台不足的缺陷。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观念现代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课程教学方式效果化,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对于“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的培养目标,可以采用以下四个阶段的教学方案,如图1所示:

阶段一:获取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讲授法。

阶段二: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案例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

阶段三: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法。

阶段四: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实践和考核——探究式学习法。

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专业特色科学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新的目标定位下,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加大实践平台建设投入和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上述途径对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探索。

结语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如何办出具有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值得高等院校负责学科建设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具有工科背景的地方高校,办学有一定历史积淀和学科综合优势,如能打通学科间藩篱,进行学科资源整合,将工科背景与财经管理学科相融合,这是财经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条件。为此,需要更多的院校和教育研究者加入,加大研究力度、优化培养方案,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产业需求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易昱烨.浅谈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J].科教导刊,2018(09):152.

[2]李永山.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会学习,2017(16):49.

[3]邱玉莲,钱苏维.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J].财会通讯,2017(03):106.

[4]张红英,王翠森.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领域机遇与挑战[J].财会通讯,2016(5):84–85.

[5]佟伯承,张敏思,赵静丹.财务管理人才财务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基于“互联网+”时代[J].财贸与财税,2017(11):77.

[6]桂俊煜.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0):41–42.

[7]王元卓,隋京言.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37.

[8]杭桂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11):54.

[9]揭志锋.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高教探索,2016(8):35–37.

[10]左占卫.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107–109.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培养模式大数据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