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理与路径

2020-10-20 06:21祝合良王春娟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祝合良 王春娟

摘 要: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目前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鉴此,从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从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精准配置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创新赋能效应五个方面剖析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认为中国应从创新构建数字化产业体系和政府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两方面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0)05-0002-09

一、引 言

1994年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①的概念。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报告,正式提出“数字经济”。随后,美国、德国等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6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德国发布“数字化战略2025”。2017年,G20国家数字经济总量达26.17万亿美元,相对2016年增长8.64%。美国数字经济总量为11.50万亿美元,蝉联世界首位。中国数字经济总量为4.0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②。近20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1.22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 10.04%提升到2019年的36.2%,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7.7%③,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16年《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提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④。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⑤。2017年,“数字经济”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⑦;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再次强调“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迫切需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壮大数字经济”⑨,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力、技术、资本等一起作为生产要素。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⑩。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产业数字化是指以数字科技为支撑,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不断释放。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经济体系中日益重要的新兴力量。2017年G20国家产业数字化占比达84.47%,数字经济正逐步向ICT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息通信业肩上的新使命与面前的新机遇”“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2019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到7.1万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数字经济和GDP的比重分别为80.2%和 29.9%③。随着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进一步带动传统产业产出增长、效率提升,为数字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国家战略方向到产业发展实践都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对产业释放的强大动能。利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对产业发展提出的客观现实要求。

二、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三个方面。

(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以数据和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生产力和新供给通过社会消费新需求实现其商品化和产业化,形成的新供给和新需求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国外主要从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研究,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较少,认为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具有关键作用[1],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2];并以金融行业为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3],认为技术创新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发现高新技术多样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积极作用。国内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关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影响路径研究不够深入。相关研究认为,信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相互促进[4];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信息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正相关[5];认为数字经济通过破解创新链瓶颈、提升制造链质量、优化供应链效率、拓展服务链空间,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平台化、生态化、软件化、共享化、去核化的实现路径[6];认为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且存在地区差异[7];还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方式、思路与任务[8],提出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数字化产业发展水平、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三类因素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其中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正向作用最大[9];并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我国制造业的重构效應,发现数字化投入对中低和中高知识密集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高端化正效应显著,研发力度更高的部门效用更优[10]。

(二)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数字经济推动基础行业转型升级,且对中小型企业影响明显[11];深化数字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12],可通过“一个引领、两个保障、三个重点”建立健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体系[13]。有研究认为,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成为产业转型重点[14],可从突破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方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15];认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呈强化价值创造、数据集成、平台赋能趋势,从而提出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制造、行业平台赋能和园区生态构建转型路径[16]。还有研究提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走向价值创造的新思路,数据驱动、创新驱动、需求驱动和供给驱动的新路径[17],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价值维度[18];并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19];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研究数字经济战略格局下英国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与转型[20];提出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驱动的供需体系变革是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21]。

(三)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国外有学者研究美国行业生产率发现,ICT技术对其关联产业具有拉动作用[22],美国和英国两国信息通信技术与行业产出增长显著正相关[23];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提高企业产出效率,促进企业发展[24]。国内学者主要从流通业、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零售业逐步向数据密集型产业转变[25];基于数字化创新的跨界融合已成为推进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26]。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思维转变不断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流通产业效率提升[27,28],认为数字技术改变了实现供需匹配的媒介机制,推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29]。还有学者分析了“互联网+”促进中国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的作用[30],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关联性高达0.86,具有强相关性;并分析了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在创新活动、供應链绩效表现等方面的影响[31],认为互联网发展水平提高能显著推动制造业价值链位置提升,其中出口贸易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2]。也有学者研究了数字经济战略格局下英国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问题[33];分析了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并从内容供给、消费层面、监管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34];提出在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以技术驱动为产业依托、以文化创意内容为产业核心、以产业链条实现跨界升级的发展思路[35]。

纵观现有研究发现,尚未从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进行研究,没有明确阐释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内在机理以及发展路径。因此,本文拟以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从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剖析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供给与新需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新技术和新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两个方面,也是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以数据和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生产力和新供给通过社会消费新需求实现其商品化和产业化,形成的新供给和新需求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从新需求来看,以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基本经济技术基础,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持下,海量的消费数据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与潜力,通过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以精准预判新的消费需求,为新产品提供日益扩大的市场,从而获取新的社会经济价值。从新供给来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新产品的生产由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驱动向以数据、信息技术驱动转变,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更需要数据和技术等无形资本投入,新技术使新产品朝着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体验化方向发展,完成从产业化再到商品化的两次“惊险跳跃”,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供给创造和满足新需求的目的。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熊彼特创新理论实践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36]。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在生产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对生产要素、组织管理模式、消费者角色定位等都带来颠覆式影响,扁平式、分散式、分布式、模块化生产将成为未来重要生产方式,产业价值增值从过去单纯的增值环节(点)延展到由信息和技术两维度组合成的产业价值增值区域(面),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产业链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以数字化方式传递,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改变成本结构。产业链利用互联网平台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出新模式或新业态,温特式时代的对产业链前端资本和技术等控制转向产业链后端消费者需求洞察,产业链理论由传统产业链理论专注于研究企业间分工协作转移和创造价值过程转向关注消费者潜在需求挖掘。消费者价值导向成为实现“熊彼特创新”的重要出发点。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长尾理论的有效性

根据长尾理论,只要存储和流通渠道足够大,需求较大但品种较少的头部所占份额和需求较小但品种较多的尾部所占份额大体相当[37]。数字经济降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信息的搜寻成本、选择成本和交易成本。互联网平台由于网站流量和维护费用远比传统商店成本低,且没有真正库存,可以进一步降低单品销售成本,扩大销售品类和销售数量。特别是对于虚拟产品,互联网企业销售的仓储和配送成本几乎为零,则可以把长尾理论发挥到极致,如iTunes音乐下载、网络游戏等。数字经济背景下,长尾理论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内容生产普及、廉价的生产得以实现。互联网平台为小众个性化商品提供了销售市场,形成需求曲线上的一条“长尾”。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使消费和营销成本显著下降,使处于长尾的小众个性化商品的生产者获得更大回报,激发了小众个性化商品的长尾市场活力。互联网信息平台把小众个性化长尾产品的无限需求迅速连接起来,使得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数字经济还会在消费端带来长尾效应[38],通过网络社交非主流消费圈层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现代物流发展使个性小众产品可以保持长尾端销售,对生产端来说可以扩展利润源,对于消费端来说可以保持消费的丰富性和活跃性。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均衡的动态性

根据市场均衡理论,厂商均衡理论采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当达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状态时,厂商将不会调整产量;消费者均衡理论采用效应最大化原则,当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时,达到总效用最大,消费者将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消费数量。以上均衡分析强调的都是静态均衡的条件和结果。实际上,均衡是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生产和消费的效果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数字经济为进行实质动态均衡分析提供了条件。数字经济使得企业能够更加主动地适应市场机制,实时报价、成交和调整产量,从而缩短均衡时间,降低均衡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在报价环节,能把价格变动信息实时传递,市场活动参与者能够随时获得最新的价格信息。在成交环节,在电商平台上,卖家可以随时调整商品价格,买家能够方便地进行价格比较,在线讨价还价,快速成交。在产能调整环节,通过新连接,厂商可以实现订单式生产,即根据订单数量来调整产能,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库存,真正实现市场均衡;并且厂商会把产能调整信息及时与原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高度共享,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快速调整。事实上,从企业获得市场价格到调整产能,整个调整周期的长度对于企业盈利非常重要。如果企业能够实时根据价格和市场情况调整产量,按照均衡理论,动态均衡下的盈利将远远大于静态均衡下的企业盈利,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良性动态循环产生正反馈效应,将进一步降低供需成本,提高效益,实现交易双方的帕累托改进。

四、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以下从数字经济的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精准配置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创新赋能效应五个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见图1)。

(一)成本节约效应

数字经济的成本节约效应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递减和交易成本降低两大方面。一是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由于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双边市场效应,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甚至趋于零的,对应任何一个价格,其产量都是其最大生产能力,因此,数字经济的供给曲线是一条远离原点、与横轴垂直相交的直线。在各種生产要素价格逐步提高的推动下,我国的企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唯有数字经济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成为推动企业总成本下降的长期性力量。二是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中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维护与执行成本及保护性成本等[39]。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和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高效地获得如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规格型号、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大数据帮助企业得到更为精准的信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数字经济运用在各行业的生产、管理、组织、流通、服务等环节中,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造了传统的工序和流程,为组织运行和产业链协同节约了大量成本,提供更完善的服务,降低价值链交易费用。数字化的信息融通技术和现代互联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沟通的便捷化和常态化,物理世界的时空阻滞在网络空间中瓦解,从而直接降低了企业谈判、签约、监督等信息沟通成本。数字经济赋予了现代交易新的可能性,网络平台的交易服务功能逐渐渗透到各行业的经营实践中,众筹平台为许多初创企业提供了快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二)规模经济效应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电商平台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大量运用、网络市场快速增长,市场的各种边界逐渐瓦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距离触手可及,产品分工逐步细化,产品品类逐渐增多,市场范围扩展和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频度和总量增长,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一是互联网营销改变了传统营销方式,提高了商品营销效能。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通过网络将商品数字化的广告信息以相对低廉甚至免费的成本通过高清动态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加速提升了商品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消费潜力被激发出来。二是互联网成为新兴的商品销售渠道,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也刺激了消费的增长,使得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获得更多的销售增长。三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以扩大自己的销售市场,将自己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双边市场向多边市场转变,产生范围扩张效应。四是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部门可以借助线上方式和互联网平台进行频繁的交易以及跨国交易,并且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产品具有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这种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三)精准配置效应

数字经济通过智能生产、大数据精准营销、物联网、产业链协同等方式,从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营销过程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使其更加接近帕累托状态。一是数字经济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使物质资源、信息资源、资金资源等能够低成本、快速地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充分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二是数字经济加强了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性,通过数字化的调配技术和智能分析系统合理安排生产,使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生产环节资源浪费最小化。三是数字经济通过统一的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实时收集各个生产要素的状态和效率方面的信息,产生丰富的消费大数据,帮助构建更加贴合市场的供应链体系,减少供需不平衡式的资源浪费,促使生产决策精准化。四是数字经济带来了大数据精准营销,使得传统的海投式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得到颠覆性改变,给予营销资源的有效利用很大助益,帮助企业以较少的营销投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营销途径以及更丰厚的销售回报。五是数字经济中的网络平台促进上游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中游的渠道商以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在企业内部建立全产业链的业务流程,进行价值保值和创造,从而进一步降低产业链流转过程中的价值消耗。

(四)效率提升效应

数字经济通过研发环节、制造环节、流通环节、交易环节全方位地提升产业效率。(1)在研发环节,数字经济能够整合信息、物流等资源,可以在分散的研发机构之间实现协同开发,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2)在制造环节,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可以实时调用外部资源,快速分配生产任务,在线实时智能加工制造,全过程同步检测产品质量,提高制造效率。(3)在流通环节,利用数字经济可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与现代物流协同配合,快速实现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接。(4)在交易环节,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企业诚信、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有效的市场信息,消费者可以实时查询与反馈交流,消除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同时提供多元化的数字金融服务,提高交易效率。

六、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创新构建数字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壮大数字产业。一是着力提升数字化基础产业。突破数字化核心技术,强化数字化基础研究,提升数字化原始创新能力,补齐数字化产业基础短板。二是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服务,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探索形成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推进通信网络、计算资源、数据中心、存储设备等传统信息服务向云计算模式转型,发展海量大数据、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智能数据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三是稳步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数字医疗、数字终端等新型数字智能产品,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工业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为抓手,重点发展基础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培育壮大物联网软件、移动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五是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產业,全面推进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领域的应用示范。六是超前布局前沿信息技术产业。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商业应用,推进量子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构建创新产业链,推进“5G+产业”发展。

2.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产业生产要素、业务流程、生产方式数字化变革,形成数字化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在产品层面,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展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在企业层面,加强企业数字化改造,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全生产过程的精准协同;在产业层面,通过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提升产业链设计、研发、制造、商务和资源协同能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二是培育产业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推进产业电子商务,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产业链金融。三是培育数据驱动的产业数字经济新模式。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的数据流和业务流,加强产业网络协同和创新资源在线汇聚共享,发展个性化定制,推进服务型产业数字化。

3.建设产业数字化平台。运用互联网、AI、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建设形成万亿级自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从而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提高产业整体效率和价值。一是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迭代、服务创新,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创新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二是提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产业知识创新能力。分行业、分领域推动产业互联网知识的软件化、模块化、标准化,构建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知识图谱,推动产业价值创造,重构产业创新体系。三是推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产业创新。培育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模式,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支持建设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立产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4.发展数字化产业集群。一是发展数字化产业集群。围绕传统产业集群的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提升改造,推进产业集群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产业链协同化。选择管理规范、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擎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集群,打造数字化产业集群,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的数字产业生态。二是培育新型数字产业集群。以建立跨界融合联动机制为重点,依托网络化资源对接平台,优化、重塑产业集群供应链和空间布局,培育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新型数字产业集群。

(二)政府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一是制定产业数字化发展规划。加快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区域产业合作,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差异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二是政策协调机制。简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过程监管,降低准入门槛;积极落实产业用地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领域产业创新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利用政府资金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产业链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重点工程建设。四是构建公平开放市场环境。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营造创新、包容、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支持数字技术、数字业务、数字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数字化转型的智力咨询服务。加强数字化相关研究的智库建设,加强国内外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趋势研究、政策建议,定期发布研究成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支持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建立行业性的大数据平台和云平台;整合科研院所力量,构建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依托行业组织,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利用,促进优化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建立数字化转型产业联盟,加快探索形成良性的市场化协作机制,提升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二是数字化转型的评估评价。完善数字化转型产业管理与评估机制,构建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构建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发展数字地图。三是宣传推广。通过行业组织、政府部门、企业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工作进展、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效,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力。

3.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水平。一是构建完善的数字人才教育体系。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数字人才教育体系,推进数字化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育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优化提升数字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培训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加强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人员培训,提升数字化人才素养,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制定数字人才战略。通过国际交流、境外合作、企业招聘等方式引进全球化数字人才。四是营造良好的数字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创新激励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等营造创新、开放的数字人才发展环境。

注释:

① 资料来源:https://www.indiebound.org/book/9780071835558。

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12月。

③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7月。

④ 资料来源: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29/c40531-31425302.html。

⑤ 资料来源:https://mxyinghang.com/tags/mxxt/1204.html。

⑥ 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127918955_470089。

⑦ 资料来源:http://www.81.cn/gnxw/2018-08/19/content_9256792.htm。

⑧ 資料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18-11/07/c_1123677227.htm。

⑨ 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299150626_118622。

⑩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

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396912901_391294。

参考文献:

[1] Jaakkola H,Tenhunen H,Latvala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anges industry[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1991, 1(1): 3-11.

[2] Mason 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grain industry: the impact of logistical and market intelligence on industrial and market intelligenc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 proceedings of the 31s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nadi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C].Canada: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of Canada,1996:266-279.

[3] Zimmermann H D,Korner V.Emerg ing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the digital economy-the cas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Amcis 1999 proceedings[C]. AISElectronic Library ,1999: 39-40.

[4] 王钢.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交互关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5(23):5-8.

[5] 左鹏飞.信息化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7:20-40.

[6] 赵西三.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研究[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8(12):36-38.

[7] 昌忠泽,孟倩.信息技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介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6):39-42.

[8] 张于喆.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J].经济纵横,2018(9):85-91.

[9] 沈运红,黄桁.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3):147-154.

[10] 何文彬.全球价值链视域下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升级重构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2020(3):115-130,152.

[11] Manyika,Chui J,Roxburgh R.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R].Mckinsey Gbbal Institute,2011.

[12] 李艺铭.数字经济:新时代再起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3] 刘鹏飞,赫曦滢.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J].人民论坛,2018(26):87-89.

[14] 吴勇毅.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数据产业集群崛起[J].上海信息化,2018,14(9):10-15.

[15] 曹正勇.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18(2):99-104.

[16] 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8):13-19.

[17] 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学家,2020(6):87-94.

[18] 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改革,2019(8):61-70.

[19] 李春发,李冬冬,周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20(2):73-82.

[20] 金雪涛,李坤繁.数字经济战略格局下英国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与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65-73.

[21] 李晓雪,路红艳,林梦.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4):32-40.

[22] Stiroh K.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2(1):30-33.

[23] O'mahony M, Vecchi M.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ict capital on output growth: a heterogeneous dynamic panel approach [J]. Economica, 2005,72(288): 615-633.

[24] Von Krogh G. How does social software chang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ward a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 14(2): 154-164.

[25] 謝莉娟,王晓东.数字化零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2):100-110.

[26] 荆林波,袁平红.全球价值链变化新趋势及中国对策[J].管理世界,2019,35(11):72-79.

[27] 祝合良,王明雁.消费思维转变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7(9):7-13.

[28] 王春豪,袁菊.西部地区现代流通业效率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基于非径向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2):102-110.

[29] 谢莉娟,庄逸群.互联网和数字化情境中的零售新机制——马克思流通理论启示与案例分析[J].财贸经济,2019(3):84-100.

[30] 石喜爱,季良玉,程中华."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64-71.

[31] 王可,李连燕."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6):3-20.

[32] 卢福财,金环.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制造业产品升级——基于技术复杂度的分析[J].财贸经济,2020,41(5):99-115.

[33] 金雪涛,李坤繁.数字经济战略格局下英国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与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65-73.

[34] 范周.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7(1):50-56.

[35] 孙芳泽,郭燕.跨界联姻: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思路[J].传媒,2020(10):73-75.

[36]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7]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38] 江小涓.网络空间服务业: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以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8,53(4):4-17.

[39] R·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 M].盛洪, 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40] 邓洲.基于产业分工角度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J].经济纵横,2020(4):67-76.

(责任编辑:宁晓青)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