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岳麓,弦歌不绝

2020-10-20 06:06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宋真宗学堂

麓山脚下,一座庭院矗立千年。在悠久广袤的时空中,岳麓书院把庭院建设、教育办学、学术交流、文化研究及人格陶冶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倡导包容兼听、求同存异的学术自由之风更是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岳麓书院的办学是从唐末五代开始的,早期由僧人经营。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后,管理权交给儒者。此后,长达千年,岳麓书院一直是儒家教育的圣地和文化学术的中心。千年以来,岳麓书院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规模最大、延续状态最好、最有名望的书院。关于中国“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不管哪一种都少不了湖南岳麓书院。

1015年,宋真宗将这座山间庭院的负责人周式请到汴京,赐给他书籍马匹,书“岳麓书院”四字相赠。相传宋真宗曾亲自听周式讲学,并许以功名利禄,留他在京都做官,但遭到他的拒绝。自此以后,周式的道德品行成了历代负责人效法的榜样,而岳麓书院也就成了读书人的文化人格和学术人格的冶炼场。

宋真宗所赐的“岳麓书院”四个大字,一直高悬在大门上。宋真宗之后,宋理宗、明世宗、清康熙、雍正、乾隆相继赐书、赐匾,历朝历代的地方官员、乡绅显贵纷纷置田修舍,捐物捐钱,使教者得以安心教书,学者得以安心就学。

岳麓书院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修建,其主体建筑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独立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大院落又分若干个小院落,相互交错,连环往复。三大主体建筑的周围,兼有许多配套的园林建筑。书院现存古建筑有御书楼、文昌楼、半学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经堂、自卑亭等,都有让人缅怀的辉煌历史。

千年以来,岳麓书院的教师中集中了大批杰出的教育家,其中不乏朱熹、张栻、王阳明这种顶尖高手。朱熹、张栻所建立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更是确定了这座庭院的文化学术传播方式。朱张所开创的“会讲”形式,成为不同学派交流对话、求同存异的典范,对于南宋学术的繁荣、理学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到明代,“会讲”又进一步发展成为“讲会”形式,对阳明心学的发展传播推动很大。很多学者立书院、联讲会,参加人数动辄上千,促进了学术的平民化。自宋代以后,尤其是明代,出现了明显的“学术下移”趋势,这与会讲、讲会形式的盛行有着很大关系。

由于書院教育自身的局限和社会的飞速发展,1903年,书院作为一种教育体制宣告结束。在此之前,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已经加入教育改革的行列,并与蒋德均等人共同推动了时务学堂的筹办。

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熊希龄任提调,谭嗣同任总监,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讲授康有为“素王改制”理论,传播资产阶级民权学说和现代科学技术。后来更名为求实书院、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又与改制后的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湖南高等学堂改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杨昌济、徐特立到校任教,办学仍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教条》为学规,以“忠孝廉节”为校训,讲授《湖南理学渊源录》《湖南先正小录》,训导学生勿忘国耻,书《最近国耻史纲》于讲堂屏壁。1926年,原岳麓书院校舍变为湖南大学第一院。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纵观中国文化史,岳麓书院树人无数、兴盛千载,这是中国文化的幸事,也是湖湘文化的骄傲。“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承载了知识分子在国运艰难、命途多舛的历史机遇中的一种担当,新时代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还将以持续不断的韧性,如湘江浩瀚在神州大地回荡、激扬。

(据《新华每日电讯》9.25)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宋真宗学堂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王旦的气量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宋真宗为什么被皇后关禁闭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