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亟须建立良性机制

2020-10-20 05:56冯翊
收藏·拍卖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画廊美术馆艺术

冯翊

乱象,美术馆的定义模糊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美术馆400余家,其中民营美术馆已占三分之一。尽管这对于艺术文化行业的发展是好事,但这些美术馆的运营状况却良莠不齐,出资建立美术馆的既有业界的收藏家,也有从事房地产、金融业的大鳄,各路资本都将目光投向了文化创意产业。但伴随而来的也有诸多乱象:不少人将画廊改头换面,也有的把私人藏品包装一番,纷纷办起了美术馆、艺术中心;而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也以建美术馆为名圈地造房。因此,一些“美术馆”成为私人、企业寻求赞助、募集资金和提升形象的金字招牌。画廊、展示空间等本应当被排除在“美术馆”队伍之外的机构也纷纷悄然挂起了“美术馆”的牌子。除此以外,尤其是近两年“网红展”热潮到来后,到美术馆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但不知不觉间,一些不知名的美术馆似乎已变为为打卡而生。美术馆的公益性与美育功能似乎已变得次要。

迫于运营压力的民营美术馆

上述乱象之下,是民营美术馆的运营之痛的体现。在业界早已有共识:建一座美术馆不难,难就难在后期持续的运营。一般而言,私人投资美术馆,都希望美术馆可以自身能造血,慢慢达到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利。或通过对美术馆的投入,在其他方面有所回报。很多投资人在民营美术馆建立前期会舍得花巨资打造场馆与展览,但随着持续的投入也渐渐热情大减,运营经费也大幅减少。

由于中国的艺术赞助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范的机制。而这跟国家的税收政策又大有关系。在国外,民营美术馆获得企业捐赠,企业是可以免税的,而国内在税收政策方面,目前尚未有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实。这就让大部分民营美术馆在运营经费上面临困难。

目前国内大部分民营美术馆每年庞大的运营费用通常来自于单一的民营企业或个人支持,但一旦企业或个人经济发生恶化,经费就会捉襟见肘,“ 同额免税”以及基金会制度的缺失,注定了民营美术馆的先天不足,而我国在非营利组织税收法律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又注定了民营美术馆的社会性远远不够。在西方发达国家,民营美术馆有来自政府、企业、藏家、基金会等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所以民营美术馆也能坚持做出公益性。 而依靠单一民营企业的国内民营美术馆,就很容易成为大集团下的附属单位,为企业服务,以致用美术馆来包装地产、包装文化公司,甚至以美术馆之名,行做画廊之实的状况层出不穷。大量所谓民营美术馆其实是以销售字画为营生的画廊;而真正具备美术馆概念、坚持做展览与活动的只是少数……这也使得民营美术馆和画廊、艺术空间、文化中心等概念常常被混为一谈。另一潜规则是,许多民营美术馆为了保证运营,会在美术馆的基础上再注册一家可以盈利的文化公司,以管理和买卖其艺术品、艺术衍生品,并像正常商业公司一样纳税。这实质上充当了画廊的角色。

此外,一些美术馆的发展方向更多在于迎合大众口味。通过有趣的展览吸引观众,尤其对于民营的美术馆来说,海量的观众参观量意味着门票的高收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美术馆运营的压力。近年很多民营美术馆都在争先恐后地做“沉浸式展览”或“网红展”。但反過来讲,观众既然愿意花钱看展览,而美术馆就不能只是推出纯粹娱乐化的“网红展”来迎合观众,美术馆毕竟是带有公众教育的非盈利机构,具有提升观众审美的社会职责。一味追求摆pose、刷照片的“网红展”是不会流行长久的,观众对此的新鲜感一过,缺乏理论支撑的展览不过是热闹一阵罢了。

而现实情况往往是,某些美术馆,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位,没有自身的特色。只要你有资金、有关系,而所有的作品又没有政治问题、色情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展出。而民营美术馆,由于要收支平衡,要继续发展,如果不考虑盈利,很多就无法维持日常的运营。其实,如果真要学习西方模式,就必须有一种来自公共机构的赞助,但是中国的现状是这一方面比较欠缺。既然这样,作为企业,不妨成立一个画廊,因为既然做的是跟美术馆性质相背离的事,何必号称美术馆?但是,不少机构正是看中了非利的名称,希望得到有关政策的扶持,于是冠以美术馆之名,最终造成了中国美术馆的混乱。

在中国,由于艺术基金会制度的缺失或者说滞后,民营美术馆的实际运营存在很多困难。不过,随着一些民营美术馆的不断兴起,他们通过自身的摸索对目前的美术馆机制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充,具有着一定的积极性。

民营美术馆也需要公益性与专业性

需要指出的是,美术馆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它与追求盈利的画廊在性质上决不能混淆,需要明确规范。如果以美术馆名义经营画廊,美术馆的展览质量、学术探索必然要让位于商业利益,这无疑破坏了艺术市场的公平竞争。而民营美术馆即使是民营的,但它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的一部分,在公众艺术教育上必须具有公共性、专业性的要求。如何保证美术馆的品质和专业性?这就需要美术馆建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制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美术馆都设立了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制度,但其成员结构却非常单一,甚至全部为馆内人员,这无异于形同虚设。因此建立独立运作的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尤为重要,他们决定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高度,理事会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其运营能力就越强,国外的MoMA 、古根海姆等美术馆就是典型的成功范例。

而精准的办馆理念与定位也同样重要,盒子美术馆的执行馆长刘可表示:“我们在业内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愿意参加美术馆的展览,我们跟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外的一些艺术机构也建立了良好关系,共同推动项目合作。每一个项目我们都注重学术性的梳理。美术馆、艺术馆的展览不能完全迎合观众的口味,这是因为观众的口味是五花八门的,再且并不是数量最大的观众人群所认同的艺术就是最好的。我们建立的是自己的美术馆专业社会责任要求:第一,我们是跟国际接轨的;第二,我们的品牌定位是精确的,就是“改变人们的生活”。

艺术评论人冯博一指出,民营美术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一种好的运作模式。运营一座美术馆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基础。

第一,通过高质量的展览呈现对美术史的一些研究、整理;第二,应该比较关注当代,能够给当代艺术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和空间;第三,应该具备真正的公共艺术教育与推广的职能。怎样通过展览活动,与大众发生互动和联系,这非常重要。第四,美术馆还要兼具挖掘和培养青年艺术家的职责,既要展示那些所谓古典的、经典的或者是在美术史上被认可的作品,也要给年轻的、有潜力的艺术家提供展示的空间。

建立健康的运营机制

目前,国内法律没有明确立法来明确美术馆的法律地位。关于美术馆的投资主体,国家没有相关法律,因此急需一个博物馆法,来确定美术馆的法律环境,确定投资者、营运者、政府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此外,政策法规的不健全让一些人钻了漏洞。因此,中国的美术馆事业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艺术事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包括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形成美术馆的多元投资体系与资金保障制度;形成美术馆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政府主导、民间支持的艺术基金会制度与艺术赞助、捐助制度。这才是中国美术馆建设健康又繁荣的根本。

一名资深法律人士解释,国外非营利性及慈善形式运作的美术馆,是在董事会管制下运营的,它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保持非营利性,将营利全部投入美术馆,这类美术馆可享有更多的税费减免,运营资金来自自身的营运收入、基金会及各界资助(政府、团体、个人等)。世界多数民营美术馆都采取此种模式来运作,例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国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私人拥有型美术馆是由私人、私人机构所拥有并进行管理的,美术馆附庸于所有者或企业集团,运营依赖于私人投资,用于展示私人收藏或企业形象塑造。其次,企業美术馆在收藏上,根据作品所有权不同,分为企业所有的收藏和美术馆收藏这两种情况。一些企业美术馆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企业负责人,其以企业资金和企业名义直接购入藏品,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负责人的个人兴趣喜好直接左右美术馆的定位。然而,美术馆的馆藏直接体现美术馆的学术水平,同时又是美术馆抗击风险、永续经营的重要筹码。没有自己收藏的企业美术馆很难抗击风险,只能与企业共存亡。而由基金会定额提供收藏经费来完成藏品纳入的美术馆则处于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这些都是美术馆经营者需要明确的规则。

民营美术馆的数量在未来仍然会不断增长,但我们仍然缺乏高质量的美术馆,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套健康的机制建立起来后,民营美术馆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猜你喜欢
画廊美术馆艺术
纸的艺术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画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画廊
画廊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