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执笔擘画 书小康壮美诗篇

2020-10-20 05:58
共产党员·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辽阳市选派全市

走进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河沿村,只见层林翠绿、溪水潺潺,一片片良田、一栋栋崭新气派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缘何在短短几年间有如此大的改变?这一切,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全靠村里有一个好班子!”一直以来,河沿村党支部坚持把组织优势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脱贫致富路。

河沿村的嬗变,是辽阳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实例。近年来,辽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组织力量,用忠诚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答好新时代考卷,谱写出“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社会联动、群众共富”的宏伟篇章。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内生脱贫攻坚“动力源”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多年的扶贫历程,让辽阳市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观念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脱贫的第一步。

在学习扶贫脱贫战略思想中坚定信心。辽阳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五包五促”活动,组织各级党组织采取集中“示范学”、党课“宣讲学”、网络“线上学”、典型“带动学”、考核“倒逼学”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俗化、大众化,为党员和群众“充电”“补钙”。近两年来,辽阳市采取市级重点培训与县区普遍轮训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选派干部培训班、农民党员致富骨干培训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等20多次,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县级集中培训全覆盖,受教育农村党员干部达9800余人次。

在传承扶贫帮困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辽阳市从1994年开始就在全市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联系贫困户活动,组织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1至3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2017年,辽阳市又将联贫工作升级为“五包五促”活动,拓展到所有机关党员干部对接包促困难群众。20多年来,广大党员干部一茬接一茬、一批传一批,传承惠民助农的优良作风,发扬拼搏进取的“辽阳精神”,他们把农村当作“自己家”,与贫困户结亲戚,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解难题,在循循善诱中引导群众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观念,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

在宣传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中凝聚共識。辽阳市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从加强思想教育、改进帮扶方式、完善参与机制、加强乡风文明综合治理等方面着手,动员和组织全市千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乡村讲党课、作辅导,用党和国家惠民扶贫政策凝聚人心,经常让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现身说法,在精准扶贫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被激发出来。2016年以来,全市先后涌现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198个、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19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观念的变化,带动的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之志、基层干部的带富之志、贫困群众的自强之志。

实施“人才引领”工程

育强脱贫攻坚“领航人”

“闯还是不闯?”这曾经是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党委书记王绍永面临的艰难抉择。1998年,村办钢厂转制给了当时的村委会委员、厂长王绍永,前提是他要帮助村里偿还120万元的集体债务。王绍永不仅接受了这个要求,还主动提出向村里每年捐赠20万元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60元生活费。如今,在“头羊”王绍永引领带动下,通过“村企共建”累计投入共建资金1.2亿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前杜村一举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辽阳坚持选才、育才和管才相结合,推动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脱贫带富的“领路人”。

坚持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扶贫工作一线。自2016年起,辽阳市从党政机关、中(省)直驻辽阳企事业单位中抽调精兵强将,面向全市52个省级贫困村和37个相对贫困村,组建89支扶贫工作队,全部由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任队长带队进村,面对面地为群众解难题。从2018年起,辽阳市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考核的方式,重点从各级优秀年轻干部和在“三农”领域学过干过管过、善于乡村治理的优秀干部中择优向全市36个乡镇党委选派第一副书记,其中选派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5人;向全市529个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驻乡村协助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下派6.5万名机关干部和基层骨干党员,通过“五包五促”活动,对全市11207户2181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帮扶全覆盖。

坚持对扶贫帮困人员开展重点培训。市县党委把选派干部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脱贫攻坚政策、精准帮扶方式方法、党建业务知识等内容为重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轮训。特别是对新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新选派驻乡村干部、新当选村“两委”成员加强重点培训,逐人落实“一对一”帮带措施,确保适应岗位、进入角色。今年上半年,辽阳市已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班8个班次,培训各类农村党员干部、党员致富骨干等1000多人;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方式,通过“线上云端”培训指导市县两级农技人员380人次。

坚持在脱贫攻坚战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辽阳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县(市)区党委选拔任用干部开展市级预审监督,指导督促县(市)区党委综合考虑省级贫困村较多的乡镇党政正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优先晋升职级,确保辽阳市省级贫困村较多的乡镇保持党政正职相对稳定。近年来,先后有56个乡镇(涉农街道)党政正职优先得到职级晋升。今年3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深入7个县(市)区开展无任用调研,重点了解各级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表现情况。近两年来,有30多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市县选派干部得到提拔重用,4名同志被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岗位,1名选派干部因工作不尽责、不胜任被召回调整,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实施“五包五促”工程

打造脱贫攻坚“生力军”

2017年4月,辽阳市开展了以“包项目促发展、包稳定促和諧、包脱贫促小康、包创建促文明、包党建促振兴”为主要内容的“五包五促”活动。全市31个包促工作组、694个包促工作队、6.5万名党员干部常态化对接包促全市62个乡镇(街道)、694个村(社区)、49万户居民。各级包促力量围绕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尽所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二十法”。几年来,累计摸排收集各类问题5324个,现已解决5145个。

坚决不让一户贫困家庭因病返贫。针对因病致贫占比六成以上的现状,辽阳市医疗机构的党员通过包促活动同1万多户贫困家庭患者签约,发放医疗精准扶贫联系卡,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保健医生”。同时,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建立公立医院兜底保障、为居家治疗的慢病贫困患者免费投药等制度,积极探索精准医疗扶贫“辽阳模式”。2017年以来,已累计收治贫困户患者24317人,发生费用2.55亿元,为贫困户患者居家治病免费投药230万元,实现未脱贫患者个人零承担,因病返贫保持动态为零。

坚决不让一户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辍学。辽阳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包促力量作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省市导师团先后开展送教下乡8次,向边远山区选派优秀支教教师24名,着力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包促单位整合政策资源,广大包促干部慷慨解囊、热心资助,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优先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019年累计投入资助资金163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6177人,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坚决不让一户贫困家庭居无保障。辽阳市各级包促力量进村入户走访,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情况逐户排查上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贫困户实现安居梦。相关包促工作队向住建、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积极争取危房改造政策,推动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县乡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创新办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对缺口资金加大财政兜底保障力度。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为3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实现了全市贫困户危房翻建改造低负担甚至“零负担”。

实施“堡垒加固”工程

建强脱贫攻坚“桥头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辽阳市积极探索“支部+”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效应持续释放。

“支部+统一机制”,配强“主心骨”。辽阳市制定出台《辽阳市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统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今年年初以来,辽阳市委提速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工作,将其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分片区主持召开“率先实现100%‘一肩挑乡镇经验交流会”,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联合召开全市调度推进会议,出台“政策解读10 条”,实现全市统一政策、统一口径、统一步调推进,积极营造“选”的氛围,强化“推”的力量,畅通“下”的渠道,确保“上”的质量,全市“一肩挑”比例由年初的22.2%快速提升至95.5%。

“支部+统一规划”,激活“主引擎”。辽阳市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制定“农村领域重点工作任务清单40条”,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以省级整县提升、整乡推进创建单位为重点,在全市县乡普遍开展市级创建,通过固本培优、示范引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市529个行政村的“三费”(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合计均达到12万元以上。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年度体检制度,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年基本报酬达到县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标准。

“支部+统一整治”,筑牢“主阵地”。近年来,辽阳市坚持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常态化,通过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领域同步推进,多部门协同配合、各层级各司其职,软弱涣散整顿与中心工作、自检自查与互检互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精准发力,重点解决村级事务管理混乱、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等问题,筑牢执政根基。仅上半年,全市104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累计入村排查360余次,全市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3个,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村研究制订整顿方案,采取县乡党委书记重点包保、市级挂牌督办等办法,严格落实“四个一”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27个,今年9月底前可全面完成整顿建设,切实补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短板。

“支部+统一作为”,聚力“主战场”。辽阳市积极推动688名选派干部每人至少帮助乡镇或村确定一项经济发展或脱贫攻坚项目。对市派干部全员开展实绩考核,依据选派工作成效、群众满意程度等给予档次评定,激励选派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两年多来,选派干部引进致富项目228个、合作企业47家,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75个,争取和投入致富项目资金7340万元,化解矛盾纠纷2706次,办实民生好事实事3969件。

猜你喜欢
辽阳市选派全市
辽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辽阳市地下水电导率特性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