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及提升研究

2020-10-20 07:55王芳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提升策略高校图书馆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高校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和相关改革也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还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文章着力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出提升对策,旨在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开展提供可靠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提升策略

引言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同时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图书馆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内涵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内涵可以界定为: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以教育读者、普及知识、推广文化为核心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承担服务师生读者的责任义务,辅助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但服务范围只局限于校园内部,不向校外读者提供服务。这种封闭化的服务模式和单一的服务方式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众多高校图书馆接入到互联网中,各种信息资源也借助信息网络广泛传播。这也就说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地点限制,依靠互联网系统使自身服务职能与社会各学科领域结合起来,在面向本校师生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上,将知识服务系统与社会科学网络对接,面向社会成员开展社会化知识服务,增加社会读者的知识来源渠道。由此不难看出,高校图书馆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手段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能满足更多社会读者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帮助更多读者便捷高效地获取信息资源[1]。

2現阶段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社会服务观念淡薄

尽管高校已经在大力发展社会服务的职能,人们仍然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目前仅给高校内部师生开放,并不会对社会公众开放。笔者走访了几个地方高校图书馆,发现其社会服务观念仍旧比较封闭,一些图书馆需要校园卡或者工作证才能进出,一些图书馆虽然可以进去阅读,但是借书、文献传递、查新等服务却无法向社会开放,大大浪费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优势。此外,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来源多样,部分员工学科专业性不足,职业认可度低,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并不上心,只局限于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对图书馆社会服务等开放性工作不够主动积极,甚至有些嫌麻烦,这种封闭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度。

2.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虽然《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保障法》和《高校图书馆章程》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提出了鼓励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但是都只是建议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对社会开放服务,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不具有强制性。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属于不同的行业,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在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在法律保障和管理机制方面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2]。

2.3 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

相较于地方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培养方面的重视,对于教辅部门,特别是对图书馆这类具有明显专业技术特征的部门,在对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发展规划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图书馆馆员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职称晋升通道不畅通,都严重阻碍了馆员个人业务水平和个人能力的提高,馆员很难在工作中追求个人价值,因此,馆员日常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忙于应付,流于形式,难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专业素养上缺乏继续教育与积极提升的动力。

3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对策建议

3.1 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并不是看它是否向社会开放,开放了多少,而是看它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是否深入到图书馆每一位馆员的观念里。因此,第一要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让其从思想上认同社会服务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才能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精神;第二是优化馆员的队伍结构,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把社会服务列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同时通过岗位培训、人才交流等形式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整体服务水平;第三是带领高校图书馆馆员走出高校,深入社会广泛宣传,也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宣传社会服务,不仅能引导社会公众有效了解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还能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

3.2 完善法规,提供政策保障

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需要建立专门的《高校图书馆法》,并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行补充完善,明确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资金来源等问题。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在进行公共文化建设规划时,应当把高校图书馆纳入建设范围内,充分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与作用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全社会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明确高校和社会的权责,搭建一个整合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规划时要将社会群众需求考虑在内,要依据本馆藏资源、使用现状、服务能力等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针对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细节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3.3 以联盟为基础,构建持久的合作共同体

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应主动与地方公共图书馆、企业、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联盟,形成相应的管理章程。章程是联盟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由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主管部门牵头,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其他文化机构参与讨论,依照现行的法律规章,制定《图书馆联盟服务章程》。该章程的框架应该包括:联盟治理委员会、成员机构的责权利、服务的规范标准、服务绩效的评价、成员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和经费分配机制。同时,各成员机构在联盟章程的指导下,应该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确保业务开展有章可循[4]。

3.4 强化管理机制,保持可持续性

在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员社会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服务积极性不高,以及图书馆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一套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强化管理,以保障社会服务的长效可持续性。图书馆内部成立社会服务部专门与社区、社会文化团体对接,组建社会文化服务工作组,统筹协调服务师生和服务社会间的矛盾,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度和服务满意度对馆员社会服务效果进行考核、奖惩,督促馆员主动为社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社区、社会文化团体也应该建立高校图书馆服务评估机制,根据服务效果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图书馆主动服务,从而保持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可持续性。

3.5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社会服务

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读者数量越多,纸质图书资源的满足压力就会更大,无形中制约了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开展。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让社会读者利用平台享受远程学习、线上阅读、培训讲座等服务,通过充分发挥网络科技优势,能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校图书馆相应资源,与此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学校其他师生的使用[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力、物力和资源等各方面建设。当前处于共享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图书馆同样面临着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必由之路。要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多方协同合作,高校图书馆只有在服务好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图书资源,助力社会知识的传播,进而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邵郭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29(3):51-56.

[2] 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5-78.

[3] 王申荣.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7): 160.

[4] 李英,朱慧.论高校图书馆社會化服务的可行性和障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1):61-63.

[5] 洪跃,王贵海.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4):6-11.

作者简介

王芳(1979-),女;学历:硕士,职称:馆员,现就职单位: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提升策略高校图书馆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