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亚文化”探析

2020-10-20 05:46陈联春彭湘容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政治建设亚文化

陈联春 彭湘容

摘要:“亚文化”是腐朽庸俗的、与廉政文化背道而驰的畸形文化,表现为官场中的特权思想、利益交换关系、无担当作为、潜规则意识,“亚文化”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政治生态,阻碍了反腐倡廉的顺利进行。“亚文化”的滋生虽然不外乎官本位意识、双重人格、熟人社会和制度缺失,但根源还是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扭曲。根除“亚文化”,需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规章制度,加強监督监察和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根除“亚文化”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亚文化;政治生态;政治建设

“亚文化”从字面上看,就是属于不入流的非主流文化。从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态角度来看,它是官场中衍生的与廉政文化背道而驰的腐朽庸俗的畸形文化。“亚文化”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它的触角延伸到官场及人们生活各种领域,覆盖面之广、浸染之深,影响之大,危害无穷,为此,揭开腐败“亚文化”的神秘面纱,根除腐败“亚文化”病菌,对于“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

“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而又时隐时现的毒瘤,其基本表现就是“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有的奉行潜规则、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其表现形式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官场中的特权思想。不少党员干部及其家人、亲属存在明显的特权意识。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以为自己有特权可以摆平任何麻烦事,完全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忘到九霄云外了。西安市一个女司机故意撞倒正在对其轿车例行检查的交警时,在警察局竟然许诺:“我家亲戚是组织部的,放了我给你升官。”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似乎是个别的,无须大惊小怪,其实不然,它所体现出的“朝中有人”就能获得特殊待遇。由此,在现实生活中就衍生出了权权交易,今天我给你打个招呼,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办一件事,明天你给我写个条子,帮你解决一个问题办一件事。普通百姓跑断腿办不来的事,领导一个电话、一个纸条就可以将事办好。

二是凭关系的利益交换。中国人历来就存在“人人求我,我求人人”的求人意识,这是与腐败“亚文化”的浸染紧密相关的普遍现象。《人民日报》曾经围绕“何时办事不求人”连续进行了2个多月的报道。相关文章指出:人们在求人与被求的圈中,被利益玷污,被世俗埋没,被虚荣挟持,被投机利用。很多人信奉“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那些善于“钻营”“搞关系”的,不但没受到指责,反而被羡称为“有本事”“有门路”,越来越多的人被“耳濡目染”。据有关媒体对1400多名受访者调查显示,70%的人认为“没熟人办不成事”,20%的人认为“图方便”。关于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表示找熟人“走捷径、图方便”,其本质是一种交换,是把人民给予的权力视为商品。于是滋生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三是无担当作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不少党员干部面对从严治党的各项严规铁律,担心违规违纪、踩到红线、触犯底线、碰到高压线而引火烧身,尤其惧怕舆论和网络监督,把“不出事”作为工作守则,无主见无立场,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我们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心以“强力反腐下,官员干事顾虑什么、郁闷什么、怕什么”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网络调查、书面问卷、面访、电话电邮采访等形式对100余人展开调查,很多人表示,不做事就不会出事,不会犯错误,多做事出差错的概率就大了。“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成为腐败“亚文化”一个隐性表现。

四是“潜规则”意识。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指出:“这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这些潜规则就是腐败“亚文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到的“老百姓要办点事不打点打点,不融通融通,不意思意思,就办不成事!”这种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党的政治生态,完全脱离群众,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亚文化的”危害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亚文化”是败坏社会风气的“祸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指出:“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对人们的腐蚀性是“久久为功”,人们受腐败“亚文化”支配、裹挟,正道直行的人,也可能“顺应潮流”,加入“潜规则”的行列。而潜规则的横行,自然败坏党风政风,进而影响社风民风,而社风民风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党风政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必然侵蚀主流道德观念,对社会价值观和对风气的改变产生深层次的荼毒。一项针对青年人的调查显示,在回答自己或成为公职人员后会不会搞腐败的问题时,42.9%的青年选择“不一定”,16.4%的青年表示“会有腐败行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醒和深思。显然,如果腐败“亚文化”得不到抵制,它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民族心态”,就可能演化为非常难以治理的“腐败的民俗学”。

第二,“亚文化”严重危害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亚文化”毒化人的心灵,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官场政治生态所受的影响最为深刻,可以说,亚文化“涣散了人心、带坏了社会风气,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第三,“亚文化”是阻碍反腐倡廉的“绊脚石”。在腐败亚文化的影响之下,人们对腐败现象的容忍力越来越强,人们普遍地将“权力”等同于“特权”,并且默认了掌权者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这样的社会认知助推了“官本位”意识,侵蚀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防线,增加了反腐败难度。执纪审查的实践表明,不少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往往是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在联络感情、正常交往的幌子下,经常性地接受一些“有心人”或者所谓“朋友”的感情投资,按所谓的潜规则行事,一步步滑入腐败深渊。许多落马的官员,不难发现其共同点都是被所谓的朋友“拉下水”。可见,“亚文化”严重影响党的政治建设。

二、“亚文化”产生的原因

“亚文化”被冠以“文化”之名,是因为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会经常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缺位,同时它的产生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一时一事,而是由来已久,有着广泛多样的成因。

(一)“官本位”意识为腐败“亚文化”产生提供了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为政以德”,修身养性,促进家国情怀和修齊治平、崇德重礼等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但同时一些“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千里做官为求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特权思想等糟粕,不容小觑的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因如此,一些官员才会抱有错误心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心甘情愿为百姓办事,即使同为官场中人,也会奉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场哲学,权力秩序等级森严、尊卑有别,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近乎谄媚。这样“既痛恨腐败、但又羡慕腐败”的扭曲认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错误观念因之有了不小的市场。

(二)“熟人社会”的滋养

腐败“亚文化”之所以在社会盛行,与我国的熟人社会是密不可分。中国人非常看重“熟人”,把为亲戚、熟人和朋友违规办事走后门看作是有“人情味”,这样“人情关系”被异化成“封妻荫子”“照顾乡邻”“江湖义气”等庸俗关系如令计划和苏荣家族就是典型,随着令计划和苏荣的升迁,他们的亲属们也跟着沾光,不是仕途看涨,就是财路亨通,可谓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整个家属受益。

(三)“双重人格”为腐败“亚文化”泛滥提供了养料

腐败亚文化可以使人交叉感染,人们在腐败“亚文化”的持续影响下,对腐败的心理产生了“双重标准”,有一网友曾经总结了国人“十大矛盾”的行为,其中就有鄙视“拼爹”,却恨爹不成“李刚”;看轻贪官,却幻想“当官发财”;痛恨凡事“以礼开道”,却盼着自己的“礼”顺利送出;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人们对腐败反映越来越麻木,容忍力也越来越强,多数人认为请客吃饭、送烟送酒很“正常”,据媒体报道,逢年过节时,有些公务员就很忐忑,在反感请客送礼的同时,还想着送点东西给领导,送与不送,送什么都很纠结,如果送了被拒收,会更纠结,整日感到不安,担心领导对自己有看法。身处在这“亚健康”的环境下,一旦“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从抵触演化为需求,从远离转变到参与,从“求人者”变为“被求者”,为腐败“亚文化”之火旺盛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四)制度不全,为腐败“亚文化”蔓延提供了催化剂

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作风不正,吃拿卡要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有漏洞、有弹性,从而导致寻租权利的行为,而这也正是腐败“亚文化”滋生蔓延的重要方面。

三、根治“亚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亚文化”严重影响党的政治建设,破坏了政治生态。如何根除“亚文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腐朽的“亚文化”

根除腐败“亚文化”,需要全社会、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如果大家都不发声、不制止,甚至甘当腐败“亚文化”的拥趸,那社会成员很难独善其身。加强对腐败“亚文化”的认知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反腐倡廉观念,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做表率,树立人人崇廉、自觉拒腐的理念和信仰,公道正派、谨小慎微。“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当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坦荡做人、谨慎用权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来找来送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少。对广大公民来说,就是要树立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观念,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亲近廉洁,远离腐败。通过宣传教育,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一定能形成强大的动力,将腐败“亚文化”从有人爱吃的“臭豆腐”,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鼠”,这样,腐败“亚文化”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二)健全规章制度,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腐败“亚文化”泛滥的圈子,大多对应着规矩规范度不够,增强规矩规范的自净度,是遏制腐败“亚文化”的大招。新加坡在国际清廉指数排行榜上的排名长年居前列,主要原因在于新加坡法律的严密以及执行的刚性享誉全球。如请客送礼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从完善制度上构筑遏制“苍蝇式”腐败蔓延的堤防,增强制度的刚性,破除“墙上制度”“纸上执行”等现象,加大政务、事务、官员信息的公开力度、责任清单、负责清单的清理力度,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铲除腐败“亚文化”的土壤。

(三)加强监督监察,建立完善从严管理的机制体系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考出好干部,清除“双重人格”的“两面人”。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要完善管理体系。其次,纪检监察要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在对待歪风邪气、潜规则方面,要发现苗头,就要从严查处,尤其是在反腐败问题上不能“抓大放小”。40年前,针对香港社会严重的贪腐现象,廉政公署抓了一个送邮件找收件方要10块钱小费的邮差后,自1977年至今从来没有一例举报邮差收小费的。邮差小案的查办,使得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人也引以为戒,不敢腐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还要依靠群众、新闻舆论及其他途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自觉抵制庸俗的“亚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文中指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亚文化是腐朽的文化,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抵制亚文化的渗透蚕食。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学和潜规则等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就要让所有党员干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结语

亚文化是政治上的一种隐形的东西,根治腐败“亚文化”现象,需要一个“抽丝剥茧”的长期过程,必须下足谋一时更谋百世的功夫,开展一个个专项整治活动,以零容忍的态度、零死角的深度、零界限的力度,反复抓、抓反复,对腐败“亚文化”咬住不放、一寸不让,严查重处,才能让“亚文化”没有立足之地。根除“亚文化”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净化政治生态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现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政治建设亚文化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把脉“腐败亚文化”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