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2020-10-20 06:07杨桂群
师道·教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例文小明习作

杨桂群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小练笔”针对例文中的某个点,让学生展开文段的练写。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系统地坚持练笔,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理解例文内容为习作埋下伏笔。那么在三年级,怎样的练笔才更有实效性呢?

一、入情入境,打开思路

思想家朱熹在《读书情怀》中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指明水上行船应遵循航行规律,这也揭示了习作教学的规律。当我们在课堂上寻找练笔的训练点时,我们需要把这江“春水”推给孩子们,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拓思路,唤醒写话灵感的创作情境,使孩子们心底的话语自然流淌。老师要擅长把握契机,精心找准深化例文的“情感点”,合理提炼训练的主题,让学生有事可记录,能抒发出心中感受。如:在学完三年级上册第25课《掌声》时,我出示:“如果要请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说?试着和你的同桌讨论。”在全班交流时,我请了班上害羞的小婷来当英子试讲。小婷似乎也受到了“掌声”的鼓励,居然将一个活生生的“英子”带进了教室。

事后,我让孩子们人人动手选取一段写下来,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到笔尖在纸上跃动。

二、仿写经典,增强技能

冰心在“谈读写的喜忧参半”中说:“我经常仿写,也就是在他人更好的句子中学习。”中年段的孩子更善于模仿别人,教学时,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阅读例文,通过经典例文的示范和学习,爱上习作;从作者的表达方法中学习,领悟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技巧。

比如学完三年级下册第2课《荷花》一文中的第2自然段,孩子们被满池荷花的美景陶醉了,我及时展示了小练笔的要求:“文本的第二段写出了不同荷花的姿态,大家能以同样的方式写出你喜欢的植物吗?”

有了经典范文的例子,学生写起练笔来,似乎有写不完的话。

三、补写空白,拓展思维

文本的作者经常使用“留白”的艺术,给读者留下一些可供品味的空间。在文本中,有些文段旁边经常以“泡泡”的形式呈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有些句子后面是省略号,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引导学生顺着这个思路想开去。在学习这种文章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对不够清楚明了的句子进行改写,使之符合自己的语言习惯。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例文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学了三年级上册的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通过看视频,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练习写出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练习时,注意引号的用法。孩子们是这样描写的:

小明飞快地跑过来喊道:”杨老师,您忘记拿我们的作业本了。”

“哎呀,瞧我这记性。”老师拍拍自己的额头,接过作业本说:“老啦,谢谢你。”老师拍拍小明的肩膀说道。

“不客气!老师再见!”小明一边上楼一边说。

通过小练笔的训练,学生还明白了提示语在不同的位置,“说”字后面的标点也不一样。

四、续写故事,创新结局

在三年级教材中,许多例文语言灵动,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精彩镜头妙趣横生。学生在学习结束时总是回味无穷,文本中的故事让学生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孩子们不仅可以扩充情节,还可以改写结局,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围绕阅读策略“预测”展开。在学习例文的过程中,既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也需要孩子们推测课文的结局,这就为学生搭建了练习写话的平台。学完三年级上册的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文本的最末句子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飘在风中……”这时就需要老师提醒孩子们,故事还没写完,胡萝卜先生还能帮到哪些人?从而把后面发生的故事写出来。由于学了前面的故事,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写起来。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习作的热爱和兴趣,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应根据单元文本的写作特点,紧扣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充分挖掘每一篇例文中的训练要点,并与单元习作相结合,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练笔。小练笔指向准确,要求简略,范畴分明,耗时不长,有助于孩子们治好习作中的“常见病”。让学生先将文段写精彩,再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习作上。长此以往夯实练笔,学生将不再為习作犯难,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会得到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例文小明习作
小明照相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