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10-20 11:41胡宇红
西部论丛 2020年7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精神文明群众文化

胡宇红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整体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宏观性命题,同时也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群众文化建设活动,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路径之一,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本文紧密围绕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特定命题,结合邯郸市临漳县近年来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和探讨实践层面上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明;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因此如何有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期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命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理论层面上而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路径是多元化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路径,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紧密围绕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宏观性命题,结合邯郸市临漳县近年来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际情况,重点从三个方面阐述和探讨实践层面上的优化策略,以和学界同仁交流互动。

一、系统挖掘、全面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是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群众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两个具有广泛交集的命题,这是我们探讨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理论前提。需要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程度上是以零散、琐碎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社会的,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化群众文化需要对即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的挖掘与整理,较为精准地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这是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群众文化体系中熠熠生辉的基础,因此就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际情况而言,系统挖掘、全面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是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各相关单位要对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其中的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整理,如就邯郸市临漳县的实际情况而言,事实上临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为丰富,涉及到剪纸、烫画、糖人等手工项目,同时也涉及到李家村高跷黄杠等民间传统技艺,另外在戏剧方面也具有丰富的资源,如河南坠子、郭小屯坠子、西狄邱落子等,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在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展现社会新风貌等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普遍存在青黄不接、零散发展的困境,相应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与梳理,因此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对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梳理,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使其在社会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切实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

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整体过程中的工作是繁琐而具有挑战的,这一工作的承担主体理应是多元化的,从本质上而言这是社会的共同职责,事实上也只有依赖于多元化的社会主体,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才能呈现出理想化的状态,但相关文化管理与研究职能部门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必须得到凸显,如文化馆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其在繁荣群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具有特定的职责,要勇于承担责任。就近年来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一特定主题的研究而言,文化馆的独特功能实际上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多篇专题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与探讨,如《强化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职能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王怡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文,2016年)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探讨了新时期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职能,此外《谈文化馆如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焦庆,大众文艺,2010年3期)等文章也聚焦于这一宏观性命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實际指导意义的优化策略,各级文化馆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自身在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中的地位,深入一线,进行系统性的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推进科学规划,为切实推动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新时期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文化馆的职责所在。

三、将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渗透到学校教育整体体系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必要策略之一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具有永恒性属性的命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更为长远和宏观性的视角上进行审视和把握,任何短期的规划与探索实践必须服务于长期的战略设计,而青少年学生是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知息息相关,而事实上学生是一个必须要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中的主体,这是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前提,《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条路径》(郝雯雯,文化学刊,2019年3期)等专题文章中都有系统性的阐述,值得参阅。在上述特定语境下,各相关主体要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引进校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更新,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整合素养,如临漳县剪纸艺术完全可以进入到中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和学习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制度安排,需要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探索。

从整体上而言,当前社会经济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宏观性的社会命题,而探索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路径,需要文化馆等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本文的三点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而群众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特定命题的根本性解决则需要学界更为系统的主题研究与实践探索,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在特定社会转型期间的宏观性命题,需要一代代仁人志士接力式的主题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悠,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2):16-17.

[2] 钱汝燕,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及有效发挥分析[J],收藏界,2019(06):95.

[3] 刘妤,群众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5.

[4] 韦顺国、袁祖社,基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194-198.

[5] 王怡婧,强化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职能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文,2016年。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精神文明群众文化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