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

2020-10-20 02:24程明
广告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课程思政

摘要:高校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国际化综合人才的重任,而德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也不可或缺,单纯的英语教育或思政教育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已然存在,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思政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系列研究还未完全成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探索之处。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思政理念与高校英语教育的融合也势在必行。本文以“课程思政”而非传统的“思政课程”为着入点,探讨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与思政理念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专业教学;融入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进入关键期,中西思想冲突剧烈。英语专业身处中西文化思想碰撞前沿,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化,易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文化信仰缺失等问题。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学重视思政元素作用,从“课程思政”出发为传统课程教学注入新活力,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越来越凸显人文素养在整体人才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不言而喻。

一、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思政理论课程单兵做战的模式,变成多学科协同作战,实现全课程育人。挖掘每一门“课程思政”元素,将学科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在专业上成才,在精神上成人。

“课程思政”是一种整体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课程观,贯通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性,使得各学科和课程都能真正参与到育人工作当中,实现育人价值。课程思政”的实质就是打破思政教育的局限性,以专业为载体,树立“大思政”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彻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思政”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标准、进课堂教学设计,紧密契合高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向,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利用课堂的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师是主导,只有教师思政素养提高,才能实现各类课程思政化。英语类课程承载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因素和价值观,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会让学生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削弱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因此英语教师更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从而敏锐地提炼出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并将这些思政要素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课程思政”是国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求,当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专业教学课堂中时,课堂就变得有温度,教师也变得有情怀。

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充分发挥英语专业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和作用

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决胜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一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思政内容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丰富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进行丰富,进而充分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挖掘高校英语专业各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使命担当之一。

(二)引导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的学习

随着全球一体化潮流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文化得以传播,而高校的大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判断力,所以在面对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化时,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诱导,对西方文化进行全盘吸收。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灵必然会受到重创。因此,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进行英语专业的教学的考量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可以让当代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引导学生使用批判性的眼光接收西方文化,进而确保英语专业学生在“三观”形成过程中不被侵蚀。并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融合。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文化自信是推动本国文化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但是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就是缺乏文化自信,这样的思想从根本上限制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自信和学习西方文化并没有冲突点和矛盾点。反而是英语专业要利用自身优势,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的传播,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进行文化对比鉴别,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秀。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进行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形中接收到中华文化的感染,进而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路径

(一)建设校园文化,利用社会环境

英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好与不好的环境对英语学习的有着不同的影响,创设一个可以锻炼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环境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的,需要特有文化环境的不断融入。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中,还应不时的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课外活动,见识外面的世界,拓宽自己的人生经历,校园环境固然重要,也需要了解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及社会环境,决定个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内部和外部环境是必不可缺的。

(二)理论结合实践,对比中西文化

在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上都不能只论述理论观点,还要紧密结合实际。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前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互相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小小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新闻资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用心关注身边的新鲜事发生,教师鼓励学生对新闻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英语专业的过程中,要经常举办一些和英语相关的朗读、交流等活动,一定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把中西方文化融入其中,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重视教材文化构建

课程内容是“课程思政”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保证。在大力调整课程内容以保持其高阶性和挑战度同时,还要以“课程思政”作为其标杆之一。课程内容一定要有中国情怀、中国故事、中国想法,通过英语教学不是把学生改变成外国人,而是结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倾听包容及欣赏不同的文化,客观理性地进行国际交流的世界公民。英语教学不仅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还要注重文化内容的融入,将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机结合,筛选出可以与相关专业结合的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和教学实践相得益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书育人之路。

(四)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思政”是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后面的世界观、方法论,与教学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作为英语教师,要尊重语言学习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讲授人生哲理、剖析人性,提醒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倡导积极、正面的人生观;要对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敏感,做好中西沟通桥梁,正确介绍中国思想和文化,提醒学生政治立场正确。不断提高自身中西文化素養,通过语言教学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爱国敬业的下一代。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理想、信念、素养和能力培养,做“四有”教师;要提高教学客观性、学术性、创新性,体现中国视角、中国情怀。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国情与民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探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政元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结束语: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之路任重道远,在高校内深入课堂思政实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培养学生思政兴趣,是提高“课程思政”实效的关键所在。坚持英语专业的定位传承和专业的传统内涵,以语言、文学、文化作为专业的三个核心要素,突显人文属性和人文通识教育,强调厚基础、宽人文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有助于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2] 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2-126.

[3] 郭哲.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14):85,90.

[4] 刘佳.“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9(11):25 - 26.

[5] 乔晶.高校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新西部,2018(3).

作者简介:程明,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信息: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课程思政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