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在高校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0 00:20张琳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美术设计

张琳

摘 要:色彩作为艺术情感表达的语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色彩通过物理光线对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被赋予情感色彩。在如今的设计学科中,色彩心理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学校通过色彩的采集、归纳与融合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授学生进行色彩意象表达。色彩心理在美术设计课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在其教学过程中也有诸如色彩运用意识薄弱、应用空间不足、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等问题。对此,高校设计教学应强调色彩心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色彩心理意识,努力实现色彩心理的意象表达。

关键词:色彩心理;设计教学;美术设计

一、色彩心理概述

色彩心理主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认识下形成的一种下意识心理反应[1]。

这种心理反应体现为色彩自身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带来的情感体验。首先,色彩自身能够表达一定的情绪与情感,如绿色表示生机、朝气、清新,黑色代表冷酷、神秘、可怕。在一般情况下,根据色彩表达的情感,颜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如人们穿着绿色的衣服便会给人恬静、舒适的感觉,而黑色的服装多用于职业场合,给人以严肃、专业之感。

这种能力并非色彩所自有的,而是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是心理联想产生的结果。心理联想的产生与色彩的物理光线对人体作用后产生的生理影响有着直接关系。色彩的冷、暖与光的物理性质有关:波长长的光偏暖,波长短的光偏冷。因此当人们看到波长长的光,如红、橙、黄等光,便会产生脉搏加快、血压上升的错觉,进而产生温暖的感觉;对于波长短的光,如蓝、绿等便会产生与之相反的感觉。除了色彩的冷暖区别,色彩的明度、纯度等因素也会对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影响色彩心理的因素也有很多,色彩心理与个人的年龄、职业、性别等联系紧密。人的年龄越小越偏爱饱和度高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的色彩更加深沉内敛。从职业来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如工人,多喜欢颜色鲜艳的服装,而多数的职业白领则喜爱色调淡雅的套装,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职业,如军人、医生等,他们的职业服装与其工作的环境与需求相关。性别因素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一般男性更偏好黑、灰等色调,女性则多关注粉、黄等偏暖色调,这与色彩心理显露出的逻辑思维与感性思维有关,即冷色调偏重逻辑思维,暖色点则偏重感性思维。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的性格、学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对色彩心理的感知中也会产生差异。

二、色彩心理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色彩心理是设计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色彩心理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整理色彩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色彩设计。色彩心理对色彩设计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进行色彩采集后通过归纳整合,将色彩进行符号性表达,进而完成色彩的意向表达是色彩设计的基本程序[2]。学习色彩心理后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设计构想进行恰到好处的表达,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色彩心理对于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潜能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因此,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与前提,色彩心理在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专业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意识不到色彩心理的重要性,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专业课上,从而轻视甚至忽视这一学科,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可取的。色彩心理在高校设计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需对其重要性进行正确认知,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与实践。

(一)通过写生活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生是美术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通过写生不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提高学生的新鲜感与学习兴趣,更能锻炼其对颜色的观察力与敏锐度,感受在不同环境中颜色所传达的信息与情感,提高学生对色彩心理的把控能力与对色彩的设计能力。例如学生在繁华时髦的商业街中行走,能观察到时下流行的色彩设计与色彩搭配;在街边路口处看红绿灯的变化感受行人对这些惯性颜色产生的心理触动;在不同时节的森林公园中领会大自然对色彩的奇妙搭配。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关色彩的心得体会,对色彩的设计与应用产生进一步的感悟。

(二)组织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水平

审美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但美术设计教学中关于美术鉴赏的部分却是可以对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的。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具备专业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便很难在作品中体现美术设计专业的“美”。因此可以借助美术鉴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学习艺术家对色彩的搭配与设计,体会作品中的色彩与艺术家心理的微妙关系,感受色彩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些经典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色彩设计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三)采取科技手段,强化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当今社会,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色彩心理表达、展现学生的设计才能。教师可以利用美术设计软件进行作品创作,同时引导学生在软件中进行色彩的搭配,体会科技因素下色彩心理的区别,进而提升学生对色彩心理的感应能力。同时,软件创作的作品与学生的手工绘画作品无论是在色彩的视觉效果还是完成速度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这个过程便于学生在区别中进行总结观察,从而更好体验色彩搭配与色彩心理,总结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色彩设计方案,提高艺术设计水平。

(四)通过色彩心理,调整学生的心态

美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色彩搭配能够传递出一定的情绪与心理,教师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对其性格与情绪有大致了解。如果一個学生对各种题材的作品都能自如地运用色彩,则说明其对色彩的感知度较高,对色彩心理也能有较深的体会。反之一个学生如果运用了与题材不相衬的颜色或刺激感较强的颜色,则表明其性格或情绪并不稳定,对色彩心理的感知度较差,需要教师加以重视与引导。针对学生颜色心理传达的信息制订出相应方案,教导其正确使用色彩发泄内心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高校设计教学中的色彩心理策略

高校在进行色彩心理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色彩心理意识薄弱、色彩空间应用不足、色彩心理培育缺失、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等,学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推动色彩心理的发展。

(一)增加色彩心理的培育意识

色彩心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许多高校还是存在色彩心理培育缺失的情况,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关系。在美术设计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使用单一色笔进行教学,以过去的黑白素描课程为主[3],这种方法的应用不利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发挥。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应采用多种色彩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色彩心理意识。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美术设计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如果教师过度依赖高科技产品,以创作效益与速度为重而忽略了艺术的渗透与情感的表达便有点得不偿失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意识与情感的表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自行体会设计中的色彩规律,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色彩表达主题。

(二)重视色彩心理与各个专业的衔接

色彩心理这一学科在许多专业都有涉猎,如环境设计、产品开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饰设计等专业都开设了色彩心理相应的课程[4]。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根据相应的专业对其内容进行有所侧重的讲解,以设计色彩的实践部分为主,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将色彩心理融入各个专业,与各专业知识相衔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色彩心理的意义与重要性。

(三)注重色彩心理的意象表达

色彩心理的意象表达是进行色彩心理训练的重要目标,在感知色彩属性后,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营造一定的色彩心理以完成作者的心理预期,实现作品由抽象化到形象化的转变历程。对任何专业来说,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都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学习色彩心理的现实意义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色彩知识付诸设计实践,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正,从而实现对色彩心理理解的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姚屹东.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155.

[2]闫如山.立象以尽意:关于高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36):217,187.

[3]赵雪莲.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4):92-93.

[4]肖丹.高校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25-26.

作者单位: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美术设计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②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传统茶文化与美术设计的创新研究
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在设计教学中的融合
基于企业实际的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模式”探讨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浅析设计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要性
研究性教学观下的高职设计工作室模式探析
电脑美术设计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