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思考

2020-10-20 11:06周欢毛隆凤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思政课教学

周欢 毛隆凤

作者:周欢(1988-),女,重庆黔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毛隆凤(1989-),女,重庆永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要: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从搭建合作通道、依托教育基地、讲好历史故事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实现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资源之目的。

关键词:红岩精神;思政课教学;融入路径

分类号:G641

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京召开,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办好思政课提供基本遵循。办好思政课具备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其中,深厚力量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革命战火淬炼的“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南方局历史中培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架起历史与现实、革命与建设改革之间的桥梁,让高校思政课充分吸取和发挥革命文化的深厚力量,实现在弘扬革命精神中培养“时代新人”的教学功能。

1.搭建合作通道 优化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高校办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教师在办好思政课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年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就能看到思政课教师岗位的要求与导向——“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要加大力度、创造条件让站上讲台的教师们学习与研究红岩、南方局等相关历史以及精神内涵。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的成立开启了南方局历史的研究;1985年邓颖超同志在红岩村亲自题写“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提出“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随着基本内容、内涵意蕴、宣传活动等方面的成果涌现,红岩精神的价值越发突显,提高到全党全国高度,“摆到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位置。”[ 周勇.40年来红岩精神研究综述[J].探索,2019(02)]思政课教师要对红岩精神和南方局的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是讲好“红岩精神”的关键,以研究拉动教学,以理论带动实践。通过高校与相关学术机构、事业单位等合作,搭建思政课教师研究红岩精神的通道,让思政课教师不仅了解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内涵意蕴,而且体验保护革命文化遗址、宣传革命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工作,认识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从而夯实思政课教师研究红岩精神的理论功底,提升相关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提高基本教学能力素养。

2.依托教育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思政课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坐落在重庆的“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本身就具有缅怀纪念革命先烈、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与精神的功能,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中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桂园和《新华日报》旧址等地都是在漫漫历史中长存的革命见证。另外,渣滓洞、白公馆等旧址也诉说着“歌乐忠魂”对“红岩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周勇.40年来红岩精神研究综述[J].探索,2019(02)]的故事。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重视实践性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无疑是建立在中国大地上的;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教学环境,加强“环境育人”,旨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和感受那段岁月。因此,走出“思政小课堂”,迈向“社会大课堂”,依托红岩精神相关教育基地,丰富思政课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改革创新思政课的重要考量,也是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之一。

3.讲好历史故事 丰富教学资源

毛泽东同志当年就说:“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说服人”正是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最大效用的关键,因此,上好思政课可以从历史中去汲取优质素材。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思想内容,还是精神价值,红色历史文化都能给予思政课丰富的教学养分。其中,历史故事是探究历史的基础,通过历史故事可以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认识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历史故事何其多,关键在于讲好历史故事。

讲好历史故事,首先要讲对历史故事。要正确认识到红岩精神是历史的产物,弄清楚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脉络,正本清源才能真正传承红岩精神,才能让红岩精神对后世产生真正的影响力。提及“红岩”,极具社会效应的是小说《红岩》,但小说归小说,历史归历史,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追溯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本源也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争论。2002年,中央提出“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周勇.40年来红岩精神研究综述[J].探索,2019(02)] 不难看出,红岩精神有别于小说《红岩》里的“歌乐忠魂”,尽管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但究其来源,红岩精神真正产生是与抗战时期南方局在红岩村的历史有关。

讲好历史故事,还在于会讲历史故事。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是机械的宣讲,红岩精神与南方局历史息息相关。因此,把历史中的人与事讲透讲活,把歷史中的情怀与信仰讲深讲实,让同学们与历史人物“对话”“通理”“共情”;其次,再出彩的故事都要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内容,甚至形式、手段相契合,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学当中。老一辈南方局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们所展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是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以科学内涵统领历史脉络,梳理历史故事,再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等做出适当的选择与加工,从而丰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勇.40年来红岩精神研究综述[J].探索,2019(02)

[2]康玉超.红色教育基地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思政课教学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