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老石青阳及其《信稿》考述

2020-10-20 06:31谭小华刘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谭小华 刘威

摘  要:石青阳是重庆辛亥革命元老,他曾在1928至1929年间撰写私密信札、电文33封,分别致送蒋介石、戴季陶、张群、吴醒汉、周西成等重要政治人物,商谈内容包括西康筹备建省、遴选国民党“三大”代表、川滇黔军事合作与斗争等重大议题。该批信稿属于珍稀的手稿档案,具有突出的文献史料价值,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石青阳在仕途失意期间的心路历程和艰难努力,以及西康建省的曲折经历和西南政治纷争的复杂局势。石青阳虽然最终未能谋得西康省主席职位,但是他在《信稿》中提出的西康治理策略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安宁。

关键词:《石青阳信稿》;西康建省;军阀混战;内容释读;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5-0077-12

石青阳是重庆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曾在民国初年西南政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诸多原因,他的历史事迹长期湮没于茫茫史海之中。重庆图书馆典藏有民国稿本《石青阳信稿》(以下简称《信稿》),系石氏手写信函、电报的原始底稿,共计33封(通),其中涉及西康筹备建省、川军派系混战、川滇黔军事博弈等诸多内容,具有珍贵的档案史料价值。通过解读其丰富内涵,考察其文献价值,不仅可以勾勒石青阳多维立体的人生形象,还能侧面展现民国时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一、石青阳生平简论

石青阳(1878—1935),名蕴光,字青阳,四川巴县南彭乡(今重庆南岸弹子石)人。清末参加童子试,中秀才,入读重庆府中学堂。1905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07年回国,创办“蜀眉丝厂”,发展民族工商业,同时暗中支持革命。1911年,与杨庶堪、张培爵等共同领导重庆辛亥起义。后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被孙中山委任为川东招讨使、四川靖国军总指挥、川东边防军总司令,授中将军衔。1924年1月,当选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1929年,任滇康垦殖特派员。1931年再次当选国民党“四大”中央委员。1932年至1935年,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3月15日在上海病逝。国民政府明令褒恤,举行国葬,追封为陆军上将[1]

石青阳曾采取多种策略消除民族畛域,安定康藏边疆,编纂《经营西康计划》《藏事纪要初稿》等重要文献,对促进民族融合卓有贡献。然而其曾于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派”,背弃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则是明显错误的政治立场[2]。据《石青阳先生行述》记载,石青阳有一妻一妾,子女七人,“君夫人张,有子二、女公子一;如夫人周,有子三,女公子亦一,皆不谙其名”[3]

二、《石青阳信稿》内容概述

(一)《信稿》的时代背景

该批《信稿》有部分信札落款有“某月某日”,电稿则采取韵目代日,只知某日,不知某月。由于《信稿》内容多次提及国民党“三大”即将召开,中央特派吴醒汉等视察西康以及“下川东之战”等重大事件,通过查阅、对比相关档案,我们可大致推算该批信稿写于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上半年。通过梳理《信稿》内容,可知其重大背景是西康筹备建省。1928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以便筹备建省[4]。8月29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设立西康省。12月4日,国民政府派“吴醒汉、魏崇元为视察西康专员,处理川军入康及组织省政府事宜”[5]。然而西康省主席人选悬而未决。

此时早已实权旁落的石青阳看到新的希望,他决定主动出击,分别致函蒋介石、戴季陶、张群、吴醒汉、周西成等重要人物,希望得到他们的青睐和支持,从而谋得西康省主席职位。石氏在《信稿》中或委婉提及国民党“三大”代表人选,或广泛谈论西康建设、边疆治理、川滇黔合作,或毛遂自荐为西康省主席人选,这既展现其政治谋略,也凸显其使命担当。尽管最终石氏并未如愿,但是他的热忱从政之心由此可见。

(二)《信稿》的版本特征

该《信稿》为民国稿本,两册,线装,42页。半页8行,行13至19字不等。所用信笺为民国刻朱印本,朱口,双鱼尾,四周双边,朱丝栏。另有附页5张,行款不等。封面墨笔题写“信稿”,卷末墨笔题写“锦之信稿”。正文为墨笔行草书,有多处增删涂改痕迹,部分修改尚可识别。电文采用韵目代日,如“蒸电”(10日)、“元电”(13日)等。人名称谓多简称某公或尊称表字,如“继公”(周西成)、“锦公”(熊克武)、“厚斋”(吴醒汉)等。

部分信稿后有作者自注,如“此信12月28日交邮”“此电九号寄盘拍发,此外尚有一江电稿未补上。十五日,接明阶、用农等蒸电”等,注明函电收发、誊录和补抄情形。由此可知,石青阳在正式发送信函、电文之前,专门认真起草、修改底稿,并有意将底稿整理汇编成册,作为重要历史档案加以保存。

(三)《信稿》的内容概要

该《信稿》共收录信函15封、电文18通(其中2通为许行怿致周西成电稿),合计33封(通),约11 000字。致信对象包括蒋介石、戴季陶、张群、吴醒汉等中央政府要人,以及周西成、邓锡侯、熊克武等西南军政要员。《信稿》所涵盖的主题广泛,内容宏富,尤其是多次论及西康筹备建省、国民党“三大”行将召开等重要议题,有力补充了相关记载的关键细节。兹将《信稿》内容列表简述如下:

三、《石青阳信稿》内容释读

《信稿》内容比较广泛,既包括西康筹备建省,川、滇、黔之间军事角逐,四川军阀混战,国民党“三大”代表人选等重要话题,也包括为长子贞如谋求差事,对朋友升迁表示祝贺,抒发内心忧郁等个人私事,客觀上展现了宏大复杂的历史画卷,塑造了多维鲜活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揭示《信稿》的丰富内涵,兹按信稿主题分类释读如下:

(一)关于西康筹备建省及省主席人选

西康筹备建省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建昌道台赵尔丰向四川总督锡良上《平康三策》,第二策即是“力主改康地为行省,改土归流,设置郡县,以丹达为界,扩充疆宇,以保西陲”[6]。后来,赵尔丰担任川滇边务大臣,扩展西康境地三十三县,初具建省规模。旋因辛亥革命爆发,建省之议遂搁置。

民国十七年(1928)8月29日,国民政府决定成立西康省,然而尚未确定省主席人选。这也是该《信稿》论述的关键话题。石青阳虽早已经失去军政实权,但他力争通过不断游说相关要员,并且多次向蒋中正毛遂自荐,渴望获得该职位。他甚至愿意退而求其次,先以屯殖名义负责川滇康边防职事,作为西康建省过渡。然而事与愿违,刘文辉最终成为西康省主席,而石青阳则担任滇康垦殖特派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石青阳在《致吴醒汉信稿》中,开篇即言西康建省之事:

厚载大哥同志:

……顷得京中来缄,中央特派吾兄及魏、罗诸同志视察西康。阅信之余,不怀庆幸。弟于夏初赴黔,转而之滇,匆匆半年,无所事事……盖西康届在川、藏间,固国防之重镇,而天当之所盖藏也。英人经营西藏,其所觊觎者仍在川康。清末建省,早有决议,鼎革以还,川乱频仍,莫肯兼顾……中央对川能大举用兵固善,否则有先定西康,保固国防,外以戢英人之野心,内可促川政之统一,诚两得之矣……滇、康境壤相接,且较四川为捷,民情风俗多所类似,而志舟尤热心帮助(前曾电中央,推弟为康省主席)。弟及多数同志应有十余年之留心及其部署,星赖遇此,必有多为贡献也。

石氏在该信中先言中央派遣吴醒汉、魏崇元等人视察西康,随后简述西康为国防重镇及清末预备建省经过。吴醒汉(1883—1938),字厚载、厚斋,湖北武汉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28年12月,奉国府明令担任视察西康专员[7]。魏崇元,字乾初,四川峨眉人。曾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党三大列席代表[8]。罗某,事迹不详。石氏又提及云南省主席龙云(字志舟)热忱推荐其为西康省主席,并言明“十余年留心部署,必有多为贡献”,由此可见石氏的内心想法就是谋求西康省主席职位。

在两封《致戴季陶信稿》中,石氏首先慰问其丧母之痛,随后话锋一转,认真补充关于西康治理的几项建议,以备采择:

(1)西康失地十余县概未收回,为英人由孟拱侵康之铁日进不已。至建南七属,夷匪猖獗,汉人逃散者数万户,田园荒芜数千里。人民呼吁四方,辄欲求外援以自决。此最近之紧张情势,似有不容稍缓者也。(2)滇康密迩,利害相关。滇省之阿墩经西中甸各县,时被藏番骚扰,而英人之探矿、筑路者,亦出没无常。滇当局为自保计,亦愿切实助我,互固边陲。此弟与志周私交关系,亦未可以膜置也。(3)弟留心康事工作甚久,该地多数同志互助尤多,而土司及各级民众盼望殷切,并有多数代表到滇,叠次催促。但得中央明令,于短期内即可底定。(4)刘自乾同志于该两地不过略事羁縻,近因川事复杂,及自身环境关系,已难兼顾。近与弟声息互通,雅愿提挈吾人,为巩固国防及安定地方计,极愿诚意与之合作,以分中央西顾之忧。

此信透露的关键信息包括:其一,西康被英国由缅甸北部孟拱侵占十余县,云南边陲亦被西藏地方武装和英国侵略者骚扰,边防虚弱,难以太平;其二,西康土司及民众皆盼望石氏前去治理,可谓众望所归;其三,刘文辉(字自乾)对西康难以形成有效管辖,愿意提携石氏赴任,以分担中央政府西顾之忧。石氏认为“以上四者皆属切实情形”,而具体策略则是“先以屯殖名义过渡,一俟失地收复,第二步再为建省”。最后,石氏希望戴氏能夠鼎力相助,期于有成。石氏所提治理西康的重要策略自有其道理,落实到现实决策则是推荐其担任西康省主席,促使滇康形成犄角之势,从而安定边防。

石青阳还多次向蒋中正直接表露心迹,希望能够担任西康省主席。如第5封信稿写到:“西康关系国防,久欲牛刀自试,躬赴艰难,以滇康两地相为倚畀,上为家公纾西顾之忧,下为边民极垂绝之命。志舟兄亦雅愿提携,欲待家公明令(或默示亦可),即可就近为援。”第6封信稿再言:“前上西康问题一书,祈赐省览。逆料视察专员实地履勘,其所得亦无逾此。抑或专员逡巡莫前,不妨权宜得事,俯就此书所陈川滇康边防、屯殖办法,提前发表一适当名义,即令川局混沌,而康藏绝可期其先定。区区十休年,苦心经营,所得之愚,藉以贡献于左右,解助庙算之万一。或者川中黠杰,望风慴服,一举两全,岂不更善。是又青阳为七千万人民祷祝,而愿请长缨以效其先驱也。”第30封信稿又言:“关于西康建省,既有决议,能否早定省委?抑或先以滇康川边防屯殖名义,兼充西康建省设计委员。青阳不敏,愿效驰驱。”

由此可见,石青阳作为一位戎马将军,志向上渴望建功立业,性格上讲究快言快语。然而石氏如此直白地主动请缨,似乎有咄咄逼人之感,而且他过分强调与龙云私交甚好,反而给人以拉帮结派之嫌,作为政府首脑的蒋氏定会严加防范。

(二)关于川滇黔的军事斗争与合作

在民国前期西南政局中,川滇黔军阀之间时战时和,充满着政治、军事博弈。一方面,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兵力而互相混战;另一方面,军阀之间又会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暂时休兵。该《信稿》明显反映了西南军阀之间复杂的军事博弈。

通览《信稿》,石氏发给周西成、熊逸滨等人十余通电稿,核心话题则是促进滇黔合作,共同发兵援川。然而此时滇黔之间(即龙云、周西成之间)已有隔阂,关键问题即是移调伯群(张汝骥)部队,解除对云南的军事威胁。如第11封《致周西成电稿》:

贵阳省政府逸滨、用侬、幹之、蓂阶四兄并转继兄主席钧鉴:

进密。虞电计达。弟由黔入滇,荏苒三月,两省合作,商之至再,所提办法,至为明白。来往函电数十通,均以伯群移调为先决问题。虽最后因志舟巧电发生疑赏,然巧日以前,经过两月余,则无辞以对志舟。此弟之所最难堪者也。

1929年3月15日至28日,国民党“三大”在南京召开,参会代表406人,正式代表247人。根据档案记载,石氏并非参会代表[16]。不过此次会议决定恢复“西山派”成员(包括林森、石青阳等10人)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四大”,石青阳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五)关于其他个人私事

石青阳《信稿》中除了多次阐述以上内容外,尚有部分文字关于个人私事,如恭贺张群升迁上海市长、慰问戴季陶丧母之痛、为长子贞如谋求差事等,可见其日常交往和爱子之心。

1.祝贺张群升迁上海市长

该《信稿》第8封《致张群信稿》即是恭贺张群由兵工署长升任上海市长:“岳军吾兄同志:萦牵市长,泽及海滨,旧雨新猷,同深驰慕。……弟屏迹昆池,志切葵向,叠函所讬,胥蒙照拂。所待好音不俟,略言耑函申贺。”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华阳人。国民党元老。1929年至1932年担任上海市长[17]。石氏在信函中除了恭贺套语,还形容自己的心志就如向日葵般以阳光为指引,希望张群能够加以关照提携。

2.慰问戴季陶丧母之痛

石青阳两次写信慰问戴氏丧母之痛,内容略同:“季陶先生同志:太夫人之丧,不克躬亲奠荦,至以为疚。比经素履安善,政祺懋著为慰……。”据戴季陶所撰《黄太夫人哀启》,可知黄太夫人原籍湖北黄州,生于咸丰五年(1855),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二月廿五日[18]。戴母原葬于成都戴家花园,后迁移至昭觉寺,戴传贤去世后亦葬于此。石青阳与戴季陶素来交好,又是四川同乡,逢此白事自当慰问。然而其慰问之后笔锋一转,开始着力谈论其治康策略,因为这才是东山再起的关键所在。

3.为长子贞如谋求差事

在第3封《致蒋中正信稿》中,石青阳除了毛遂自荐,还特别提及长子石真如(原文作“贞如”)的个人状况:“小儿贞如,前在黄浦学校第一期毕业,夙荷钧陶,觕识大义,比岁供职黔疆,久历戎行,年少气盛,无所表现。”他希望蒋氏能够将其收诸门下,加以培养成才:“拟恳钧座假以收棲,列诸侍从,近讬帡幪,仰企畴范。或可卵翼成材,藉供奔奏。”由此可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虽然石氏自称“我躬不阅,遑恤我后”,但是他依然为长子的前途担忧,且托人情寻求帮助。石真如后来担任四川剑阁团管区司令。由此可知,蒋氏并未如石氏所请将其留在身边培养,但是或曾略加关照。

4.希望友朋汇款救急

石青阳偏居昆明,除了政治上失意,经济上也陷入窘困,他曾多次向朋友求援。在第24封《致邓锡侯电稿》中,石氏提到“鄙意拟去南京一行,诸兄贷我二万元,俾得遣散从人,且得稍裕行囊,他日有为,再作报偿”。第27封《致周西成电稿》中,石氏再次提及“惟目前拮据万分,端赖将伯之助。亦知库帑告乏,未便道望。暂祈假以五千元,由商号汇滇,俾济眉急”。第29封电文后自注:“三月二十一,接继(周西成)删电,云已兑路费二千云。”由此可知,周西成最终对石青阳伸出援手,只是力度有折扣。

四、《石青阳信稿》史料价值探析

该《信稿》记载了民国前期诸多重大事件,加之可与官方正史相佐证,因而具有突出的档案史料价值。石青阳作为历史风云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以私人函电往返沟通,侧面展现民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从中既可考索西康筹备建省的曲折经历,也可透视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和孤寂的内心世界。通过考辨《信稿》所涉及的诸多历史人物,则可勾勒出石青阳的朋友交际,以便知人论世。

(一)客观记载重大事件,宏观展现历史格局

该《信稿》记载的关键事件包括西康筹备建省、康藏边疆治理和西南军阀混战。由此可知西康建省的必要性、康藏治理的艰巨性以及军阀混战的复杂性。

1.西康筹备建省的必要性。西康战略位置十分关键,设省管辖可以巩固边防,援助滇康,形成犄角之势。从《信稿》可知国民政府决意设立西康省,而关于省主席的人选则尚未确定。石氏虽未能成功谋求上位,但是他提出的西康治理重要策略,却具有战略前瞻性和具体可操作性。

2.康藏治理的艰巨性。康藏地区地势偏远,信仰习俗异于内地,因此历代统治者多采取羁縻政策。清末民初,英国多次武力入侵我国云南、西藏一带,妄图以此为基地侵略川康。石氏在《信稿》中多次分析英国狼子野心,提醒中央政府加以提防。如“英人经营西藏,其所觊觎者仍在川康”“中央对川能大举用兵固善,否则有先定西康,保固国防,外以戢英人之野心,内可促川政之统一,诚两得之矣”(《致吳醒汉信稿》)。“西康失地十余县,概未收回,为英人由孟拱侵康之铁,日进不已。”(《致戴季陶信稿》)。石氏后来担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所著《藏事纪要初稿》则是探讨西藏历史及治理策略的重要著述[19]

3.西南军阀混战的复杂形势。石氏在《信稿》中提及西南军阀十余人,如云南龙云、贵州周西成、四川刘湘、刘文辉、杨森、邓锡侯等。石氏曾作为中间人和担保人,努力沟通滇黔合作,然而龙云、周西成各有盘算,终究难以携手。又如四川军阀内战,石氏站在同盟军立场,虽多方请求滇黔军事协助,然终究无功而返。由此可见西南军政格局的复杂形势和紧张事态。

(二)深刻揭示政治抱负,立体勾勒多面人生

在《信稿》中,石青阳多次向戴季陶、吴醒汉、龙云、周西成等人表露心迹,希望他们举荐自己治理西康事务,或者以滇康屯殖名义过渡,意图东山再起。除此以外,石氏也积极向蒋介石主动请缨,表达内心渴求。然而事与愿违,他终究未能得此重任。正如有研究者所述:“石青阳请求蒋介石首先公布他的所谓安边良方,颇有指手画脚之嫌,后者应当有所反感。并且,蒋介石最担心地方实力派人物互相倚扶而对抗中央……石青阳希冀西康省政府主席的心情过于急切,出了一记昏招。”[20]

除此以外,石青阳在《信稿》中还有一些旁注文字,侧面体现其式微冷落、遥居滇池的孤寂抑郁。如《致吴醒汉信稿》末尾自注:“来省暂居又数月也,翘首云天,时殷向往,遥忆起居,万福为颂。为祷敬启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关系党国前途,至重且巨,中外人士无不集中视线于此点。吾川党部,既未成立,所有代表必系中央指定。”在《致周西成电稿》后有“右电不发”四字,其内容为“吾兄以新战之兵,能否从速参加?滇黔合作,应取合作方式?吾兄对弟个人之出发,有何见教?假如滇不助我,吾兄能否单独相助?”恰好写出了石氏的核心计划:推动滇黔合作,希望得以襄助,力图东山再起。

由于《信稿》系私人信函,较为真实地展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从中既可以感知石青阳忠诚爱国的政治抱负,也对他急于求成的冒进举动表示忧虑。他最终的无功而返,带有几分“出师未捷”之憾。通过《信稿》内容,我们可以见识一位性格多面、形象鲜活、角色复杂的军事将领。

(三)考辨人际交往,以便知人论世

石氏《信稿》提及的重要历史人物有二十余人,他们构成了石氏的交际圈。通过考辨其人际交往,可以更好地以小见大,知人论世。从致信对象来看,石氏的友朋粗分为四类。其一,同乡之友,如戴季陶、张群等,与石氏皆为巴蜀乡梓。周西成籍贯贵州桐梓,则算半个同乡。其二,革命故交,如蒋中正、熊克武、胡汉民等,与石氏皆为同盟会早期成员,共同主导近代民主革命。其三,军事同盟,如邓锡侯、罗泽州、赖心辉、黄道彬等,都曾与石氏结成军事同盟,联合对“二刘”作战。其四,莫逆之交,如易朝霖、许行怿二人,与石氏不仅有同乡之谊,更是有过命的交情。

除了朋友之外,石氏在信稿中还反复提及张汝骥(伯群)、刘文辉(自乾)、刘湘(甫澄)等人,他们则是石氏的军事强敌或政治对手。石氏对刘文辉颇有不满之词,如“刘文辉藐视中央”“文辉以私害公,其罪实不容逭”“刘文辉等坐大其间,以为党国后患”等,则直接表明其敌视态度。究其缘由则在于排挤政敌,以便顺利谋求西康省主席职位。

另外,我们亦可通过《信稿》见识石氏的书法水准。《信稿》虽然只是稿本,但其行书风格遒劲,草书潇洒自然,在行伍将领中颇为出彩。

五、结  语

石青阳曾组织领导重庆辛亥革命,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功勋卓著,后因错误政治立场而被排挤。通过对《石青阳信稿》进行背景梳理和内容解读,分析石青阳在人生失意阶段的心路历程,便于我们客观评价其历史功过:对其積极谋求西康省主席职位,渴望东山再起的各种努力表示理解;对其后来任职蒙藏委员会,努力谋求民族融合的历史功绩表示肯定。当然,“西山会议派”的错误立场则是他一生抹不掉的历史污点。

参考文献:

[1] 巴县志·卷十下·人物中下[M].朱之洪,杨裕昆,郑东琴,等修.向楚,龚秉权,文伯鲁,等纂.重庆:巴县刻本,1939:45-48.重庆图书馆藏.

[2] 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225-226.

[3] 刘赓唐,等口述.公孙长子,笔记.石青阳先生行述[G]//石青阳先生追悼会编.陆军上将石青阳先生荣哀录.重庆:合川印刷社,1935:1-2.重庆图书馆藏.

[4] 冯有志.西康史拾遗[M].成都:巴蜀书社,2013:87-88.

[5] 行政院秘书处.行政院公报(第4号)国民政府令[Z].1928-12-12.

[6] 吴丰培.赵尔丰川边奏牍[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1-2.

[7] 吴醒汉事略[G]//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30.

[8]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政务志(中)[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804.

[9] 曲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曲靖市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857.

[10] 刘国铭.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11] 贵州省遵义县县志编篡委员会.遵义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88.

[12] 侯清泉.贵州近现代人物资料续集[G].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贵阳市会员联络处编印,1997:265.

[13]《绵阳市政府志》编纂领导小组.绵阳市政府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48.

[14] 陈贤庆.民国军阀派系[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243-245.

[15] 邓劼刚.四川临时省执行委员会党务报告[G]//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79-183.

[16] 曹必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央全会文献汇编:第5册[G].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148-154.

[17] 杨跃进.蒋介石的终身幕僚——张群[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55.

[18] 戴季陶.黄太夫人哀启[M]//时希圣.戴季陶言行录.上海:广益书局,1929:219-225.

[19] 石青阳.藏事纪要初稿[G]//民国二十二年(1933)油印本. 张羽新,张双志.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16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20] 何毅.關于民国时期西康建省纷争的一份珍贵资料——读《石青阳札记》[J].中共党史研究,2018(10):126.

(责任编辑:郑宗荣)

The Analysis of Shi Qingyang andShi Qingyangs Manuscript

TAN Xiaohua  LIU Wei

(Chongqing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 Center, Chongqing400037, China

AbstractShi Qingyang w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sonag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hiqingyang's Manuscript, written and compiled by him, contains 33 personal letters and telegrams, covering major topics such as prepar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Xi-kang Province, selection of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third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Kuomintang (KMT), the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among Sichuan, Yunnan and Guizhou warlords, etc. It is a rare historical manual archive with outstanding val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t objectively and truly reflects Shis mental course and scramble for frustrated career and the tortuous experience of establishing Xikang province and the complicated situation of political disputes in Southwest China. Although he failed to seek the position of chairman of Xikang province, his governance strategy is forward-looking and operationa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ing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maintaining national tranquility.

KeywordsShi Qingyangs Manuscript; the establishment of Xikang Province; the warfare between warlords; content interpretation;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