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构情况分析

2020-10-20 18:38唐欢枫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校

摘要:“双创”时代,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建构,导致相关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普遍不高。本文将围绕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建构,进行分析,试图造出解决此类问题的线索和办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文化;高校;高职院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于2014年提出伊始,现今已过了7个年头,李克强总理号召不仅顺应时代需求,国家发展,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其实质是对高职教育的一种要求和期望,全社会要大力发扬创新文化,助力创业发展,以此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产业升级,最终实现国家复兴大业。因此,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这不仅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专业性决定,更是由职业教育下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快速推动行业创新创业发展的生力军。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下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不断涌现的新型岗位和职业,优秀的高职学生也可以兼具高质量的学习能力和高效率的操作技能,他们在校学习的三年可以通过锤炼技能,完善知识体系,不间断接收社会新鲜资讯和需求,并及时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具有专业领域的针对性、技术技能的实践性、培养过程的开放性与职业培养的教育性等特点,决定了创新创业文化可以在该环境的生根发展,并可以根据所在地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高校自身建设需求培养特色化创新创业文化。

优质的创新创业文化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塑造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创新创业文化的培养与熏陶,促使学生制定更理性的职业理性和规划,通过创新教育,使得他们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主导力,还提高其主动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善于发展,勇于改变;通过创业教育,使得他们敢于将自己所学的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不畏艰苦,在历经一次次波折的同时乐于反思和总结,同时找到与自己共同奋斗的伙伴,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同时改变自己的择业观,不再受老一辈所谓“铁饭碗”的影响,而勇于去开脱自己的事业;通过创新创业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发展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和保证,人生的意义在于敢闯敢拼,不畏险阻,千千万万人的事业汇集起来后正是国家的发展大业。

其次,有效激励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大学阶段是年轻一代塑造品格和锤炼技能的关键阶段,带着家人的期待来到大学校园,他们更多的是被要求刻苦努力的学习读书,所以他们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中,据一项调查显示,面对“在大学阶段,会不会尝试进行创业?”的问题,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不会”。他们的理由大多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感觉自己缺乏创业的能力,觉得创业高风险,资金不够等等,由此可见,即便学校在大学阶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SYB创业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校园内学生群体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仍旧很低,面对以上课程一般采取逃课或不听的态度,敷衍了事。以上明显是校园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的表现,学生无法从校园环境中汲取到关于创新创业更浓厚的兴趣,仅仅是觉得创新遥不可及,创业难上加难,从而轻视自己的能力,放纵自己的青春。而富有校园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可以打破这样的僵局。

最后,助力企业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现阶段,创新创业所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进步有目共睹,所有希望发展的企业都希望能赶上这辆“经济快车”,而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便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能够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密切的切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推动着企业文化向前发展,将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重大手段的高职院校,应该明白这一点:只有在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中培养教育的毕业生,才能通过不断的更新技术,创新方法,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综上,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的建构的确可以助力学校及当地企业发展,但是,现阶段创新创业文化在各大职业院校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相关课程内容单调乏味,沦为“水课”,学生们为了“比赛”而比赛,各种创业活动的开展时效性普遍较短,同时学校内部并没有建起独居自身学校发展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发展模式,而仅是简单地照抄上级部门文件章程,导致各大院校开展相关教育的方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最终导致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消极心理,即更多的学生将其视为浪费时间,不现实,在他们后面的就业过程中无法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然而,情况刚好相反,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科生他们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为自己未来的工作蓝图搭建了一个更坚实稳固的平台,用人单位在面对这类学生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为了扭转大学生的以上想法,在校园内建构创新创业文化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其一,结合校园文化的开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中国梦教育活动、书法比赛等,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高职院校应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例如就业创业类知识竞赛、科技项目申报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再次,高职院校应开展文体竞赛活动,例如文艺晚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最后,高职院校应开展公益实践活动,例如孤儿院慰问、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敬老院探访等,这对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道德是很有帮助的。

其二,重视队伍建设,打造金牌“双创”教师,提高培育工作实效。

首先,要引入创新创业专业型教师,坚实的专业能力是老师开展课程教育的关键因素。其次,加强企业(兼职)老师的管理工作,让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再流于形式,更是更多的质量和内容,学校提供更多的渠道帮助他们通过不同的平台来开展教学,譬如QQ课堂,钉钉等网络视频平台。最后,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及激励制度。将这一类的教师能力培训制度化,让所有培训不再是为了合格证书,而是真正的学到新方法和新模式,通过自己传达教授给学生,所以培训后必须开展培训效果考核,考核也不应仅是简单的过程汇报,而是通过实际开展教学,譬如上一堂模拟教学课的形式,考核老师们的培训成果。当然,适当的激励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绩效工资、技能补贴、职称评选和课题申报上面体现,让老师们学有所“得”。最终通过以上形式,打造在“双创”教学方面的金牌教师团队。

其三,兼容各类文化,建起学校特色发展模式。

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等,还有对海外文化、潮流文化的融合,则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文化热情和兴趣,使他们从兴趣开始,对创新创业文化有更深的情感和接受度,同时,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本校校训、校歌之中。通过校训对全校师生产生影响,培养师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那么校内将会形成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的工作应该融合地更加紧密,让学生从文化的认同开始。同时,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未来发展大局中,探索一条与其他高职院校不同的特色发展道路。譬如师范类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师范专业特性,来开展自身创新创业文化的建构,譬如开展与示范教学相关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训练他们开展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尝试,同时与当地知名培训机构合作,让一线培训教师成为在校师范生的社会导师,给在校的他们带来一线教育培训领域的新资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开创关于师范高职院校自身的创新创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茹玉,曲秀琴.高职院校层级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风,2020(15):208.

[2] 王晓华,李军,劉玉京.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39.

[3] 张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207.

作者简介:唐欢枫(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