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卡夫卡作品创作中的命运抗争

2020-10-20 02:18吕聪聪孙宏哲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抗争卡夫卡命运

吕聪聪 孙宏哲

摘   要: 被称为西方现代文学鼻祖的弗兰茨·卡夫卡,其作品影响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影响了后来一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用极为短暂的生命周期,雕琢了璀璨的“卡夫卡式”艺术宝石。卡夫卡的作品,弥漫着浓重的自身心理剖析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创作中,绝望与反抗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两个彼此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其诸多作品中,对于父亲专制的反抗精神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特点,成为后世探究其文学创作的绕不开的话题。他作品中的人物,一方面在社会中找不到一席之地,心灵上失去对终极目标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不能忍受被异化的世界消解和驯服,生存的本能使他们在畸形的城市现代文明中,保持一种挣扎和坚持的态度。

关键词: 卡夫卡    作品创作    命运    抗争

卡夫卡开创了西方文学现代派小说,被奉为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孤独迷茫的西方人在这个荒诞世界上的生存困境。卡夫卡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和启示源自于他笔下的艺术世界,那是一个荒诞又真实的世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作家很快便被卡夫卡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写作手法所吸引;再往后,人们注意到卡夫卡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质,发现他的人品和他的作品原来是融为一体的,使后世作家对卡夫卡孤独迷茫的心理唤起似曾相识的感觉和认识。卡夫卡这位享誉欧洲文坛的旷世奇才,有着跟许多艺术大师相同的经历,生前确实默默无闻,死后却受到文学界的追捧,这是卡夫卡的幸运也是不幸。诚如卡夫卡对自己的评价“我注定要被这个世界所遗忘,所追忆”。在卡夫卡短暂的四十一年人生中,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文学巨著,卡夫卡以特有的文学视角创造性地将他的思想呈现为一个独具一格的“卡夫卡式”的艺术宫殿。卡夫卡的作品更多地充斥着夸张奇特又变幻无常的画面,这种奇特新鲜的表达方式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像平地里凸起的山峰一样诉说着卡夫卡苦闷又无处倾诉的生活。卡夫卡的作品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卡夫卡自己也不知道做到了哪里,除了痛苦和迷惑外,没有其他。卡夫卡的作品通篇弥漫着浓重的心理剖析色彩,每一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不同时期卡夫卡本人心路历程的自然体现,这些任务往往是孤独的、消极的,充满着恐惧与哀怨、屈辱与绝望。作品中不乏一些卡夫卡式的幽默,可笑的故事安排表现出困惑于矛盾危机中的主人公。他们是人生存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孤独、苦闷、分裂、异化或者绝望的象征。卡夫卡的全部作品描写的真正对象,不过人性的不协调、生活的不协调、现实的不协调。在卡夫卡的每一部作品中其创作都很明显地表达着反抗传统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作品中关于命运的抗争也是无处不在的。本文从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的种种出发,探究卡夫卡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创作对父亲与命运进行抗争,希望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艺术大师的心路历程。

1.卡夫卡创作中的抗争探源

在卡夫卡的文学作品里,各种各样关于障碍是不能够面对和克服的情况比比皆是,正是由于这些关于障碍的描写深层次地反映了卡夫卡创作时内心对父亲的迷恋且恐惧自身的反抗。在作品《美国》中主人公卡尔·罗斯曼遇到的障碍仅仅是阶段性的障碍,尚不频繁,在卡夫卡的另一部作品《诉讼》中描述的障碍变得更频繁,在这部长达23万字的小说中,卡夫卡讲述了太多太多关于障碍带来的因素安心酸与苦楚。诚如卡夫卡所言:“我思考的能力有限,但要超越的障碍却无限。”这里“无限的障碍”必然涵盖了卡夫卡作品中想要反抗与改变又无能为力的苦闷。不管是从卡夫卡的作品还是卡夫卡的行为来看,卡夫卡都是一个极具反传统倾向的作家,在诸多作品中他描写障碍的创作方法显得不同寻常,他没有在作品中通过写实的手法体现作品中描述的障碍是多么难以克服,更多的是通过寓言式的作品结构设置与象征梦幻的写作手法表现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真实的细节描述将卡夫卡现实的障碍与作品中主人公的障碍融为一体,充分表达自己想要反抗与改变的想法。卡夫卡在作品中种种关于障碍不可克服的描写都是在极大程度上将该阶段内心的真实状态与幻想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与表达。这种关于其内在的记录与表达更大程度上是在创作手法上将其外化为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给人以虚幻感、孤独感、灾难感和压迫感罢了。归根结底,卡夫卡在创作中的抗争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后世研究不能对此置之不理,想要绕开卡夫卡在创作中对父亲专制蛮横的反抗研究卡夫卡的作品是行不通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关于卡夫卡作品的文学研究中,其创作中反抗精神成因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1社会环境因素

个人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影响。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卡夫卡的一生几乎都是生活在布拉格,因此这一时期布拉格的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对卡夫卡的性格产生影响。从历史环境来看,卡夫卡的一生都是处在近代史上奧地利社会变革的时期。战争令国家经济萧条,人民生活陷入苦难困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冷漠。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布拉格迎来了新专制时代,加深了德意志中产阶级与捷克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矛盾,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迁居潮流的性质,整个欧洲都被一种绝望情绪所笼罩。当时的布拉格处于奧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奧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对内奉行的是强权统治,对外则力主通过侵略扩张达到称霸欧洲的目的。奧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将欧洲各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视为眼中钉,对内进行专制暴政和民族压迫,对外侵略扩张,不过这种强权统治最终是挡不住历史的潮流的,土崩瓦解于自由民主的革命浪潮冲击下。在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上旧制度带来的矛盾尚未全部得到很好的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与旧的社会矛盾相碰撞,造成当時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在极大程度上对卡夫卡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伤痛,为其脆弱而敏感的心笼上了一层阴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全球范围内的变革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分裂、思想颠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价值观念已经被推翻,新的价值观念仍未形成。传统与现代话语的割裂及文化冲突相继而生,人们陷入精神危机。动乱不堪的年代,各种新旧矛盾相互对撞,各种新思想新观点启蒙和影响整个欧洲大陆,社会现实的残酷使一些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文学必须远离物质文化抵制和批判社会异化,对社会现实加以描绘,以刺激“新感性”的产生,唤醒人们的警觉与共鸣。文学的“异化”自然相运而生。“诺曼·梅勒于1959年写道,前八十年的美国文学是一种异化文学。一位法国评论家甚至作了更广泛的说明,异化几乎席卷了整个现代文学”。卡夫卡通过独特的视角审视这个已经异化的世界并以特有的方式与笔触对这个丑陋不堪、污秽邪恶的世界进行批判。通过对卡夫卡的诸多作品的了解,卡夫卡在特有的时期对人的历史、人的本质、人的命运、人的处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前途的忧虑和不安。他的作品多荒诞,可我们不能说他的作品是多么缥缈虚幻,这是一定的社会或者个人的折射。

1.2家庭环境因素

从卡夫卡的家庭环境来看,卡夫卡是在一个俗套无趣、没有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从事百货批发生意,脾气暴戾。由于父母的精力都放在了店里的生意上,对卡夫卡疏于照料,因此卡夫卡的童年时期常常一个人玩耍,或者被父母寄托于他人照看,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卡夫卡更加习惯于一个人展开想象思考人生,并且在病态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懦弱的感情。加之其成长的社会现实、家庭环境、个人身体状况,卡夫卡最终形成了一种怪诞、神秘、独特、令人窒息的“卡夫卡风格”,仿佛一个精神病患者看到的荒谬世界,众人皆醉他独醒,却对变态腐朽的现实无能为力。自身原因、周围小环境、大体环境,都让他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赫尔曼对卡夫卡的家长制作风是直接造成卡夫卡懦弱性格养成的根本原因。卡夫卡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来自父亲的专制与蛮横,来自于内心的懦弱。与此同时这种孤独感体现在卡夫卡的情感生活上,卡夫卡三次订婚三次退婚,也是其作品孤独心理的一大有力佐证,更好地了解卡夫卡家庭生活与感情因素有助于理解他创作中的与父亲的矛盾纠葛。

2.卡夫卡作品中的反抗精神探源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在事业上是一个能干的人,通过个人奋斗白手起家,正是如此赫尔曼养成了专横狂暴的个性,这种专横使他成为家庭中说一不二的“暴君”。他的父亲是专制的一个人,卡夫卡与父亲的关系不算是特别和睦,所以比较容易压抑,本身就属于想得比较多的。导致父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在《城堡》与《诉讼》中卡夫卡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被父亲无情抛弃的土地测量员还是将父权比喻成法庭审判作为儿子的约瑟夫·K都表现出卡夫卡的反抗与无奈;一如《审判》的开头:“一定是有人对约瑟夫·K进行了诬陷,因为他没有做什么坏事,却在一天早晨被捕了。”在《审判》中卡夫卡将K的经历写出来控诉和反抗社会制度的不公与官僚体系的腐败,K,一个银行的经理,在他三十岁生日的时候无故被捕,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并且被赋予行动自由的权利。为了查明案件的真相,他四处奔走,没有任何成效,最后在31岁生日前夕被人“像一条狗似的”处死了。K从未被开庭审判,他至死也未能搞清自己的罪状,法庭和法律只不过是无法靠近和领会的象征。在这些作品中,社会是一个强大和无形的机器,任意控制一个人的命运,个体在它周围就像脆弱的蠕虫。异化的社会将制度的公平和机构的公允抛之脑后,统治者的官僚作风和绝对权威大行其道,个体只能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卡夫卡作品中的反抗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只不过这种反抗往往带来的是无尽的绝望,这也是卡夫卡作品的魅力所在:将自身的反抗与绝望合二为一。

3.如何看待卡夫卡作品创作中的绝望与反抗

卡夫卡利用短暂的一生进行了丰富的创作,他的作品包括3部长篇小说和78部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体现了卡夫卡作品创作中的绝望与反抗,卡夫卡的主要成就是创作了诸多的现代主义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卡夫卡式”艺术世界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卡夫卡的作品中到处充斥着神秘而荒诞、隐晦而曲折的场景描述,高频率地使用隐喻手法与对比手法进行文学创作,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宛若复杂的迷宫,让人捉摸不透。卡夫卡将自身的文学创作视为“我梦幻般内在生活的描述”,每一部著作都可以看做卡夫卡内心的剖析与对自身的描述,极具自传色彩作品的内容带来的反思充分体现了“卡夫卡式”绝望与反抗,通过语言描述将两个彼此矛盾的心理对立统一。

4.结语

在卡夫卡的作品创作中,反抗精神是一种对于生活孤寂、家庭不理解的绝望与反抗无声的表达方式,本文对卡夫卡创作中的反抗精神进行讨论,通过卡夫卡生活的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探究其作品中所要表现的绝望与反抗。卡夫卡观察到社会与个体间的异化因素,他用隐喻的方式阐释这个内涵,以一種沉稳、自省的思考模式衡量着人生的价值,对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造成的人的异化和现实中的腐朽现象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卡夫卡这些无声的反抗不仅是对父亲、社会的不满,更多的是他想直面那个孤独怯懦的自己。

参考文献:

[1]赵骞.消极的反抗——论卡夫卡小说中的“逃离”[J].天中学刊,2017(04).

[2]张青华.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孤独与反抗[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陈剑.论精神分析学对外国文学教学的启迪——以卡夫卡课堂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4]简东.在惊恐性物化世界中的反抗——浅析卡夫卡的《变形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猜你喜欢
抗争卡夫卡命运
《卡夫卡传》
命运的更迭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命运秀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