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个性化护理效果研究

2020-10-21 11:35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516000王芳林国栋李春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支原体人性化有效率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516000)王芳 林国栋 李春华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肺炎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以肺炎支原体为病原体的感染性疾病[1]。临床上患儿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发烧进而导致食欲不振,以至于胃部也受到一定的损伤,且肺炎病原体感染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2],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儿的死亡。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模式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本文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着重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被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两组患儿的家属均知晓并同意配合我院治疗研究,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以及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儿,均无药物禁忌症[3]。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13±0.64)岁,病程1~15天,平均病程(3.96±0.25)天。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12±0.38)岁,病程2~14天,平均病程(4.12±0.36)天。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每天定期查房测量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情况,给予患儿家属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其中主要内容包括:①个性化健全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以及注意事项;确保患儿病房内通风顺畅,定期消毒杀菌,保持患儿居住的舒适性且预防患儿呼吸道再次发生感染。根据医嘱对患儿给予相应饮食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患儿日常营养充足,蛋白质等营养物摄取量控制在患儿所需范围之内,坚持适量进餐,少食多餐食物原则,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②创新人性化的沟通机制: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中心“以人为本”,护理人员要重视与患儿之间的沟通,增加与患儿的互动性,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积极主动的关心患儿病情情况,对自身的病情有什么疑惑,面对有疑惑的患儿需要耐心的为患儿讲解。治疗期间没有家属陪同的患儿是护理人员看护的重点,时刻关注患儿举动,在患儿需要帮助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给予援助之手。③个性化健康教育小课堂:定期给患儿及其家属开设讲座,采用一对多的模式为患儿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其中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病理原因、病理状态、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方法与方案、预期效果等。让患儿家属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疾病,正确的认识患儿病情的发展,了解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影响性、注意事项等,增加对病情的理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④雾化治疗:根据医嘱,积极帮助患儿家属给予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每次治疗时长保持15分钟左右,每日1~2次,注意患儿的排痰情况、口腔分泌物排除情况。⑤不良反应护理:治疗之前了解患儿有无过敏史,禁忌症,针对采用雾化治疗伴随胃肠道反应的患儿,及时停止治疗。

附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附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情况对比

附表3 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率比较(n/%)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治疗三天后患儿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无咳嗽发烧情况。有效:治疗三天后患儿呼吸频率基本恢复正常,体温时常出现波动。无效:患儿治疗三天后,呼吸频率无明显恢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情况有恶化的趋向)。②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等。③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附表1。

2.2 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等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附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附表3。

3 讨论

肺支原体感染常见于小儿,由于小儿呼吸系统以及免疫系统机制发育尚未成熟[4],极易受空气中病毒的感染,在病原体潜伏的2周内,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治疗,很容易造成肺支原体的感染。

肺支原体感染不是难治的疾病,但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到位的护理,方可提高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满足不了患儿个性化的需要,单一的护理模式,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微乎其微。从上表数据不难看出,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于肺支原体患儿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等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情况,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人性化护理模式从患儿所处的基本环境开始入手,保证了病房的通风性、无菌性,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以及其家属健康教育讲解,使得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患儿的病理状态以及病理原因,人性化护理模式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医患关系,方可增加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治疗的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肺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患儿各体征恢复情况优异,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少,基于此,针对肺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支原体人性化有效率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很有效率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