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2020-10-21 11:35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300140贾志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肝癌评分心理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300140)贾志玲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2019年5月接诊的108例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38例、女16例;年龄19~72岁,平均(48.27±4.38)岁;观察组男39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47.36±4.21)岁;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如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减轻疼痛,确保相关引流通畅,指导饮食、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包括评估心理因素,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状况,重点观察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情绪及表现程度,评估其心理承受能力。分析心理演变过程,观察患者心理演变情况;疏导心理问题,向患者介绍既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病情及手术治疗;实施心理护理方案,采取放松疗法、想象疗法、转移疗法、暗示疗法和群体心理疗法,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全身肌肉放松,思想放松,从疾病中解脱。

附表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以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耐受半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比较 两组护理前S A S和S D 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2 9.8 6±3.0 9)、S D S评分(34.15±2.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5±4.12)、(57.48±3.58)(P<0.05)。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耐受半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见附表。

3 讨论

肝癌患者术后护理复杂,心理影响因素较多,改善其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术后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予以临床路径心理护理,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制定一整套心理护理计划。与肝癌患者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强调把传统的弹性心理护理过程转变为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心理诊疗计划,进而给予针对性强的心理疏导和干预[1]。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路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心理状态,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临床路径与心理护理结合,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强医患交流、使心理护理更加程序化上具有显著优势。有研究表明,临床路径心理护理使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不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发生,进而确保护理质量[2]。笔者认同上述观点,且认为在肝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发挥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是提高术后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此外,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恢复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路径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总之,临床路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应用。

猜你喜欢
肝癌评分心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