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10-21 11:35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518104曾妮张青妹李素曹小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癌疼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518104)曾妮 张青妹 李素 曹小华

胃癌切除术是全球范围内所公认的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措施,有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胃癌手术具有创伤性较大的特点,且手术过程中的剧烈疼痛以及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均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2]。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8.15±10.44)岁;病理类型:腺癌30例,其他5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1例,Ⅲ期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8.32±10.48)岁;病理类型:腺癌32例,其他3例;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0例,Ⅲ期4例。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且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②年龄>30岁;③入院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等相关抗肿瘤治疗;④无远处转移;⑤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含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明确其具体心理状态,随后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解答;同时,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病例,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想法,协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强调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配合对手术成功的意义,指导患者通过音乐疗法以及内心意向疗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②术前胃肠道准备:包含禁饮、禁食、插入胃管等。③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围术期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重点观察液体出入量、尿量以及出血状况等,增强病房巡视力度,术后早期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④疼痛护理:护理人员着重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遵医嘱予以镇痛药干预,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予以其足够的支持和鼓励。⑤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向其介绍术后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原则,叮嘱其术后进行合理的运动,维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⑥引流管护理:密切监测术后引流情况,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关注患者出血量以及颜色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⑦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第2d开始定期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动作,并帮其叩背排痰,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排痰,必要时可予以化痰药促进排痰;适当予以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密切观察吻合口瘘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持续高热、呼吸急促、上腹部剧烈疼痛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医师。

附表 手术前后两组各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附表 手术前后两组各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术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皮质醇(nmol/L) CRP(mg/L) IL-6(pg/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35 456.18±21.88 472.44±128.46* 3.31±0.50 95.41±11.31* 27.60±5.28 91.54±12.28*对照组 35 456.40±21.56 544.49±130.22* 3.32±0.51 116.15±14.48* 27.50±5.41 115.27±10.18*t-0.042 2.330 0.083 6.678 0.078 8.801 P-0.966 0.023 0.934 0.000 0.938 0.000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在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腹胀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RP、IL-6水平实现,检测方式如下:分别于术前1d以及术后3d抽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以3000r/min进行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具体操作以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为准,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主要包含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采用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将十分满意、较满意人数之和与总人数的百分比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各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皮质醇、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32.10±5.07)h、肠鸣音恢复时间(2.18±0.5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4.82±5.24)h、(4.57±0.61)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术后腹胀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无腹胀人数比例为2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而重度腹胀人数占比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大部分胃癌患者对手术效果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术前即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得其应激反应程度增强,增加了手术顺利完成的难度[3]。患者不仅担心手术效果,同时会对手术所导致的疼痛和预后效果存在一定的顾虑,从而增加了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应激反应[4]。

本文附表结果提示了观察组干预方案可显著减轻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分析原因,观察组干预方案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心理疏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以及提升战胜疾病信心,促进自我调节的积极作用[5];另外,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护士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护理以及基础性护理,可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且健康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其安全感的目的[6]。此外,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术后无腹胀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腹胀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了观察组干预方案可有效促进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究其原因,术后伤口剧烈疼痛以及短期内营养不足均会导致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7],因此有效干预疼痛显得尤为重要,而观察组干预方案通过合理应用镇痛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并予以足够的情感支持和鼓励[8],有效减轻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困扰,继而达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可显著缓解其应激反应程度,同时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癌疼痛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