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非遗”民族民间舞元素再创编研究

2020-10-21 09:11张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创编非遗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田野采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加方乡扁担舞原生态元素进行研究与创编。本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壮族扁担舞动作元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一方面,编排组合在教学中实施,另一方面,立足于民族原创作品。旨在“寻根传舞”,为广西壮族传统舞蹈非遗的提升和科学保护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非遗;民族民间舞;原生态元素;创编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后,与我国民族民间舞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首先在知识界、文化届受到关注,并置于国家软实力的思考建设中推广宣传,进而在全社会产生切实的影响和引领。这一思潮由国际社会和国家上层发起、引领和设计,通过宣传、教育迅速将“非物质遗产保护”观念普及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民间舞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与壮族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壮戏。壮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做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研究和发展的价值。笔者于2018年5月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加方乡开展壮族扁担舞采风调研活动。6月采访当地扁担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扁担舞传承基地、扁担舞舞团等单位和个人。本文在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一线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壮族扁担舞的动作元素,进而找到相应再创编路径和策略。,促进本地区“非遗”民族民间舞不断发展。

一、广西壮族“非遗”民族民间舞概况

(一)广西壮族“非遗”民族民间舞现状

壮族有着丰富的民间舞文化资源,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统计,区级壮族民间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7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舞蹈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30多项。近年来,部分学者深入壮族地区进行调研,一方面,创作舞蹈类作品多项,如《织梦》《打扁担》等,参加全国性比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舞蹈根据壮族“非遗”舞蹈元素创编而成;另一方面,广西高校引进非遗舞蹈类项目,如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了“非遗舞蹈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设非遗课程等。

(二)壮族扁担舞概况

壮族扁担舞,因以扁担为道具而得名,又称壮族打扁担,2008年被列为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扁担舞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壮族扁担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关于壮族“舂堂”的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为现今的扁担舞。壮族扁担舞是典型的反映生产劳动的舞蹈,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在晒谷场上举行表演,真实地展现了壮族人民从种谷到丰收、舂米的劳动场面。

二、壮族扁担舞的表演形式与元素分析

(一)壮族扁担舞表演形式

壮族扁担舞起舞时,表演人数成双数,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表演者多为妇女,出场表演时,舞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木槽或板凳,上下、左右相互打击,边打边唱边舞。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其表演过程是壮族农耕文化再现,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内在精神的外化。

壮族扁担舞表演时无乐曲伴奏,主要是按表演者手中的扁担敲击木槽或板凳发出清脆的音响声,并配以鼓、锣、竹筒等打击乐伴奏而舞。随着时代的发展扁担舞由自娱性舞蹈转变为娱人性舞蹈,创作扁担舞作品用于比赛或演出,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在原来无背景音乐的基础上加了背景音乐。

(二)壮族扁担舞动作元素分析

近年来,扁担舞作为广西壮族代表性舞种,有不少以扁担舞动作元素为创编素材的精品问世。

壮族扁担舞作品《壮家的扁担会说话》是由女性手持扁担表演的劳作舞蹈。其动作主要是模拟妇女在田间农事活动的过程,如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动作,是妇女在田间劳作的真实写照,但又与在田间劳作的妇女们不同,这就是舞蹈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特征。可以看出,《壮家的扁担会说话》作品中舞者需要协调配合,手上动作大部分是两人、四人或更多人对打的动作,其动作元素主要是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错落有致,需要舞者高度配合。

壮族扁担舞作品《壮家娃娃扁担乐》是少儿手持扁担表演的劳作舞蹈。2011年获第五届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最高奖和最佳编导奖,2012年获中央电视台CCTV电视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奖。《壮家娃娃扁担乐》也是需要舞者互相协调配合,其动作元素主要是跪坐、站、蹲、跑、跳、打扁担,在此基础上加以胯部与头部一边倒左右扭动的动作展现少儿天真活泼的一面。

壮族扁担舞动作元素主要以手臂动作为主,腰、胯、脚为辅,以手臂上下、左右互相敲击为运动路线,壮族扁担舞的动律大多体现在颤膝上。

三、壮族扁担舞元素再创编实施

对收集的壮族扁担舞素材进行梳理和整合后,在保留壮族扁担舞传统动作元素的基础上再创编,主要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舞台表演形式呈现,编创有关壮族扁担舞的作品,在创编的过程中,要突出壮族当地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以教学组合的形式出现,创编壮族扁担舞教学组合。

(一)壮族扁担舞元素创编原则

壮族扁担舞组合或作品的创编有其自身的规律及地域特色。壮族扁担舞元素创编的原则:第一,突出民族性與风格性,是创作扁担舞组合与作品的首要原则,同时也是壮族扁担舞美学风格的重要标识。第二,目的性与功能性清晰明确。创作扁担舞组合或作品或不能一味追求创新或守旧,在创编组合或作品时需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第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创作壮族扁担舞组合与作品时,不仅要体现出传承性,也要体现出创新性,使舞蹈组合或作品既保持壮族扁担舞千百年流传下来风格与特色,又与现代化社会相接轨。第四,观赏性与表演性并重。无论是组合或作品的编排都需要与大众见面,在舞台上进行展示,所以,编排壮族扁担舞组合或作品时应注重观赏性与表演性并重原则。

(二)创编壮族扁担舞作品

首先,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壮族扁担舞,可根据壮族扁担舞历史由来、神话传说和壮族本地人生活习俗等方面确定题材后进行壮族扁担舞创编;其次,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现在年轻人不喜欢传统舞蹈文化,喜欢流行文化,这需要编导认真思考与斟酌;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采风收集和观看到的壮族扁担舞都是以群舞的表演形式出现,几乎没有双人舞或三人舞,可以从这两种形式进行编排。

(三)创编壮族扁担舞组合融入教学

近些年,受”非遗热”的影响,地方少数民族舞蹈进高校课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是传承与保护“非遗”舞蹈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民族民间舞注入新鲜血液。组合的创编可以运用重复、对比、变化、复合四种方法进行壮族扁担舞组合编创。

(四)编排壮族扁担舞基本动律组合

壮族扁担舞基本动律组合主要体现在扁担的打法及颤膝上,根据壮族扁担舞手上的运动路线与膝动律元素发展舞蹈组合动作,以呈现壮族扁担舞基本动律组合。基本动律的组合学习,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壮族扁担舞的基本动律,由简到难引导学生学习壮族扁担舞。

(五)编排壮族扁担舞综合组合

壮族扁担舞的综合组合主要是扁担的打法与步伐相结合,动作应该体现多样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原则,使学生从情感、内心体验、情景表演等多方面体验和了解该民族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涵。壮族扁担舞综合组合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还能增加对该民族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特定民族审美意识,为之后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壮族民间舞是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编者要立足于对壮族民族民间舞的整体认识和教材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创编思路,遵循创编原则与方法,不断创编高质量的壮族精品作品与精品组合,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壮族民间舞蹈文化。

作者简介:张婷(1995-),女,汉族,山西临汾,研究生在读,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创编非遗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