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2020-10-21 04:04骆志芳郑应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一带一路教育

骆志芳 郑应平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统筹国内外,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制定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国家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必要途径。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沿线国家友好交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宏观、微观和其他等因素的存在却制约其发展。本文从宏观、微观和其他三个层面分别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制约因素,旨在为“一带一路”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制约因素

一、引言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所提出的,随着这一倡议的落实和不断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在政治上與经济上沿线国家之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人文交流也达到历史高度。同时,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获得了新的机遇,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大潮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发展所必然面临的历史选择和客观发展方向。所谓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指在“一带一路”理念下的跨国界、跨地区、跨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实行教育开放,了解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发展的差距,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引进其成功的经验做法,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然而,“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阻碍或延缓着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本文从宏观、微观以及其他层面,系统分析了制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因素,试图找出阻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排除障碍奠定基础。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1、“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局面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对峙、组合、分化、矛盾和斗争愈演愈烈,加剧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虽然新兴国家的强势崛起给世界多极化趋势增添了强劲动力,特别是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逐渐提高,与国际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力量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但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也可能阻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2、持续走低的国际经济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贸易环境、投资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也愈演愈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长步伐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04月的预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至-3%,如果疫情沿着目前的态势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将下降至-6%,具体将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的走低和不确定性更加不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3、复杂的国际地缘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亚太和欧洲经济圈,沟通亚洲、欧洲、非洲三大陆,其框架内的合作交流必然受到沿线复杂地缘环境的影响。从地理位置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其中连接着“世界动荡之弧”地区。中亚地区处于地缘的十字路口,其中聚集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是大国势力争斗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处于传统的“破碎地带”,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更加担心中国会以自身战略意志为导向,要求东南亚成员国遵从中国的利益,进而对东南亚地区主体产生较大威胁;而南亚地区由于各国复杂的国际关系,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态度和看法也千差万别。这些地区的复杂地缘环境、历史冲突和阶段性矛盾必将给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4、冲突不断的国家安全局势

国际安全形势呈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的局面,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势力活动猖獗,边界、领土争端导致局部冲突时起时伏,种族歧视更加严重,大国矛盾连连升级,存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争端长期未得到解决,自然灾害、能源短缺、非法移民、毒品走私和跨国犯罪等不良因素影响着沿线国家的和谐与稳定,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绊脚石,也是阻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1、差异较大的教育体制

“一带一路”沿线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达、欠发达甚至贫困国家,由于各国不同的国情,教育水平差异较大,教育体制各具本国特色。以中亚五国为例,作为前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中亚五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前苏联的专业化公立教育模式的影响。随着政治转型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五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变革,打破了传统公立教育垄断的局面,国家鼓励私人办学。中亚五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目前就是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并存的局面,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私立学校也是占比一半以上。此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教育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在教育水平、师资力量、优势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等有所不同,故而在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时,难以得到相互的认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体制、教育水平、教育模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既是各国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源动力,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各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正常开展。

2、不尽合理的留学生结构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截止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虽然目前到我国留学的留学生人数整体显著上升,但留学生的结构依旧不合理。留学生源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来华留学国家如美国、韩国等,但这些国家又不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先后与中国达成合作协议的国家有65个,其中只有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来华留学的人数进入了前十位。之后没有新的沿线国家进入前十名,尤其作为“一带一路”中拥有特殊战略地位的中亚地区国家的留学生总体数量偏少。留学生结构的不合理将制约双方在高等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进一步深入交流与合作。

3、纷繁复杂的非通用语言

言语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分属于九大语系的53种官方语言,还不包括区域性的民族语言。以尼泊尔为例,地方性语言多达120种,分属于4个语系的不同语族。我国高校的外语语种教学设置比较单一,多以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为主,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通用语种教学甚少,非通用语言人才储备不足。截至到2017年,作为全国重要语言人才培养基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所授非通用语言课程为80多门,虽然较之前有所提升,但是,还是不足以满足“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没有言语互通,政策就无法实施,设施无法联通,贸易无法畅通,更谈不上民心相通。非通用语言人才缺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元化的语言环境,这是制约中国与沿线国家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其他层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1、观点不同的思想认识

从国内来看,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各省市表现出极大热情。相关省市都希望抓住政策机遇,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来抢占发展先机,然而这种热情大多只涉及经济领域,对教育领域的关心甚少,对开展同沿线国家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从国际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存有疑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包括俄罗斯、韩国等 30 多个国家已明确表示给予“积极评价”、“高度赞扬”,或是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或是“正在考虑,打算合作”,然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一员—-印度却始终反应冷淡,这表明部分国家对开展教育交流存有戒备之心,一方面它们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发展本国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又害怕对中国产生更大依赖性,对国家产生不利的影响。

2、新冠疫情突发事件

2020年0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中指出,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留学和深造表示欢迎,疫情期间,双方都展现了患难见真情,中国为留学生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留学生们也以各种方式为中国人民加油鼓劲。习近平主席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青年一起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突发的新冠疫情给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巨大冲击,国际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然而,出访留学往往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国外留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不能按时返校读书,中国留学生的外出留学也受到极大限制。一些日常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如来访、会议、留学以及合作项目等,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为避免高风险人员流动和集会,往往都被取消或者延迟,实际损失难以评估。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设想

(一)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顶层设计

各国政府高层应加强沟通,增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加快制度化进程,出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相关长期战略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交流,沿线国家应和平合作,相互包容,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利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信峰会等现有的交流平台定期相互交流教育发展信息,分享教育经验,及时对出现的教育新形式、新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找到能符合各国要求的长期合作新模式;最后,沿线各国应在民族宗教、文化价值等敏感性问题上加强沟通,打破传统的隔阂的束缚,凝聚共识。

(二)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占比

留学生所占比例是衡量一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教育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扩大留学生教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需要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留学生人数,创设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特色学科,为“一带一路”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全面“走出去”。我国的教育已具备良好基础,在引进海外留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在海外办学,建立与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开展跨境教育,为我国培养一批精通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高端人才。

(三)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企业支持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性

“一带一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它们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因此,相关企业除了借助“一带一路”发展自身优势以外,还应为教育提供相应的资助,这也是企业多样化发展,消除本国对教育交流的戒备之心,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于参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这就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增强“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吸引力,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推动相关企业积极投身到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来。

参考文献

[1]  紀洪江,徐绍华,王颖.“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0-17.

[2]  白鹭.“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5):121+125.

[3]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 北京:外文出版社9—12、20.

[4]  习近平.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N].人民日报,2020-05-19(01).

[5]  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光明日报,2015-05-26(013).

[6]  黄巨臣.“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7(11):59-64.

[7]  王坦,李正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15):66-71.

[8]  孙建光,王宇星.“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言战略构建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1):67-70.

作者简介:骆志芳(1964.09.-),女,汉族,四川崇州人,经济学学士,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经营管理。

郑应平(1995.07- ),男,汉族,四川南充人,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JGY47)。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一带一路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