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的策略与尝试

2020-10-21 20:59邵倩贾舒捷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张艺谋主题色彩

邵倩 贾舒捷

摘要:影片《金陵十三钗》通过张导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与特写显出了深刻的寓意,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呈现了人性;于精湛的技术当中我们看到了导演匠心,在蒙太奇剪辑艺术中刻画了中国人不屈的抗争精神; 在精美的声音中唱出了中国人的悲情,在历史的沧桑之中品出人性。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张艺谋;色彩;主题

影片《金陵十三钗》通过张导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与特写显出了深刻的寓意,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呈现了人性;于精湛的技术当中我们看到了导演匠心,在蒙太奇剪辑艺术中刻画了中国人不屈的抗争精神; 在精美的声音中唱出了中国人的悲情,在历史的沧桑之中品出人性。影片《金陵十三钗》正是通过极具特色的视听语言的运用,在光影的律动中为观众呈现了浩劫中的一抹亮色。跨过山河奔驰而来,它是山川去远流峙,草木菲漫滋容。如枯木炸裂,让灰烬成城,继而越过此地他乡,在时间历史中周延礼让。成了眉眼间的妩媚,点缀着质润的釉色。最后悄然落在手中,却从未被定格,惹得一阵喜乐。艺术,从来不是一种可以用语言描述的固定方式,而是一种心理上具象本能。它是生命中未知的抽象,亦是所闻的具体。

影片开头,寥寥数个纵深的镜头配以轰鸣的机枪声便轻易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废墟上守城战士的英勇抗敌,衣着褴褛的平民惊恐地四处逃窜。随即灰色笔调过后,一群打扮妖冶,身着华丽鲜艳旗袍的秦淮妓女粉墨登场,一行十四人,妆容浓重,在漫天炮火中扭动着婀娜的腰肢,徐徐走进教堂。书娟一行人也是将这种鄙夷之情不加掩饰,但玉墨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这一群小妹妹的包容。最后,在日本人的迫害下,以玉墨为代表的这群秦淮女子,穿上素衣,减去长发,装作学生,上了赴死的汽车,即使还存有一丝畏惧,也昂首挺胸没有一丝犹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影片中重新诠释了“风月女子”这一人物形象,拒绝其脸谱化框定。观众在面对这一群在国家仇恨展现出民族大义与人性光辉的秦淮女子时,却希望再听一曲“秦淮景”。

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不论是冰清玉洁的女学生还是风情万种的秦淮名妓,她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凸显着人性的矛盾和冲突。单从“肉体”来看,玉墨这群女子是肮脏的,她们靠出卖身体来挣不义之财,反观书娟这些女学生显然“纯洁无瑕”,她们是书香门第出身的世家小姐,受过西式的良好教育,如果不是国家动荡, 她们将来很可能大有一番作为。身体上的天壤之别造成了两类女性存在着身份鸿沟,然而在故事发展中,两类女性不可避免的发生接触与碰撞,最终在国家大义面前,“肮脏”的玉墨表现出的是舍身成仁的“高贵”灵魂,而“清纯”的书娟却有个汉奸父亲,她的同伴也都胆小怯弱。在大屠杀的绝境下,每一个个体灵魂内部都会迸发出人性的光辉,会盖过自身的偏执和卑微,每一人都得到灵魂的拯救,都在战争中得到洗礼。谈及命脉,总是众口论风云。许是轻描淡写而过的从容,或是苦到至极的难耐一颤。但对生命的表现和情致的抒发方式不得不说是一种极为高尚的艺术。也许我可以坦然的说自己的平凡是一种极简形式的艺术,可能夹杂着一些令人不喜的斑驳,但是平凡艺术的真实一面正是在于有着斑驳却依然简单无奇,然后得以继续。而那些赞誉纷纷的大艺术家是我另一个仰望的高度。艺术通过生命而演绎,在推杯换盏间显现人格,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等待着一次极大的曝光。有时候总爱思考一些跳脱范畴之外的东西,形形色色都有。与其说艺术追及生命,不如说是生命决定艺术的呈现。拥有命一条,总该拿来做点什么。想想故事怎么写,我又要怎么演绎那个最为真实而你却一无所知的自己。也许就像是纯粹喜欢着洛可可风格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却也爱着文人画的不卑不亢,千奇百怪的不同姿态让我敬仰,艺术在我的命里像是神一般的存在,有时,我想渎神。从不否认我热爱虚无缥缈又无时不在的艺术,用着最为简单、纯粹、隐晦的方式爱它,这是一种属我自己的方式。总想着一些有的没的,但实际上那些困扰你的,其实什么都不是。到现在还想不到最为准确的比喻来说艺术,也许艺术是无意穿堂风,偏偏孤若引命起山洪,现在想来,还是要以最从容的姿态在生命里看艺术。

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声音设计中有两个明显的风格表现,一是写实主义,表现现实的残酷;二是表现主义,展现人性和对善的追求。影片开场,运用书娟的旁白、女孩们的呼吸声,加上背景中子弹飞过的声音,迅速带出节奏感,展现了大屠杀下恐怖、残酷的真实背景,建立起全篇意境。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开门、关门声,都有一种硬且沉重的质感。枪弹声也始终铺垫在环境声里,不断提醒着观众此时正处于真实的战争之中。当约翰捡到豆蔻的琴弦时,声音表达出了血液半干未干的状态,有一丝粘稠、有一丝厚重,进而由声音强化画面和叙事内容,加强观众的疼痛感。拯救书娟的子弹打碎玻璃,发出宛如“上帝的风铃”般的音响,这或许是书娟一生中听到“最美好”的声音。豆蔻、香兰回妓院寻找琴弦时的音色处理与声音转向,以及弱化环境中的其他声音,呼吸声、脚步声的凸显,形成了与现实感相对立的时尚感,美与恶交织、斗争,展现出扼杀美好、扼杀和平的冷酷。

作为铺陈,电影前三分之一部分并未急切地让钗们粉墨登场,而是以并列式的手法,一面是男主角穿过浓雾,奔跑,逃窜,假扮神父挺身而出阻止日军在教堂里的暴行而被打晕,一面是撤退中的国军残部与日军周旋,直到最后一人,同样是为阻止日军在教堂里的暴行而战死。当观众还被秒杀在具有较强震撼力的特技镜头时,电影也立即终止正面抵抗,这显然让背负沉重历史感的观众不自在,不解恨。而电影心不在焉的意图,正是担心政治与道德的双重绑架,所以尽快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脱离那种喋喋不休的控诉,把历史本应带给我们的痛苦,解构到情色的智性和审美的愉悦中。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美学,教堂彩色的玻璃在电影中其实起到了很重要的视觉效果,玉墨的旗袍件件精心。更重要的是,电影情节很紧凑,一环扣一环,不像小说天马行空。作为电影来说,无论是情节人物设置,还是画面拍摄手法,大到战争场面,小到地窖里的十四釵生活,都看得到张导的用心良苦。

影片《金陵十三钗》硬生生地将观众的目光从枪炮轰鸣中拉扯到她们的一顾一颦中去,并且让人随之焦躁、憎恨直至沉潜、感动。只到最后蓦然回首,才猛然惊觉,正是这群特殊的女子,潜藏了理想主义的光芒。靠着自身的牺牲,完成了对俗世和自己的救赎。但是,她们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己去赴死,而努力去保护女学生的生命呢?因为她们身上有宝贵的牺牲精神,当然,她们也对客观价值进行了对比来给自己的英勇就义壮胆。 首先,女学生们是受过教育的,她们作为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对中国的贡献在大概率上要比妓女大,她们很有可能利用知识这一武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她们可能成为秋瑾、宋庆龄那样的人。其次,女学生们才十三四岁,人生才刚刚开始,有无限可能,她们没有体验过的事情有太多太多,而妓女们则普遍比她们大,比她们经历得更多,而她们的未来大概率就是继续做妓女潦倒一生,那不如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人,让她们也多多体验生命,并且她们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更有希望的可能。即使是这样,妓女们如果没有牺牲精神,那去送死的必将是女学生。而且在死亡面前,人性的暴露是很现实的。这其实没有什么好苛责的,面对死亡,求生是人的本能,没有阶级之分,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此时的妓女们能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冒险假装女学生,替女学生们去为日军唱歌(赴死),她们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无比珍贵的,她们的境界是一般人不能及的,她们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生死的。如果死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她们就甘愿死。其实,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在那样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奋战八年,最终赶走日本侵略者,就是因为有太多太多勇于自我牺牲的人,有太多太多面对国家被欺负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从更大的历史背景中来看,中华文明为何能绵延至今,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国家却都早已消亡,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不管和平时期如何内斗,不管国家制度有多少弊端,但是在面对外敌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总能以民族利益为重,誓死保卫祖国的完整,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认死理,所以抗日战争八年之久,中国依旧能够靠着中国人民倔强的坚持挺到最后。 所以,那些为国牺牲的人,不管是妓女还是学生,不论他们职业如何,性别如何,家庭出身如何,他们都是可敬的。

猜你喜欢
张艺谋主题色彩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神奇的色彩(上)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张艺谋的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