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的路径探析

2020-10-21 04:17貌红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党建传统文化融合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由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而来的精神命脉,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历久弥新,是新时代重要教育资源。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是提升党员政治觉悟的必然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对于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夯实党执政的文化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实现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感染力、影响力、穿透力和渗透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建;融合

引言

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推动了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此背景之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把握在吸取外部先进文化的同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其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就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高校党建工作面向广大青年学生,主要职责是发展学生党员,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党和青年学生。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高校党建工作,使其从中能不断汲取丰厚的文化养料,不断丰富高校党建内容,实现教育形式创新,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在高校的广泛传播,充分发挥其文化引导作用,为高校培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一)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充分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结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其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将根植于每个中华民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表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时代发展提供保障。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是基本要求,同时也必须要以中国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够确保党建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科学性、时代性,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因此,高校党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2.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推动现实社会的开放多元,外来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更严重冲击着我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名为文化交流,实为文化渗透,企图对我国民众进行思想控制,以达到其分裂、分化中国丑恶目的。高校作为中国建设主力人才聚集地,树立起学生更加基础、深厚、广泛的文化自信,是帮助青年学生抵御外来思想入侵,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赖以生存的沃土,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每个中华民族人民以自信、从容的姿态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坚定信心。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高校党建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重要手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求,其具有显著的多样化、复杂性、高层次特点。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满足校园文化高層次积极健康氛围营造要求,适应大学生发展需要,从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发挥党建教育的重要作用。

4.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必然要求

在高校党员教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党员对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性认识,自觉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做到传统文化的内化生成具有关键作用,是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必然要求。

(二)重大意义

1.丰富党建教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高校党建工作中,为其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供了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价值极高的教育资源,其深刻内涵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党建教育工作中,借助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使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内化生成,从而规范学生行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心理与性格,并将其广辐射至学生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青年学生是肩负国家未来的重要群体,其是否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良性发展。但是,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大学生难免受到西方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动摇其理想信念,甚至一些利己、功利主义的侵蚀,使其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降。高校党建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借助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之魂之力,荡涤大学生思想与内在,使其保持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承担起中国发展的希望。

3.夯实党执政文化基础

广大青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从高校教育入手,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党执政的文化基础的重要意义。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引导学生党员正确使用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并能够充分发挥带头辐射作用,引领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现状及原因

(一)传统文化认同度较低

通过对广州市内各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教职工党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接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面狭窄、学校传统文化氛围较差;约41%的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甚至还有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不大。由此可见,高校整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并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推广不足,普遍集中于课堂教学;没有建立传统文化校园氛围,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较弱,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

(二)教育方法创新度不足

在“党建工作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问题中,接近八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传统课堂讲授。这反映出高校党建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教育方式创新度不足。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实际需求,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实现,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形式。

(三)顶层设计策略不强

高校党建工作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顶层设计策略不强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高校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校党委、团委、分院等各方面尚未达成有效教育共识,影响传统文化深入;顶层设计缺乏前瞻性,难以与新时期变幻莫测环境、形势变化相适应,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性不足;顶层设计表面化,党建教育过于侧重对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融入过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其文化精髓。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依托现有资源,增强传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感染力

高校党建工作开展中,依托现有学校资源,实现对学校教育物质“软”环境的充分利用,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从中挖掘蕴含的教育功能,增强融合的感染力。以高校现有的文化教育资源为主,通过集合相关专业教育资源、思政专业教师、高校党务工作者等校内优势资源,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与社会热点、大学生现实生活等话题紧密集合,以讲座形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政相关理论与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中蕴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不仅提高学生党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使其保持与党在政治、思想、行动等各方面的一致性,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和影响周围同学,最终实现党政教育作用的最大化。

此外,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深入渗透学生内部,也是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依托。高校党建教育工作者需要合理利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如文学社等,借助社团的号召力和輻射力,通过让学生党员组织文化活动,如校园书法大赛等,使其在组织参与全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社团文化活动,实现繁荣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力度。

(二)创新教育模式,扩大传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影响力

传统的课堂讲授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党建工作教育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课堂教育中的融合效果不佳。创新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模式,既是其自身现实需求,也是扩大传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影响力的关键路径。在党建教育工作中,立足于学生思想特点,充分调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党支部等各方力量,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创建主题教育,进行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追根溯源,领会文化精神。不同地区在历史发展中,都沉淀出特有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例如,广州各高校开展党建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结合“虎门销烟”这一历史所传承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价值理念,让学生党员通过参观林则徐销烟池旧址等,写实践有感,交流心得体会,从英雄事迹的参观与体验中,接受党性教育,增强家国情怀。通过实践活动的感知与体验,使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提取文化中的党建教育内涵,内化生成为学生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

(三)挖掘文化精髓,提升传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穿透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涵于经典文学作品、文献典籍中,其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手法方面,均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入挖掘经典著作中的文化精髓,是提升传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穿透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借助经典著作,开展“品味经典,锤炼党性”的主题党建活动,集合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以及学校科研机构,形成经典研读教育合力,为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学科支撑。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党员能够实现对经典著作的深度阅读,从而真正感受、体会到其中的文化活力,将经典的文化引导与教化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品味经典,还可以使学生党员充分感受到经典著作中的意境与韵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寻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实现对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与提升,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真正成为学生自信与信仰的源泉。

(四)借助技术创新,加强传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渗透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是走在新思想、新技术前沿的一批人。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必须要依托于网络技术,才能实现在学生中的深入渗透。其中,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载体。高校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党建工作的展开增添活力。例如,高校借助“两微一端”,结合热门话题、合理运用网络语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编,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广泛推广,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还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积极网络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微创作”,以音视频的形式,创作出既符合大学生审美情趣,又能够将传统文化内涵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传播的网络作品,从而实现传统文化融合党建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深入渗透,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结语

高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学生党员更是其中先锋力量。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政治性问题具有直接影响。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必要且关键的问题,对于实现学生党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树立其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任,最终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高校学生党建的文化价值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239-240.

[2] 昝琦.论廉洁律政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181-182.

[3] 朱文博.“四个自信”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4):110-111.

[4] 黄润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文化自觉引领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2):99-100+103.

[5] 魏亚.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23-25.

[6] 徐朝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研究——创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党建品牌[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17(03):91-9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的路径探析”(项目编号DJ2019043)成果。

作者简介:貌红杰(1990.07-),男,汉族,广东清远,本科学历,无职称,职务:党总支副书记,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猜你喜欢
党建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