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0-10-21 21:35史爱侠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史爱侠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文字也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浩浩历史当中,有数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人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个人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形成。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中融合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能够有双重收益。本文就传统文化融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教学融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正处在发育期,渴求各种知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有必要的。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利用科目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认知、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珍贵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瑰宝,也是经过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精华,它不仅包含我国民族精神的独特性,也是我国持续进步的可持续力量。它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人文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利用合适的方法将传统文化精华融入语文课堂当中。初中时期学生的年龄正处在心理和身体成长的高速阶段,语文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文化和品质培养的主体,所以语文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培养和集体观念培养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商,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有强化作用。

二、传统文化融入现状

1.传统文化热度不高

初中学生由小学阶段刚进入中学,对中学阶段语文中古诗歌和文言文的大量出现,许多学生普遍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文言文出现的概率很小,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和家长认为划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学习文言文是没有用的,这大大降低了学习传统中国文化的热情。同时,古诗文和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语法和用字方法,让中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有着比较大的难度,在这个情况下,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融合的难度就更大。

2. 信息渠道多样化对传统文化融合的影响

现代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势态,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初中阶段学生获取的信息也多样化。从时间利用上来看,初中学生在上网、玩游戏等方面投入的时间是远超过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另外,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改,但最终的高考仍旧体现出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为了以后学生的升学,所以目前教学角度仍旧是应试教育,这个结果就是需要学生对文言文等死记硬背,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感到难度很大,就会对古文和文言文厌烦,这些也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产生负面影响[1]。

3.语言学习的重视度降低

学生自小升初之后,学科数量猛然增加,学习任务也更加繁重,学习时间划分更加细密,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间缩水,再加上初中升高中的升学压力,这也让学生不能对名著的内涵和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个情况直接致使初中学生词汇量少、写作水平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融合途径

1.充分利用民俗民风,提升学生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多处于叛逆状态,他们厌倦了古板的教学方法。所以,学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的方式,适当的引入当地的民俗民风,利用民风提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感,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和教学的融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文,在这一节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记录当地比较有名或者古老的建筑。在这节课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之前备课的建筑信息作为起点,将讲述的建筑和课文进行结合,在讲解当地建筑信息和课文中,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课余任务,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地的建筑和发展的渊源,让学生有渠道、有方向的学习传统文化。类似这样的教学手段,将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不仅能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的能力,还让学生从学习中印证现实生活,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课文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从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古代的圣贤,古代的诗歌,还是悠久的传奇故事,都是中国传统现代文化的体现。因为受到以前旧的教育观念影响,在许多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都过分重视语文科目作为工具使用的特点,却严重忽略了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把语文知识作为重心,缺乏文化交流和传承,这就是中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缺陷或者不足的成因。所以,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融合的有效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语文课本,挖掘语文课文,展现课文的傳统文化[2]。

3.搭建传统文化活动平台

中学阶段的语文科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定期定点举行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从参与活动到举行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和精髓,有效的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首先,组织学生分组到社会上调查目前传统文化的情况,针对传统文化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发展方向和趋势,这样能够让学生从综合方面认知传统文化;其次,给学生布置传统节日任务或者自主组织活动。例如,在过年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调查过年的来历、传说、当地民俗民风等,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活动;在端午节的时候,调查端午节现在的情况,端午节的包粽子活动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历史名胜古迹,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也能让学生通过实景对照课文。

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语文教学是沿袭传统文字而来的科目,语文教学课堂更是我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先锋阵地,所以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语文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在一系列的教学课堂活动中深刻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火东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42.

[2]牛红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19(24):58.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