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2020-10-21 04:12梁品文李雪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

梁品文 李雪冬

摘  要: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环境下,人们不仅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给予了足够关注,而且对高校各学科思政教学质量的强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制定了相关要求的同时,还在高效思政工作会议中明确强调,高校各学科课程的开展都应与思政课程同行,从而使高校教育形成具有较高协同性的立体教学体系。本文针对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内容以及实践方法展开详细分析,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进一步提高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国地理;课程;思政

引言:

对于高校《中国地理》课程而言,它既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由于其所讲内容与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而成为通识课程之一,因此以在中国特色现代化社会主义为背景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对《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给予足够重视,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在此基础上,将德育元素合理结合到教学中,有效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现代化教学目标。

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第一,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书籍进行大量阅读,由于马克思理论书籍具有深奥的内容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具有较大难度,无法充分理解,因此阅读结合专业知识与马克思理论的书籍,能够帮助学生对马克思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比如,《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研究》这本书,对马克思主义与地理学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我国战略发展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地理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使前沿知识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比如,在与学生讨论“一带一路”政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郭振华院士发表在《Nature》中与“一带一路”问题相关的文章作为向学生讲述我国战略发展的依据。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国家发展政策与地理专业知识进行紧密衔接,最终使“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与地理专业形成有效的互补。

第三,积极发扬优秀共产党员具有的榜样精神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学生敢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比如,将遥感领域著名专家—布鞋院士李小平同志的相关事迹介绍给学生之后,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李小平同志相关经历背后具有的价值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努力奋斗、回报国家的热情。

二、制定教学制度,开发、建设教学资源

(一)制定地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标准

通过对新时代地理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人才培养规格、高校教育特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等内容的有效分析,结合高校地理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制定一套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地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标准,对地理专业课程中“立德树人”相关教育内容进行指导。因此地理专业教师应该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二)开发、建设和规范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將“同向同行”的教学原则作为高校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以高效教师教书育人作为基础,结合高校实际教学情况,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收集和总结,从不同的学院以及部门入手,将具有较高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大工程观念”作为出发点,设计一套对高校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建设方案。为了使包含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使相关课程具有的德育元素得到突出彰显,应该结合地理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标准,使思政教学的资源包在专业团队的作用下得到规范,从而为后续地理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1]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成果评价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否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政素养。因此想要有效提升地理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具有的教学能力以及思政教育水平,高校必须针对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要求地理专业课老师必须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以及师德培训相关活动中。与此同时,提高对地理专业课程教师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将地理专业教师具有的师德水平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效果规划到教师日常考核工作中。除此之外,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激励政策,使地理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在有关地理课程思政课题项目和研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倾斜保护。另外,尽可能为地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提供机会,从而使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得到更加完善的建立。比如,在教师考核奖励和职称晋升过程中,对教师本专业课题研究、项目成果、论文发表与课程思政课题研究、项目成果、论文发表给予同样重视和公平对待[2]

结束语:

通过上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内容以及实践方法展开的全面讨论,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现代化思政教育应该体现在高校各学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地理学科思政教学应该从社会实践训练、社会科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入学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有效落实。因此为了使最终的效果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高校地理学科教师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彻底改革,结合地理学科教学特点对思政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通过对地理学科考核体系的科学构建,最终使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胜前.构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群推动专业综合改革的有效实施路径——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01):97-98.

[2]  邹山梅,刘开明,孙庆唐,雒建顺.高职地理专业开设“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19(02)-0177-02.

[3]  王静爱,苏筠,贾慧聪.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06):17-22+24.

作者简介:梁品文,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

李雪冬,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高校《中国地理》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GS18014)

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新时代《中国地理》课程思政之目标、内容、途径的研究与实践”(吉教高[2018]40号)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