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2020-10-21 01:18林璇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数学策略

林璇璇

【摘要】  本文站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角度,分析课堂中应用问题驱动法的两个常见误区,并提出了4个具体实施策略,尝试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问题驱动 初中数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165-01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驱动法的的常见误区

恰当地创设问题可以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部分教师为了单纯追求新理念,为了设计创设“标新立异”的问题而赶鸭子上架,结果却弄巧成拙。在问题驱动教学中,常见的误区有两种:

误区一:问题创设必联系生活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有些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误区,他们错误地认为新授的知识点一定要找生活原型,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其实,数学并不纯粹是生活问题的附着物。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一味追求联系生活,就会出现“去数学化”。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对于数学问题的创设本质并不了解,以至于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存有较大主观性,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实用价值。

误区二:问题创设的切入点不当

在《正负数引入》新课中,有教师这样引入:

师:周末你们做什么了(生1:爸爸、妈妈领我去超市买东西了。生2:师:真巧,小明的爸爸妈妈周末也带他去超市买东西了。)看(课件播放录像,3分多钟)

师:通过看录像,你有什么发现?(生1:超市里的东西真多。生2:我看到各种商品的价钱不一样。生3:商品的包装上都有一个重量标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商品的包装上确实有一个重量说明,上面写着±4g,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正负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是普遍的,要引入新课,只要直接出示一个商品包装的重量标注,学生就明白了。而例子中老师選择的切入点不当,让简单的正负数的问题复杂化了,又是放录像又是多次提问,使学生失去了聚焦点,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让思维敏捷的学生也弄糊涂了。

二、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通过问题驱动优化教学设计

(一)寻找核心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

在一个知识点中,教师设置问题的方式、设置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教学前必须找到核心知识点,针对核心设置问题,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如: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的重难点,虽然在学习二次函数之前,有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铺垫,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之前的知识点,学起来就会很吃力。对此,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表达式同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这样提问题有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深刻记忆,这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必须牢牢掌握;第二: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达到避免混淆的目的。核心问题的提出是问题驱动法使用的前提,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问题驱动法使用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关键点

对于新授知识,学生很难一下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问题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地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如,在学习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观看太阳升起的视频。观看之前,引导学生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做一条直线,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太阳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绘制太阳升起时与地平线关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对其中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关系等情况进行总结。最终,通过问题以及学生自行绘制的示意图,给学生介绍相离、相切和相交的知识。这样,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圆与直线关系的核心知识,深刻认识了圆与直线的相互关系。

(三)强化质疑式问题创设,变被动为主动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新旧知识的更迭,生活常识与科学真理之间的矛盾,直观与客观的矛盾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5+5+5+5=5×4,5×4就是4个5相加,接着提出问题:5×(-4)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负4个5相加吧?那又该如何理解呢?这样学生的疑问就产生了,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打架”,触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之前所学我们知道,可用正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学有理数加法时是在数轴上进行的,如向南走8米再向北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3米,即8+(-5)=3,同样,有理数的乘法能否也在数轴上进行呢?这样创设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新知识的传授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巧设问题串探索数学原理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出彩”问题,如果能基于本源性问题,按照引导性、递进性、关联性原则设计问题串,从而驱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方法、思想,那样更加高效,更加富于“顶层设计”。如:

1.本源性问题:如何写成幂的形式?

2.问题串:

(1)已知2,3,4三个数,你能从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算式,使其运算结果最大?(由运算引入乘方)

(2)由2,3,4还能组成哪些幂?(为幂运算做准备)

(3)在6个幂中任选两个相乘,观察相乘的形式,能否从底数。指数与幂三个方面对相乘的形式做分类。(整体梳理,探究难点)

(4)如何把上面问题中两个底数相同的幂相乘写成幂的形式?(分点落实,探究重点)

由学生已有的运算经验引入乘方,由乘方引入幂,为幂的运算作准备,由旧引新,导入自然,知识的来龙去脉路径清晰,学生对“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引入就不会感到疑惑,数学思维也蕴含其中。总之,问题串能提供有序、有层次、有逻辑的思考线索,利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并能进行归纳总结,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规则的方法并提升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翁惠英.问题驱动和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71+73.

[2]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J].高等数学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初中数学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