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2020-10-21 04:41高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高申

摘 要:初高中衔接是历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不少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因为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导致数学不及格,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在新课改后,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生,分析在新课标下学生出现的初高中数学衔接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改变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进行引导,从而平稳的度过衔接期。为此,本文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方法进行了一些浅薄的探究。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

河南省进入高中新课改,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数学结构、内容等都与往年有所改变,初高中脱节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初高中学习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教学方式的衔接问题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的课程改革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虽然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与初中义务制教材相比,高中现行教材(人教A版)有如下特点:一是容量大,高中必修课本5本,高考考察选修内容理科3本,文科2本,另外高考选作题涉及选修4系列的三本课本。高中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二是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区别与初中教学中的差距,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

(二)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心理的衔接问题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面临许多变化,新教材、新老师、新集体,环境的改变制约了部分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曾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有的甚至跟不上班级,高中教材起始部分的集合和函数思想等内容的引入使数学无论在下降的人数还是在下降的幅度更甚于其它学科,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初高中衔接面临的问题,我进行了具体的探究与研讨,开发出建立在初高中衔接基础之上的校本教材,将从“知识衔接"”、“学法衔接”、“教法衔接”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把握:

(一)知识衔接

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删减了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在高中阶段却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乘法公式只有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公式法,导致学生数式化简的能力不够。在对于存在如此多的问题的高一新生的启蒙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新旧联系,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突破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摒弃学生原有的错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实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都不难发现初中课本中的许多例习题和考题都为高中的教学理下了很好的伏笔。例如高一数学第一册的第一章集合,初中几何中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两个点的集合,就为集合的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同时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又为平面解析几何中求椭圆的轨迹方程提供了现实的模型。

(二)学法衔接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三)教法衔接

初中时期数学教师对知识讲解很细,数学题型归类全面,强化学生进行数学习题练习,不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要求严格的论证和推理。在上课时除了分析书上的知识点外,还要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本论文引领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否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是否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而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创新,才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教育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总结

总之,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选择与高中知识联系较密切的初中知识和初中删节知识,按照所选内容,内在的关联顺序,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主动学习和质疑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倡导的"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只要领会了新课程理念的本质,大胆地破旧立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学生的成绩也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勇平.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数学通报.2006.3

[2] 程晓杰.初高中数学教育过渡衔接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1期。

[3] 陈文亮.谈新课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J].科技信息,2010(23)。

[4] 王玉胜 高映俊.从“有缝衔接”到“无缝衔接”——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年92期。

[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01月。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历史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阅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浅谈《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